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章回體的諷刺小說,諷刺明朝科舉制度之下,讀書人熱中功名的醜態。《儒林外史》敘述的故事,都假託是明朝的,實際上這部小說中所描寫的科舉活動和官職名稱,都是清朝的。八股文明清科舉以八股文考試為主,所以八股文可說是科舉路上的敲門磚,每篇文章除開端的破題、承題外,必須包含「起講、領題、提比、出題、中比、後比、束比、大結」八個段落。這八段文字要排成對偶,接連而下;稍有不妥,即遭斥除。考生若無豐富的經史知識和高明的表達能力,很難不被淘汰。此外,八股文規定從四書五經命題,考生在闡述經義時,只能依照題義,代聖賢立言,不許發揮自己的見解,亦不許涉及現實政事。箝制思想、毒害心靈,莫此為甚,這也是科舉制度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儒林外史中最經典的故事就是范進因鄉試中舉而瘋癲的故事,刻劃科舉制度下士人沉重的精神負擔,顯示了八股取士對士人精神的禍害,並以胡屠戶及鄉鄰對范進前倨後恭的態度,反映當世社會趨炎附勢,世態炎涼的可恥風氣。話說范進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戶到賀,並教訓了他一頓。胡屠戶是教訓他今後做了秀才,言行要有分寸,知尊卑上、下之分,不要在尊長面前無禮,也不要跟普通老白姓過份親近。范進向丈人借旅費應考鄉試,被他痛罵及奚落。說他不自量力,「癩蝦蟆想吃天鵝肉」後范進瞞著丈人去考試。出榜當日,范進因家中沒有糧食,只得拿母雞到市場去賣。同時間,報錄的人亦到達范家報喜,賀范進高中舉人。鄰居到市集向范進報喜,但他未敢置信。范進親眼看到喜報後,因歡喜過度而發了瘋。眾人商譏治理范進的方法,最後有人建議叫其丈人(胡屠戶)打他的咀巴並假稱他並沒高中,藉以儆醒他。胡氏在無可奈何之下答允治理范進,但他懼怕報應,不敢下手,認為打了高中老爺(那是天上的文曲星降世)是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的,經鄰人勸他,他終於答應。於是飲酒壯膽,掌摑范進,使他清醒起來。范進回復正常,丈人及鄰居向他們阿諛奉承,極盡恭維,醜態畢露。范進未中舉之前,家貧連煮飯的米也沒有了,要去市集賣雞賣米。鄰人沒給他絲毫幫助。但他高中後鄰人卻爭相送米、送雞蛋之類的禮物給他,希望巴結他家。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