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看次數:21 次
〈常設展主題影片〉在戒嚴體制下遭受控制的普通人民
二戰後警報器政治宣傳禁歌二二八事件戒嚴

戒嚴時期的國家力量如何深入臺灣社會、控制著普通人的日常? 本集將深入探討二戰後臺灣的戒嚴歲月,從偽裝成織布機的警報器開始,揭示國家力量如何滲透至人民的日常生活.從印滿反共標語的生活用品、歌名被迫修改的流行歌曲,到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陳澄波的血衣與白色恐怖時期胡鑫麟醫師的星象盤,這些文物見證了威權體制下的國家暴力與人民的恐懼. 本集對應108課綱中「戰後臺灣的民主化」歷程,引導觀眾認識臺灣社會在禁錮下的生命經驗,並反思民主與人權的價值,以及權力還政於民的艱辛道路.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引用時請標示資料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5
領域:社會領域-歷史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歷Fa-Ⅳ-1 中華民國統治體制的移入與轉變。
歷Fa-Ⅳ-2 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
歷Fa-Ⅳ-3 國家政策下的原住民族。
學習表現:社1a-Ⅳ-1 發覺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與社會領域內容知識的關係。
社1c-Ⅳ-1 評估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與多元觀點,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社2b-Ⅳ-3 重視環境倫理,並願意維護生態的多樣性。
多元文化教育
法治教育
人權教育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2025-10-23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