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上架資源
過濾條件

跟著農夫下田趣-全方位食農教育-深水國小縮圖
國小5-6年級
高雄市燕巢區深水國小以永續校園為發展特色,帶領學生透過課程的實施也讓學生認識循環農業、能資源轉化的原理,也增進孩子對環境的感受力。 這次由孩子們介紹了平常食農累積的經驗談,也發現各班的菜園結實纍纍、有漂亮的高麗菜、有第一次看到的白茄子;大家玩土 玩蚯蚓、還有讓人又愛又怕的黑水虻。 除此之外,深水國小師生使出厲害的ipad把食農結合數位、英語、台語,真是帶學生走在時代的前端。 最後還有農民老師帶著全校師生一起參與的實作鳳梨莎莎醬,採用完全食物的概念:鳳梨頭切下來繼續種植、鳳梨皮刷洗乾淨熬煮鳳梨茶,鳳梨果肉切小塊食用一點都不浪費!
點閱數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跟著農夫下田趣-忠義國小眷村美食﹣燒餅篇縮圖
國小5-6年級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儲備一天體力的泉源。隨著現代化生活的腳步,已很少人在家自製早餐;走出家門,中西式早餐店林立,種類繁多、五花八門,令人食指大動。而傳統早餐店依然最受青睞,一杯香濃豆漿、一套香酥爽口的燒餅油條,就可以讓人吃得津津有味,充滿幸福。 豆漿、燒餅、油條是傳統的北方飲食,隨國軍來台,從眷村傳播開來;雖然做法簡單,背後都是有故事的。 燒餅在古代又稱為「胡餅」,雖然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傳入了中原,但到唐朝的時候,正式成為了人們日常飲食中最不可或缺的主食,因為方便攜帶、存放時間長,不管是出外人還是家裡用餐,都是超方便的食物,今天我們眷村美食就要來做燒餅囉。 特別邀請忠義國小陳柏愷擔任今天節目的小記者,由他帶我們了解燒餅的製作過程及大寮的眷村美食。
點閱數0
下載數0
跟著農夫下田趣-帶著孩子到鄉下學做菜縮圖
國小5-6年級
璞育文教發展協會-黃雅聖,是個從工程師變成每年五百多個學生的老師,也是個跨領域到地方農產業和社區發展的實踐者。幾年前為了家業而回鄉,卻意外地踏入教育工作,正因為看見地方教育的需求,亞聖和伙伴們把工作之餘的時間用來陪伴地方孩子們的課業和成長,引領他們接觸多元學習並茁壯。 今天讓璞育不同領域的老師帶領大小朋友一起探索農村、一起創造與孩子不同以往的旅遊回憶與收穫,讓孩子邊玩邊學! 現代孩子「食育」普遍不及格。董氏基金會的食育力調查發現,現代孩子的吃飯、料理、健康及競爭力都NG。吃得不健康的孩子愈來愈多,食物教育、食農教育因此發展成目前重要的教育題材。 食農教育不是叫每個人都要務農,但想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就不能不認識農業和環境!
點閱數0
下載數0
跟著農夫下田趣-小紳士小淑女-南安食魚學堂縮圖
國小5-6年級
南安國小學區所在地「彌陀」,是臺灣虱目魚的故鄉。彌陀的孩子,從小在家,餐桌上大多有魚料理,透過基礎教育融入食魚教育,更能認識彌陀漁村和文化,吃起魚來,會更有情感。 在《食農教育法》通過前,南安國小早已主動申請農業局的食農教育計畫,從1~6年級各年級課程,融入各種食魚料理、認識魚種類。此外,也從魚的各種加工品,如虱目魚類加工品,從魚鬆及魚丸的製成,加工魚製品的料理方式,會有哪些風味呈現,有意識地認知用煎、烤、炸及魚粥魚湯的料理方式,可以加入哪些佐料,讓孩子能更有意願去嚐試不同魚料理,因而更喜歡吃魚。 【南安食魚學堂】餐桌上的禮儀 來自海的味道,轉化成角色扮演的食魚餐桌活動,由學生分別裝扮小紳士、小淑女、廚師與外場服務員,將彌陀在地的虱目魚特產結合南洋風情,讓學生烹煮出「月亮魚餅」、「印尼炒麵」與「叻沙火鍋」等三道料理,把手作創客教室妝點佈置成西餐廳,大家玩煮菜、點餐、使用刀叉的扮家家酒遊戲。在優美環境與輕柔音樂的襯托下,學生梳理儀容,打領結、穿洋裝用餐,「請問!」、「謝謝你!」成為交談時的慣用語,連吃飯的動作都變得優雅有氣質。 彌陀區有山有海,有產業有文化,彌陀是台灣皮影戲的重鎮,有「皮影戲窟」之稱,同時彌陀頂厝斗笠過去享譽全台,南安國小用心把彌陀的兩項重要文化資產做結合,以成人文打卡新景點。
點閱數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跟著農夫下田趣-食在幸福的樂園-官田國小縮圖
國小5-6年級
臺南市官田國小推動「食農教育」結合家鄉產業文化、文明素養(科技農業和國際接軌)、鄉本課程,成功翻轉孩子的視野和人生,多次獲跨界創新的教學獎肯定。學校有系統的食農課程帶孩子從校園教育的課堂知識與實作活動,培養起一生可帶著走的「食農素養、科技素養和國際素養」,讓學生健康快樂和永續發展並12年國教核心素養。 【一日農夫與土地的對話】種櫛瓜、採櫛瓜及大麥 常逛超市的朋友,一定有在架上看過一盒寫著「櫛瓜」的蔬果,深綠色外皮、細長狀的外型,乍看之下讓人容易將它誤以為是小黃瓜,不過你若買回家,只要一下刀,就能感受到櫛瓜肉質的柔嫩與細緻,與小黃瓜的清脆形成強烈對比。櫛瓜怎麼吃?跟小黃瓜一樣切片用炒的?煎蛋?焗烤?農夫老師也提供歐美的吃法。 另外「大麥」這項作物大家較少見,但喝過「麥茶」就知道,它就是大麥。而且大麥的膳食纖維是白米的31倍、糙米的5.4倍,不過官田國小今年開始種大麥,最主要是今年南部缺水,大麥是一種旱作,它只要露水就可以;也要讓孩子了解在缺水的時候也可以有這個選擇。 【美食小神農】大麥饅頭 把大麥磨成粉,揉成麵糰做成饅頭,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初體驗。大家分工合作、發揮創意,把每顆饅頭捏塑成不同造型,過程中也是一種食農教育的學習:食農教育應該要讓孩子理解耕作知識、食材來源、食物供應鏈的運作、健康飲食的營養觀念,並且要學會烹飪技能照顧自己,更要認同農村產業文化,相信自己有無限潛能! 官田國小以食為媒介,認識在地風土與先人智慧;以農為老師,學習大地之母和自然四時!
點閱數0
下載數0
跟著農夫下田趣-你要跟我們買菜嗎-新上國小農銷課縮圖
國小5-6年級
新上國小位於人口稠密、交通繁忙、商圈密布,可說是都會中的都會,一般而言,孩子的活動空間極為受限,高層建築也不利於自然體驗教育;但是學校就把劣勢轉為優勢,帶著孩子在都市高樓當起「教室小農」,將走廊觀賞用花台變成一塊塊農田,帶著學生一起動手農作、觀察學習、餐桌料理、行銷義賣到公益回饋及社會共好。 這門產銷課,還真的很不容易,高年級的同學複製現實社會公司行號裡,公司與公司的良性競爭、老闆與員工相處共事的方式,一來加深體會父母工作的不容易;二來提早接觸社會,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不斷修正自己及發揮所長。 【一日農夫與土地的對話】陽台菜園 新上國小幾年下來在校內種植超過70種以上蔬果,就在教室外面走廊上的各班花台,因為健康植物會吸引昆蟲、鳥類進駐,孩子想盡辦法在農穫與生態之間,以「創造新的美感經驗」與動植物共生共好,透過實際參與,發現蔬菜與蟲鳥之間如何取得共存平衡的問題與討論。 這堂課從種植蔬菜開始,師生遇到各類問題、尋求解決策略與方法,發展成不同課程,整個課程讓學生們能學習生態平衡,與不同物種共居於校園,讓學習歷程化身一幅美感生活學習地圖。
點閱數0
下載數0
跟著農夫下田趣-我們一起幫鳳梨搬家-溪埔國中縮圖
國小5-6年級
大樹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孕育出「三寶」﹣鳳梨、玉荷包還有水 ,水? 原來大樹是水源保護區,大樹的水,早在日本時代就被列入「台灣名泉」,所以民間有句話說「若食大樹水、無肥嘛會水」。 【一日農夫與土地的對話】幫鳳梨搬家 溪埔國中的孩子,在不同年級對鳳梨有不同的課程設計,學校希望孩子從小了解自己的特色和優點,未來才能成為社區永續發展的動力。 頂著大太陽,這群國中一年級的學生互相分工合作、透過課程有系統有脈絡的培養和啟發,相信一點一滴累積增長自信心也對家鄉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更多的感情。 【學校沒教的事】怎麼種鳳梨 種鳳梨從取苗、整地、施肥、鋤草、灌溉、防曬、催花直到採收共有十個步驟,前後竟然要18個月,而且在種植過程還要注意田裡其牠動物或是蟲類的侵襲,農夫老師說,從鳳梨被吃的樣子可以看出是哪種動物,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但是南部天氣炎熱,雖然鳳梨耐熱,孩子在過程中也須及時灌溉及為它們做好防曬,才能享受到豐碩的果子。
點閱數0
下載數0
跟著農夫下田趣-把自己吃的米,種回來縮圖
國小5-6年級
「把自己吃的米,種回來」系列活動,讓大人小孩一起親身體驗從插秧、學習台灣傳統水稻的知識、米食文化到收成,共有五次,今天是第二天的活動。 李法憲有機農場的法憲老師同樣安排了讓大家收穫滿滿的體驗課程! 首先是高雄147水稻育種家吳志文博士跟大家分享水稻育種的過程及稻米的小故事,另外吳博士還教大家怎麼買米。 【一日農夫與土地的對話】挲草 挲草是把下田裡外型跟稻子很相似的粺給拔除, 說是除草只對一半,還要讓要長出來的草、長不出來,才是把挲草做的完整。 【美食小神農】 這次活動連結了幾位長期鑽研米食料理的媽媽,一起做創意米食料理,它的背後用意是希望鼓勵家長多多利用在家備餐與用餐的時間與家人更多的互動,並藉由創意來提升食材的各種可能性,讓小孩開始期待在家用餐,讓大家能夠吃的健康也增加感情交流,同時增加米食料理,提高本土國產稻米的食用量,挽救本土農業未來的發展 這一次的米食料理課程有手工麻糬製作與花生米漿製作,都是本土在地食材的利用,除了現場指導大家操作之外,也是希望大家學起來回家可以跟小孩一起動手做,現場也準備搗臼,給大家操作,小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另外,法憲老師從雲林載回一頭會耕田的黃牛,未來將延續牠耕田的功能,成為梓官區目前僅剩唯一一頭的耕牛,希望可以盡力保存農業文化,讓未來小孩對於農業的相關經驗不再只是停留在【聽說或傳說】,而是能夠親身體驗與經歷。
點閱數0
下載數0
跟著農夫下田趣-螺生門與來去住農場縮圖
國小5-6年級
高雄高工學生在第十九屆全國高職學生團隊技術創造力培訓與競賽大放異彩,因應台灣被外來種福壽螺入侵,創作自動偵測清除福壽螺卵機,有效達環境保育目的,擊敗全國一六○所高職參賽學校,得到冠軍並寫下歷年來競賽最優秀學校。 【一日農夫與土地的對話】 來自高雄高工電圖、電子、資訊、圖傳四個不同科的學生蔡依凌、林昱壕、楊心和、黃倪倪所組成的「你說的都」隊希望設計出的作品,未來能夠運用在農事、環境保護上,幫助農民守護農作物,同時減輕工作負擔,也為守護台灣本土物種盡一分力。 今天除了四位同學及指導老師﹣李秉倫主任,還有農夫代表黃淑娟、邱耀鐘老師,在了解學生的設計重點方向後,提出討論並且給了學生友善耕種及生態平衡的概念。 我們來到農田,跟著農夫老師在田裡工作不是為了看同學們驚聲尖叫的娛樂效果,而是希望大家看到其中的教育意義。不然,讓這些學生們下田會淪為一種做作的遊戲。 長時間我在現場觀察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許多家長關心的『競爭力』,孩子讀的學校有沒有競爭力?而孩子所學的能不能讓他更有競爭力?現代充滿焦慮感的父母通常甚為關心這個問題。
點閱數0
下載數0
跟著農夫下田趣-兩種水果一種瓜縮圖
國小5-6年級
高雄陽明國小以「食農文化」與「食農體驗」兩大主軸,進行「陽明食尚家」主題課程,學校讓高年級的同學在陽台種植草莓,從種植過程中體會蔬果食材來的不容易,該如何珍惜及發揮團隊合作才能共享的概念。 另外「一群農夫」的發起人魏宗淇原本在台北一所高中任教,後來辭職歸鄉從農,他把農業轉型變成服務業,把焢窯、抓蟲…把自己的童年經驗轉化為農村體驗。 【一日農夫與土地的對話】挖地瓜、採柳丁 農業社會時,控土窯是許多小孩最喜愛的活動,撿拾乾柴如何生火,木柴大小厚薄又將如何堆疊,這讓學生學會野外求生多一項的技能;將軍山農場盛產的是台農57號地瓜,皮黃肉黃,而地瓜肉十足綿密鬆軟,蒸、烤、煮都好吃,尤其火烤後能還能聞到獨特的焦香,但要怎麼挖到地瓜?李榮宗老師跳出來跟學生說了一個原則﹣「順藤摸瓜」,他們有的根本沒接觸過農業、家裡雖務農也沒挖過地瓜,老師一一示範讓大家順利挖地瓜挖到不亦樂乎! 農夫老師希望農場不只有影片的介紹還有讓學生動手去體驗操作,這個部分是學校沒有的,但是是學生需要的﹣感受度,知道農夫的辛苦會珍惜食物及提供學生多一種選項。 一群農夫在整個活動結束後,感性的說出看著孩子在田地裡成長很有成就感,孩子種下的不是秧苗,而是希望!
點閱數0
下載數0
跟著農夫下田趣-接近土地打開五感縮圖
國小5-6年級
早期的農業社會,人們的飲食、農業與環境透過人際交流和消費需求不斷地相互影響,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隨著科技發展的一日千里,人和農夫、農村和農業之間的關係日漸疏離,這幾年因為大家注重食安的問題,也間接再讓傳統而美好的食農關係又被想起。 【一日農夫與土地的對話】李法憲有機農園 李法憲有機農園的農場主人﹣李法憲老師從種植到行銷,在在體現動植物之間、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 提到路竹,它也是高雄一個很重要的農業區,以花椰菜、番茄、水稻為主要作物,其中花椰菜是高雄最大的產區,所以來這裡的學生有部分家裡是務農的,學生對農事體驗並不陌生,但一樣,來到法憲的農場,講的絕對不會只有農業 不同的體驗課程,都有不同的認識與體會,在種植花生上,我鼓勵他們不要因為困難而放棄本來喜歡的事情,工作上也是一樣,要做到各領域的頂尖出類拔萃,就一定要比別人更用心,這個過程是辛苦的,但既然是自己喜歡及熱愛的事情,就一定會想辦法克服困難,雖然吃力,心裡是滿足的。 而福誠高中許嘉玲老師對農業種植有深厚的興趣,她和農夫老師在學校打造一座農田,他們認為有機生活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的生活方式,我們除了在吃的方面,還包括在大自然環境方面可飲用到無污染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陽光,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保持平衡的心態,避免精神壓力。 整體而言,有機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 這堂課是讓孩子在這裡可以放鬆,現在的孩子沒有機會接觸泥土、沒有自己動手去做、去完成的經驗過程,對什麼都沒有感覺、對學習也沒樂趣,實在太可惜了!希望透過根土地做深度的連結,讓孩子慢慢去體會。
點閱數0
下載數0
五十二個戶外教育好點子-北市府大地處推動淺山森林守護行動縮圖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大地處將持續結合水土保持、森林經營等核心業務來推動環境教育工作,讓貴子坑、內雙溪、內溝溪分別成為北臺灣推動水保、森林環境教育的重要基地,更致力於深耕學校教育,希望讓森林永續的種子能夠向下扎根,也穩定持續推出多元的環教課程服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揪團出遊趣:東和音樂體驗館
點閱數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五十二個戶外教育好點子-小小公民科學家~青斑蝶無國界,交流無國界!縮圖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2013年澎湖隘門國小在台北市立大學陳建志教授帶領下,首次進行青斑蝶標放工作,學習公民科學家概念後,隘門國小便結合戶外教育課程與科展比賽,進行青斑蝶標放的推廣與調查工作,同時透過科教計畫精緻化學校的青斑蝶課程,並在澎湖辦理青斑蝶標放的推廣活動,到陽明山進行標放增能,更赴日辦理日本見學活動,深化青斑蝶課程內涵與進行文化學習。­ 台日青斑蝶交流重頭戲,澎湖隘門國小與上富田町立市之瀨國小共同學習青斑蝶標放。日本跟臺灣青斑蝶研究的核心人物都現場引導學習。小朋友們能突破語言障礙,互相交流並休息時間邀約比賽足球,彼此充實國際化經驗。 〈揪團出遊趣〉 宜蘭縣冬山鄉大進國民小學 諶志銘 大進國民小學轉型為公辦公營實驗教育學校,全新體驗課程包含划獨木舟,探索冬山河人文歷史。
點閱數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五十二個戶外教育好點子-山野造舟-永建國小畢業旅行縮圖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永建國小提供畢業生最難忘的畢業旅行 集合山野的探索團體動力與戶外體驗活動 讓學生自力造舟在日月潭湖畔一起造筏划向湖中⋯ 為學生創造難忘的重要生命經驗 〈揪團出遊趣〉 富樂夢觀光工廠 館長 鄭佩雯 臺灣第一家橡皮擦觀光工廠! 透過親子互動、DIY教學,希望將選擇健康、安心、安全的文具的正確觀念帶給消費者! ●富樂夢觀光工廠官網:https://museum.flomo.com.tw/ ●富樂夢觀光工廠FB:https://www.facebook.com/flomomuseum/?locale=zh_TW
點閱數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五十二個戶外教育好點子-鷹緣際會,有志一同縮圖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台灣猛禽研究會的成立,凝聚了許多人對猛禽的熱情與彼此的因緣,對猛禽癡迷是這群人的共同特徵,在鷹緣際會之下,很自然的結合成一個團體。短短二十幾年來雖然對台灣猛禽的研究保育盡了一些努力,但在全球自然環境劣化速度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這些努力仍顯得非常不足,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期望政府繼續支持,台灣猛禽研究會更望民間不論企業或個人的支持,大家攜手努力,保育台灣的猛禽與自然環境,讓台灣恢復為鳶飛魚躍的樂土。 〈揪團出遊趣〉 臺灣印刷探索館 佑庭 全臺第一家印刷觀光工廠,開放發票印製製程,讓大朋友、小朋友一窺究竟、寓教於樂的好去處,透過互動體驗的遊戲方式,將印刷的美好呈現給大家! ●臺灣印刷探索館官網:https://twin.ppmof.gov.tw/index.aspx ●臺灣印刷探索館FB:https://www.facebook.com/twinppmof/?locale=zh_TW
點閱數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VR360數位走讀】嘉義縣- 阿里山小笠原山觀景台縮圖
國小1-4年級
觀看次數3
修改日期: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