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軍醫教育在南京國民政府之後的轉型
點閱數:261 次 下載次數:1 次
軍醫教育在南京國民政府之後的轉型
web
戰爭軍醫學校醫療醫院西方海軍李鴻章陸軍西醫軍醫

1928年,北伐成功後中國統一,原軍醫學校改隸國民政府軍政部。1929年,戴棣齡任校長,呈准將醫科肄業時間由四年改為五年,所增一年為醫院臨床實習。藥科由三年增至四年。增設補習班,招收軍中較優但無學歷的醫事人員,以原職帶薪受訓,肄業兩年,以後稱為專科部。1931年,在北平及南京招考新生,入學後,實施四個月的軍事訓綀,是新生入伍訓綀之始。1931年九一八事件發生,隨後日軍不斷製造事端。1932年,政府鑒於日軍時時無端挑釁,以後中日之戰勢所難免,北平是一個危城,為抗戰之備,先後遷駐北平的軍事學校於首都南京。1933年,學校改隸軍事委員會軍醫設計監理委員會,由監委會主任委員劉瑞恆兼任校長。劉氏是中國現代醫療事業拓荒者之一,亦是推行英美醫學教育於中國的早期領導人。劉氏接掌後積極進行改組,其重要措施計有:(一)重訂各科期教育計劃,派沈克非(時任中央醫院外科主任,後為院長)為教育長,主持校務。當時,劉氏身兼九職,到校時間不多,除政策性事務由其決定外,其他均由沈氏代行。(二)撤換所有基礎醫學各科之教師,新聘教師如生理學的柳安昌、病理學的艾世光、細菌學的李振翩、解剖學的陳振華、生物化學的萬昕、診斷學的徐鑣南及教藥品鑑定學的梁其奎等人均蜚聲國內,乃一時之選。(三)取消德日語文,改授英文。(四)藉助中央衛生實驗院基礎醫學各科之人才及設備,充實基礎醫學各科的實驗室,大部份課程改為一小時講授,三小時實驗室實驗,實驗後,學生必須寫實驗報告。(五)以中央醫院為教學醫院,派醫科五年級學生至該院實習。藥科四年級學生至衛生實驗院中央醫院實習,所有實習應作報告。(六)以南京市衛生局及江寧縣實驗衛生院為公共衛生實驗場所。為謀軍醫業務以作為對日戰爭之準備。1936年十月,陸軍軍醫學校改名為軍醫學校,因其畢業生不僅分發陸軍工作,並分派至海、空軍服役。1937年2月,陸軍軍醫學校校長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兼任,任命張建為教育長,授以全權處理校務。中日戰爭爆發,軍醫學校奉准西遷,1937年8月,首徙廣州,1938年10月再遷桂林,1939年春三遷安順。 1939年及1940年分別增設護理科及牙科。抗戰勝利,醫科及牙科肄業時間改為六年,學校奉令復員上海。1947年6月,軍醫學校改組,正式易名為國防醫學院。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8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