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代在商代曆法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周代已能夠使用圭表測影來確定冬至和夏至等重要節氣的方法,並由此推算出更為準確的回歸年長度。到了春秋末期,定出了回歸年為365又1/4日,並發現了19年置7個閏月的方法。就在這些基礎上發展出了「四分曆」,由於回歸年的奇零部分為1/4而稱之,四分曆的誕生象徵了中國的曆法已進入了相當成熟的時期。當時各諸侯國所使用的黃帝曆、顓頊曆、夏曆、殷曆、周曆、魯曆等人們所統稱的「古六曆」,也都是四分曆。四分曆出現以後,歷代屢有改革,隨著曆法的完善,內容也逐漸豐富了起來。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2010-06-08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