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別於14、15世紀歐洲基督教世界對猶太人的排斥與打壓,16世紀末葉歐洲猶太人的命運出現逆轉。一是因為人文主義者對於古代典籍的廣泛研讀,使得希伯來文和猶太文化在文藝復興時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人文學者因接觸猶太教而有所認識,對於破除彼此的成見有相當的幫助。二是因為宗教改革時期,由於新教教義特別強調《舊約聖經》是神意的直接啟示,促使猶太教與希伯來文的《聖經》受到世人的矚目與重視,使得對猶太文化的認識得以由少數人文學者逐漸擴展到廣大群眾之中。三是世俗王權興起,西歐各國的統治者基於富國強兵的考量,莫不追求經濟利益,造成「重商主義」的盛行。而一向嫻熟商業技巧、具備資金調度長才的猶太人漸受重視,各地紛紛解除對猶太人的束縛和限制,延攬猶太人改善其貿易和財政,於是許多猶太人得以重返中、西歐,一展所長。信仰新教的荷蘭、英國首開風氣,倚重猶太人的經濟長才,全力發展對外的商業貿易,奠定了猶太人在英、荷兩國經貿界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因「三十年戰爭」造成經濟破敗的日爾曼地區,則是普魯士率先啟用猶太人掌理財經事宜,引起各邦的仿效,促使「宮廷猶太人」(Court Jews)的崛起。這些「宮廷猶太人」為王侯貴族調度大量資金作為軍政、外交之用,有的甚至受封為貴族,得享前所未有的榮華富貴。17、18世紀,中西歐的猶太人得以重回金融與商業的舞臺,但東歐波蘭與立陶宛的猶太人,受貴族信任擔任財政管理人及莊園的稅吏,卻在農民反抗貴族的動亂中,遭到農民的襲擊、劫殺,比在西歐的猶太人處境更加悲慘。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