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上架資源
過濾條件

十年級-文體-記敘文縮圖
高中10-12年級
掌握各種文學表現手法,適切地敘寫,關懷當代議題,抒發個人情感,說明知識或議論事理
觀看次數14
修改日期:2025-10-29
十二年級-文體-議論文縮圖
高中10-12年級
掌握各種文學表現手法,適切地敘寫,關懷當代議題,抒發個人情感,說明知識或議論事理
觀看次數12
修改日期:2025-10-29
十一年級-文體-議論文縮圖
高中10-12年級
掌握各種文學表現手法,適切地敘寫,關懷當代議題,抒發個人情感,說明知識或議論事理
觀看次數11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降溫告急》名家學者報你知!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縮圖
國小5-6年級
紀錄片《降溫告急》邀請臺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與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深入剖析全球暖化對臺灣的深遠影響。他們指出,當全球升溫達到1.5℃或2℃時,臺灣的農業與環境將面臨巨大改變,甚至可能變成「榴槤王國」,顯示氣候變遷將徹底改變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極端氣候將使乾濕差異更加劇烈,如何提升社會的「耐災能力」成為重中之重。他們強調,調適行動不只是防災應變,更是學習與氣候變遷共處的智慧策略。面對這樣的挑戰,從個人習慣的改變到社區行動與政策制定,都需要積極調整方向,降低潛在風險。這部影片提醒我們:氣候變遷不再遙遠,它正在影響我們的每一天,唯有全民參與調適與行動,才能共同迎向更穩定與永續的未來。
點閱數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降溫告急》名家學者報你知!無任所大使簡又新縮圖
國小5-6年級
有「永續教父」之稱的簡又新博士,帶領我們回顧國際社會在面對氣候變遷時的重要行動歷程,包括《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京都議定書》以及《巴黎協定》等全球關鍵協議。從地球升溫1.1度的現況,到亟需將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的目標,氣候變遷已不再只是自然演變,而是人類活動所引發的全球性危機。簡博士也介紹了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所提出的四大轉型策略與兩大基礎建設方向,並強調從個人到社會都必須行動起來。透過他深入淺出的說明,我們不僅認識到氣候議題的迫切性,也被提醒:每一個人都能從生活中的小改變開始,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場分享讓我們意識到,對抗氣候變遷不只是政策責任,更是全民參與的長期任務。
點閱數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商圈美學改造-商圈脈動縮圖
國小5-6年級
為提升城市魅力,經濟部商業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推動「商圈美學改造計畫」,選定彰化小西街、台南孔廟與國華友愛、高雄哈瑪星等地進行改造。透過整合美學設計與在地特色,讓原本老舊的商圈空間煥然一新,成為結合歷史人文與現代創意的生活場域。改造後的巷弄不僅更友善宜人,也吸引更多遊客與在地民眾前來消費,活絡了地方經濟。許多商家分享,人潮回流讓商圈重現活力,營收也明顯提升。這樣的行動不只是外觀整修,更是對城市記憶與地方文化的再認識與重塑。透過商圈的改造,我們看見城市如何透過設計重新呼吸,也體會到地方創生與城市更新能為居民帶來的美好改變。這些案例不僅展現空間美感,更是經濟與文化融合發展的實踐。
點閱數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陽光逐鹿 永久綠能好安居縮圖
國小5-6年級
《陽光逐鹿》描繪太陽能綠建築在社區中的成功實踐,展現了綠能與日常生活結合的可能。社區透過屋頂裝設太陽能板,自行發電,提供穩定且潔淨的能源,不僅有效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也打造出低碳、舒適的居住環境。這樣的設計不只是節能,更是實踐環境永續的重要步驟。陽光社區推廣再生能源的生活方式,讓居民在日常中就能參與環保行動。這不僅是一種新型住宅規劃,更是一種改變生活態度的實驗。當我們走入這樣的社區,會發現永續發展其實並不遙遠,而是來自每一個有意識的選擇與行動。只要願意從日常做起,就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也為未來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陽光逐鹿》正是一個從屋頂開始,照亮永續未來的行動典範。
點閱數2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離岸風電】雙星奇源 風從海上來縮圖
國小5-6年級
離岸風電是利用海上穩定且強勁的風力發電,為臺灣帶來乾淨、可再生的能源。由於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風場資源,近年積極發展離岸風力發電,不僅有助於降低對燃煤與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還能有效減少碳排放,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從設置在海上的巨大風機,到將電力輸送上岸的變電設施,每個環節都蘊含著高科技與工程挑戰。離岸風電的推動不僅提升能源自主性,也帶動本地產業鏈的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並促進臺灣技術水準的進步。這不只是能源轉型的表現,更是臺灣朝向永續社會前進的重要里程碑。透過理解這項技術,我們也能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參與節能減碳,共同為守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點閱數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小舉動 大改變 節電也能愛地球縮圖
國小5-6年級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點改變,節能就能成為守護地球的重要力量。無論是關掉未使用的電燈、拔除待機中的插頭,或選擇使用節能電器與善用自然光,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累積起來卻能有效減少能源浪費,降低碳排放。節電不僅能省下金錢,更是實踐環保理念的具體行動。透過學校的環境教育與家庭的共同參與,我們可以從小培養節能的生活習慣。每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是向永續環境邁進的一步。當每個人都願意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我們就能一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節電不是困難的任務,而是一種人人可行的生活態度。這些「小舉動」累積起來,就是改變世界的「大力量」——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一起用行動愛地球。
點閱數2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向自然學習的永續建築─張清華縮圖
國小5-6年級
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今日,建築也能成為守護地球的重要力量。來自臺南的建築師張清華,長年致力於將「環境共生」的理念融入建築設計中。她思考的不僅是建築的美感與功能,更關注建築與自然的互動關係。她設計的建築不只是人類居住的空間,也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能幫助地球降溫、減少環境負擔,並促進生態平衡。張清華相信,建築不該只是為當下服務,更應為未來留下美麗且永續的足跡。透過她的作品,我們學會如何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創造既友善環境又富有人文關懷的空間。她讓建築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結構,而成為人與地球和平共存、彼此支持的橋樑,提醒我們:設計的每個選擇,都是對未來的一種承諾。
點閱數1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臺灣環境紀錄者─柯金源縮圖
國小5-6年級
柯金源是臺灣極具代表性的紀錄片導演,三十多年來堅持以影像關照臺灣自然環境的變遷。他的鏡頭深入山林、海岸與農村,記錄下土地的美麗與傷痕,呈現人與自然之間複雜且深刻的關係。他的作品不只是單純的影像紀錄,更是一種對土地的守護與呼喚,讓觀眾看見環境所面臨的挑戰,也引發更多人對自然的關懷與省思。即使拍攝過程常常艱苦險峻,柯金源仍以對臺灣的熱愛與責任感堅持走下去。他相信,每一部紀錄片都是一次行動的起點,提醒我們:人與自然並非對立,而應是共生的夥伴。透過他的影像,我們得以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意識到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成為改變未來的關鍵力量。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風中旅者─黑面琵鷺縮圖
國小5-6年級
當北風吹起,一群遠道而來的旅者降臨台江濕地——牠們就是黑面琵鷺。每年秋冬,這些珍稀的候鳥自遙遠的繁殖地飛越千里來到臺灣,選擇台江濕地作為越冬棲地,直到春天來臨才再啟程北返。黑面琵鷺被譽為「濕地健康的生態指標」,牠們的出現不僅象徵著自然界的季節遷徙循環,也反映濕地生態環境的品質與穩定。透過觀察這群「風中旅者」,我們得以感受大自然的律動與生命的堅韌,更進一步體會人類在自然保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黑面琵鷺提醒我們:守護濕地,就是守護地球上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家園。這不僅是一段遷徙的旅程,更是一堂關於共生與永續的深刻生命教育。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繁海夢田─台江國家公園簡介縮圖
國小5-6年級
《繁海夢田》是一部深入描繪台江國家公園自然與人文交織故事的紀錄影片。透過空拍、水下攝影與微距鏡頭等多元視角,影片細膩捕捉濕地、海洋與空中生物的活動,展現出台江豐富的自然生態與生命的脆弱之美。台江國家公園身為臺灣重要的濕地保育區,不僅保有高度生物多樣性,更是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環境。居民長年與自然共生,發展出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同時也積極參與各項保育行動。這部影片強調,自然保育不只是維護動植物生存環境,更是守護人類自身生存基礎的行動。透過在地社群與政府攜手合作,台江展現出一種融合環境永續與文化傳承的實踐模式,也讓觀眾反思人與自然如何共榮共生,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家園。
點閱數2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飛向蔚藍─台江國家公園鳥類生態影片縮圖
國小5-6年級
《飛向蔚藍》是一部描繪台江國家公園鳥類生態的紀錄影片。位於東亞-澳洲候鳥遷徙路線樞紐的台江濕地,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候鳥在此過境、度冬或繁殖,形成壯觀的生態景象。這片濕地素有「鳥的天堂」之稱,記錄的鳥種高達近400種,展現了驚人的生物多樣性。鳥類被視為環境健康的重要指標,牠們的棲息、覓食與遷徙行為反映出濕地生態系統的變化與人為干擾的影響。透過空拍與紀實影像,影片帶領觀眾觀察鳥類的生命律動,也喚起人們對濕地保育的重視。保護鳥類不只是為了牠們的生存,更是維護人類與自然共存環境的關鍵行動。透過這段自然旅程,我們更能體會人與自然的緊密連結,並思考如何為未來守護這片美麗的棲地。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8
地理-台江國家公園陸蟹公民科學家計畫縮圖
國小5-6年級
台江國家公園擁有全臺灣最大數量的兇狠圓軸蟹族群,為守護這些珍貴的陸蟹資源,管理處自111年起推動「陸蟹公民科學家計畫」。透過招募並培訓志工,讓民眾實際參與夜間巡護、路口交管及生態調查等行動,展現全民參與自然保育的具體實踐。這項計畫除了有效降低人為捕捉與路殺事件,也讓更多人了解陸蟹的重要生態角色,並引發社會大眾對自然環境的關注與責任感。透過民眾的實際投入與政府的制度支持,展現出公私協力、共守自然的典範。行動中的守護,不僅保護了物種,也深化了人們與土地之間的連結與理解,進一步推動自然資源的永續發展。此計畫不只是保育行動,更是一場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命教育。
點閱數2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
地理-飛閱臺灣國家公園縮圖
國小5-6年級
從空中俯瞰臺灣13座國家公園,是一場壯麗的視覺饗宴。無論是雄偉的雪山高峰、生機盎然的濕地與河口,還是蔚藍的珊瑚海岸與神秘的火山島嶼,各地國家公園展現出臺灣多變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生態樣貌。影片以空拍鏡頭串聯玉山、太魯閣、墾丁、金門等地,帶領觀眾認識各地獨特的地質環境與保育價值。這些國家公園不僅是野生動植物的棲地,更是人類與自然互動的見證,具有重要的生態、教育與文化意義。它們不只是旅遊景點,更是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基地。透過3分鐘的高空旅程,我們重新感受這片土地的壯麗與細膩,也提醒著人們珍惜自然資源,守護我們的生態家園。
點閱數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