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四位泰雅族青年⸺瓦歷斯、巴度、比穗依與莎韻⸺在新居地目睹族裡長輩為了獵槍管制發生了激烈爭執;在臺北的始政博覽會上,他們見識到當代最前沿的文化與科技。傳統的泰雅文化與課堂上的現代知識,讓他們感受到矛盾與困惑。在經歷一番思索與掙扎之後,四名青年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這是屬於泰雅新世代的故事。
從日本政府推動「五年理蕃計劃」到「集團移住」,再到霧社事件發生,日本政府統治下的原住民族,受到的政治壓力不斷增加。儘管如此,泰雅青年們仍以無畏的心,勇於面對文化衝突與身份認同的迷惘。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引用時請標示資料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領域:社會領域-歷史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歷Ea-Ⅳ-3 「理蕃」政策與原住民族社會的對應。
歷Eb-Ⅳ-1 現代教育與文化啟蒙運動。
學習表現:社2b-Ⅳ-1 感受個人或不同群體在社會處境中的經歷與情緒,並了解其抉擇。
社2b-Ⅳ-3 重視環境倫理,並願意維護生態的多樣性。
原住民族教育
生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