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明清以來士紳階層人數增加,能夠入仕為官的比例降低,因此「棄儒就賈」的情形十分普遍;而且商業本身必須要求一定的教育水平,商業規模擴大則知識水平的要求也提高,因此士紳轉而經商求利成為相當普遍的現象。在士紳經商日漸普遍的情況下,對風俗文化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例如「商業書」(商人的日用百科全書,如《士商要覽》、《天下路程》等)的編纂,小說戲曲的發達(如《三言》、《二拍》),民間宗教與三教調和論的興盛,都與商人文化程度的提高有相當密切的關係。隨著商人文化修養的提高,儒家的道德規範也直接、間接的對商人的實際行為產生影響。例如徽商普遍尊崇朱子,許多商人也將儒家的語錄、格言,作為自勵的座右銘與傳家的家訓,可見明清時代的商人曾主動的建立自己的道德規範,亦即所謂的「商人倫理」。商人固然常常受地方官吏的壓榨勒索,但更多的情形是官商勾結,互蒙其利,損失的只是朝廷與百姓,例如商人與稅官勾結以長期逃稅。甚至透過與朝中大官交往以改變政策,例如嘉靖「倭寇」背後,就有閩浙士紳的支持。商人除了用利益勾結官僚以外,更培植家族子弟為官,甚至自己捐納為官,以保護自己的利益。這種現象使得吏治日趨腐敗。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