:::
:::

1953年起,美國執政的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政權,其對臺政策充滿矛盾。其中,最重要的轉變即放棄杜魯門所宣布的臺灣中立化政策,任蔣介石自由為之。1月,共和黨參選人艾森豪勝選後,廢棄民主黨的「圍堵政策」,提出「反擊政策」,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莫斯科結合,拒絕聯合國的休戰提案,導致美軍保證臺灣不攻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諾,反使美軍平白遭受損失。因此,宣布第七艦隊不再繼續作共產中國的盾牌,等於宣布解除臺灣的中立化。中華民國發表聲明,盛讚此新措施。在美國的中華民國大使館中,美國參議員等「中國遊說團」齊聚一堂,不久,設立所謂「百萬人反對中共進入聯合國委員會」。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此提出強烈批判,直指該宣言將希望寄託在遭驅逐的「蔣總統」身上,注定失敗。同時,蘇聯指出解除臺灣中立化是擴大遠東戰爭的新步驟。美國的歐洲盟友亦深表不安,英國表示不希望為蔣介石而戰,認為此乃美國片面解除臺灣中立化之主張。列強間,開始盛行大戰警戒論,皆是針對解除中立化後,放任蔣介石自由為之的說法而來。1954年,美國醞釀成立東南亞集體防禦體制,中華民國亦積極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反對此一趨勢,開始推動激烈的臺灣解放運動,一方面迫使欲參加條約的國家反對臺灣加入,另一方面,轉移國內對當年長江大洪水導致的社會不安。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軍二十七週年紀念會上,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向全軍發佈解放臺灣公告,並由周恩來在11日聲明「解放臺灣宣言」。其內容如下:「美國侵略集團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加緊了干涉印度支那的戰爭,同時侵略了我國的領土臺灣。現在,朝鮮的戰爭早已停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復了。日內瓦會議的結果,證明了和平力量的勝利、戰爭勢力的失敗,但是,美國侵略集團卻不甘心於這一失敗。他們正加緊指使和援助蔣介石賣國集團,對中國大陸和沿海更加猖獗地進行騷擾性的和破壞性的戰爭,積極復活日本軍國主義,加緊策劃組織『太平洋反共軍事同盟』及東南亞和中東的侵略集團,以圖在亞洲各地區造成新的緊張局勢。美國侵略集團的這種侵略政策,就是亞洲及世界的和平不斷遭受威脅的根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再一次宣布:臺灣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絕不容許美國侵佔,也絕不容許交給聯合國託管。解放臺灣是中國的主權和內政,絕不容許他國干涉。美國政府和盤據臺灣的蔣介石賣國集團無論訂立什麼條約都是非法的,無效的。如果外國侵略者敢於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敢於侵犯我國主權和破壞我國領土完整,敢於干涉我國內政,那麼,他們就必須承擔這一侵略行為的一切嚴重後果。」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1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