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探索排灣族十字繡的文化傳承與工藝之美,從排灣族服飾與十字繡的源流演變開始,認識這項傳統工藝在族群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透過詳細解析十字繡圖紋中的百步蛇、人像、陶壺、幾何紋樣等符號,理解其背後蘊含的文化意涵、階層制度與審美特色。學生將學習基本十字繡針法技巧,體驗傳統手工藝的創作過程,並思考如何將這些珍貴的文化元素與現代生活連結,創造出既保有傳統精神又具當代意義的創新作品。課程強調文化理解、技藝傳承與創意轉化的平衡,培養學生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欣賞能力。 1. 課程理念與設計重點
以文化評論家Stuart Hall「文化認同不僅是『是誰』的問題,更是『會成為誰』的問題」為理念基礎,透過排灣族十字繡藝術引導學生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群傳統工藝,探索視覺符號背後的文化意義,並透過實作體驗將傳統技藝轉化為個人創作表達。
2. 為什麼選擇此主題?
排灣族十字繡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承載著族群的集體記憶、生活智慧與美學價值,更是階層關係的圖像辨識系統。在全球化與現代化衝擊下,許多傳統工藝面臨失傳危機,透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同時培養創造力與藝術表現能力。
3. 核心想法是什麼?
以「如何透過十字繡創作傳遞排灣族文化之美?」為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從觀察、探究、實作到創新的學習歷程。透過視覺符號解讀、技能實踐、創意轉化與多元文化尊重,培養文化理解與傳承創新的平衡感。
4. 教學策略與活動流程
採用PBL問題導向學習模式結合「四學」策略(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導學)。流程為:第一節排灣族十字繡文化導入→第二節符號圖像解碼→第三節基礎技法學習→第四節傳統創新應用練習。
5. 如何引導學生?
透過實物展示、影片觀賞引起動機,運用「這些作品有什麼特別之處?」、「圖像中藏著什麼訊息?」等開放性問題引導思考,從符號認識到文化理解,再到技法實作,最後進行創新應用。
6. 學習成果與期望效果
學生能認識排灣族十字繡的符號意義、階層關係與文化價值,掌握基本十字繡技法,並能在理解傳統的基礎上融入個人創意與當代元素,培養文化理解與尊重態度,發展跨文化溝通能力。
7. 學生最後能完成什麼作品?
完成一件融合排灣族傳統圖案的十字繡創作作品,包括設計草圖、創作理念說明、文化元素運用說明,並填寫「文化創新十字繡設計提案」學習單,展現對傳統工藝的理解與創新思考。
8. 希望學生獲得哪些能力或感受?
培養文化理解與分析能力、視覺符號解讀能力、手工技能實踐能力、創意轉化與當代應用能力、多元文化尊重與溝通能力,以及對傳統工藝價值的體認與文化傳
資訊
領域:藝術領域-藝術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視A-Ⅲ-3 民俗藝術。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引用時請標示資料來源:教育部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