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Russo-Japanese War,1904-1905),俄國戰敗,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1894-1917)面臨國內各階層要求改革的聲浪下,召開國會(國家杜馬,State Duma)與實行憲政,並在維特(Sergei Yulyevich Witte,1849-1915)與斯托雷平(Pyotr Arkadyevich Stolypin,1862-1911)等人的協助下,進行改革。然而,尼古拉二世始終缺少實行憲政的誠意,兩次解散杜馬,更以警察進行專制統治,終使透過政治途徑進行改革的希望破滅,政府與民眾間的衝突與矛盾日益擴大,蘊釀推翻沙皇專制政權的行動,一觸即發。尼古拉二世干預巴爾幹半島的政治事務,促成俄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1914-1918)的重要原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加入協約國(Allied states)一方,對德奧宣戰。俄國參戰,投入了大量的軍隊與資源,戰事的失利,大量軍隊淪為俘虜,饑荒的發生,引起國內社會的恐慌與不安,更造成政治危機。1917年初,全國已有數十萬的工人發動罷工,2月,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聚集的罷工工人轉變為武裝革命,隨著軍隊與警察的加入,二月革命(February Revolution)終於成功推翻沙皇政權,3月15日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俄羅斯帝國滅亡,臨時政府由杜馬與蘇維埃(Soviet)共同支持組成。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2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