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戶幕府的對外貿易政策─朱印船制度
點閱數:1,122 次 下載次數:3 次
江戶幕府的對外貿易政策─朱印船制度
web
葡萄牙葡萄牙人德川幕府江戶荷蘭荷蘭人江戶幕府德川閉關自守

在對外貿易方面,德川幕府一開始是延續豐臣秀吉的措施。秀吉時為了取締倭寇及鼓勵對外貿易,曾經發給朱印狀,用以證明它是正式的貿易船,但是由於秀吉的對外侵略政策,使得這個措施並未形成一種有效的制度。等到德川家康時,乃積極與安南與呂宋等地的政權進行交涉,方才確立持有朱印狀者才能准予貿易的朱印船制度。日本西南大名與有力的商人便在德川家光下令鎖國之前,航行著朱印船往來東南亞之間。中國、外國商人在琉球、臺灣、呂宋、安南與暹羅等地進行國際貿易。此時針對外國人對日本的貿易,則由於天主教傳教士與外國商人長期介入戰國大名間的爭戰,加上大阪之役時他們與豐臣家有所接觸,所以1616年德川秀忠掌握大權之後,便發佈繼承其父的「禁教令」,下令除中國船隻之外,其他國家的船隻只能停靠平戶、長崎兩港。禁教令會波及到貿易,是因為部份傳教士冒充商人。在此一禁教政策執行中,荷蘭人(以荷屬東印度公司為主)利用此一情勢,乃揭發葡萄牙人傳教,促使幕府限制葡萄牙人的貿易範圍,以便取代他們在日本的地位。到了三代將軍家光時,對於國內各勢力嚴格的統御政策,也及於對外貿易。在1633到1639年之間,先後發佈四次禁令,被稱為「鎖國令」。其要點與措施包括:1、禁止日本人與海外往來;2、取締天主教,尤其是傳教士;3、取締外國貿易船(1633、1635年);4、禁止朱印船以外的船隻航行海外,兩年後禁止航行海外的所有日本人回國,中國船只能停靠長崎港(1636年);5、將葡萄牙人移至出島,以禁止與日本人往來(1637);6、1638年島原之亂(天主教的農民暴動)以後,翌年禁止葡萄牙人東航;7、1639年,將荷蘭商館移至出島,使得能到日本貿易者僅有中國人和新教徒之荷蘭人,且限於長崎一港。幕府的鎖國政策除禁教之外,還有限制貿易以防日本銀大量流出,及預防西南大名因此貿易而富強的意圖。德川家康時,確立持有朱印狀者才能准予貿易的朱印船制度。發給船主朱印狀,用以證明它是正式的貿易船,方才准予對外貿易。朱印船圖。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06-07-06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