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文化保存-緙絲(黃蘭葉)縮圖
文化保存-緙絲(黃蘭葉)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緙絲,最早起源於埃及和西亞地區的緙毛,而在西漢時期緙毛工藝經由絲路傳到現今的新疆地區,而後隨著中國的養蠶抽絲技術與各項絲織技術的逐漸成熟,由唐代開始以絲線代替毛線進行織造,而在宋朝此技術達到鼎盛。 臺灣的緙絲工藝主要是來自日本,日本的緙絲工藝則是在唐朝時期由中國傳至日本,並在日本發展成獨具日本特色的「爪搔本綴織」,後來在日治時期時臺灣開始出現由日本所開設之紡織廠,相關的緙絲技術開始慢慢的流向臺灣,也在此時與源自客家、閩南的紡織技術開始融合,1960年代開始臺日合作期間,屬於日本的爪搔本綴織正式傳向臺灣,並持續發展迄今。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公民-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得獎者-卓修世: 學會和自身狀況共處,讓它成為我們的特色縮圖
卓修世13歲時因燒野草意外造成60%燒燙傷,並留下手部活動障礙。起初他排斥復健,但接觸桌球後,為了打好每一球,他逐漸主動鍛鍊雙手,迎向挑戰。102年,他更進一步挑戰踢拳道,甚至接受手術矯正左手功能,只為了能在場上發揮更好。最終他不僅成為踢拳道國手,還代表台灣參加亞洲錦標賽勇奪銅牌。現在的他是一名體能教練,致力於幫助身障者提升自信與身體素質。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學會與限制共處,並將它化為獨特的力量,就是邁向突破的開始。卓修世以行動證明,障礙不等於限制,而是成長的起點。他鼓勵我們尊重每一份不同,從理解與支持出發,攜手打造共好的社會。
國小3-4年級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縮圖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為一組八片木製屏風中的一件,主題為「六國合縱」。雖然合縱結果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但畫中六國人物並非敗亡之樣,而是表情和樂穿著喜慶,此幅作品或有團結一心、和平長存之意。整體來看,此組屏風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吉祥圖案,中段以三到五塊彩繪玻璃飾之。這些彩繪玻璃主題配置井然有序,中央六片彩繪將戰國時期楚、趙、魏、韓、燕、齊六國人物分配其中,較小的作品則有八仙人物、花卉、龍鳳等吉祥圖案,下端並繪有山水景色。畫作筆法純熟細膩,賦色鮮豔亮麗,為傳統民間工藝極佳之作。此單件作品除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外,中段為三片彩繪玻璃的組合。其中上下兩端面積較小,內容分別為八仙中的呂洞賓(手持八寶中的拂塵)及山水風景畫。而中間最大面積的玻璃畫為戰國時期六國合縱中的楚、魏兩國官將及隨從。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老鞋匠縮圖
傳統技藝-老鞋匠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雕刻為皮雕作品,作者段安國先生,擅以細膩的手法表現庶民生活的情景,作品多以懷舊的場景呈現,對於人物的刻劃生動。物質生活較貧苦的早年臺灣社會,鞋若有破損,都會找鞋匠修補,而鞋匠的工作場所也相當簡易,往往只需要一張椅子跟修鞋工具即可操業。這件作品是表現鞋匠正專注修鞋的情形,地上還有許多待修的鞋子,許多工具也未收,可見其忙碌的情形,也表示這位老鞋匠技術應相當可靠,才有許多顧客上門。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歌仔戲(陳鳳桂)縮圖
文化保存-歌仔戲(陳鳳桂)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歌仔戲為台灣民間目前最興盛的傳統戲曲,廖瓊枝女士更有歌仔戲界台灣第一苦旦之美譽,自12歲參加子弟班學戲迄今,廖老師投入歌仔戲藝術已有六十餘載,期間榮獲「民族藝師薪傳獎」、「國家文藝獎」及「行政院文化獎」等獎項肯定,現更全心投入歌仔戲教學推廣。 除了個人的藝術成就,廖老師更在意傳統歌仔戲的觀眾市場沒落與薪傳的斷層,為了貢獻自己的力量,廖老師在1999年成立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藉此平台整合社會各界關注歌仔戲的意見與資源,並著力保存歌仔戲史料文獻及重要劇本,廖老師儼然成為台灣歌仔戲最重要的代言人。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花檯縮圖
傳統技藝-花檯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本藏品為梢楠木花檯組其中一只,花檯又稱花几,主要是古代廳堂中的裝飾家具,主要用來置放花盆或花瓶,以增添空間的美感。梢楠木,又稱臺灣翠柏,是臺灣重要的針葉樹之一,木料紋理通直,材質細密,是建築與工藝的上等材料。本件作品造型簡單,主要的裝飾設計在正面檯腳的內側,以鏤空簡化夔龍紋為主體,形成ㄇ字形的雕刻,在上方兩個轉角處則有雲狀紋,中間則雕有靈芝草。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南管戲曲(林吳素霞)縮圖
文化保存-南管戲曲(林吳素霞)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南管戲源於11 世紀的南戲,為古老的劇種。以演員的組成言之,因曾由未成年的小孩演出,故閩南地區也稱「囝仔班」或「囝仔戲」,由於該劇種腳色, 保存宋代南戲「生、旦、淨、末、丑、外、貼」的傳統,也稱「七腳戲」。而職業團體之間則因該劇種的源流,也自稱為「梨園戲」,以突顯其古老的歷史與格調。南管戲的表演包括演唱與身段,演唱部分唱腔的幽雅與古樸,成為其中有聲必歌的重要組成;身段動作套式多種,舉手投足皆細膩,部分且有如同傀儡戲以懸絲操弄的古劇。唱腔與科介身段的獨特性,形塑南管戲曲的典雅能媲美於崑曲,而其質樸的特徵,則甚且古老於崑劇。相較於歌子戲或布袋戲,南管戲為相對隱性的傳統戲曲,表演人才較稀少,更難有學習的機會。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公民-腦麻畫家的彩色人生─黃美廉縮圖
公民-腦麻畫家的彩色人生─黃美廉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
黃美廉自出生即罹患腦性麻痺,然而她從未被命運擊倒。面對身體的限制與外界的歧視,她以堅定的信念與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克服困難,最終取得藝術博士學位,並成為享譽國際的畫家。她用畫筆描繪出內心的繽紛世界,不僅展現藝術的魅力,更傳達出對生命的熱愛與堅持。黃美廉的故事,不只是個人藝術成就的見證,更是一段關於尊嚴、勇氣與自我實現的生命旅程。她向世人證明:身心障礙者同樣擁有追夢與表達自我的權利。她也持續鼓勵每一位孩子勇敢做自己,發掘潛能、突破框架,創造屬於自己的色彩人生。透過她的生命與創作,我們看見多元價值的美與人性的光輝,也學習如何尊重每一個獨特存在的力量。
國小5-6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漁會正濱大樓建築夜間燈光展演《以光展演》縮圖
建物結構於修復前狀況尚可,但因長期漏水,造成許多區域出現鋼筋鏽蝕、保護層脫落的狀況。其中又以二樓頂板及一樓柱體最為嚴重,不僅結構主筋局部膨脹、外露,部份箍筋亦已鏽蝕斷裂,許多柱體表面的粉刷層均出現垂直向之長條裂縫,樓板底面粉刷層也有大面空鼓與局部崩落之情形。外部構造部分,壁面磚受長年日照、海風及雨水侵蝕,背側黏結層局部受損,出現多處空鼓,面磚脫落的範圍也日趨擴大,尤以開口部周邊區域最為明顯。外牆、雨庇、屋簷、煙囪及天溝等區域,則有大面的不當植生附著,且部分植生根莖粗壯,對結構有所威脅。 外部門窗方面,有部分原有木窗整扇拆除改為鋁窗,或以紅磚將開口不完全封實之情況,部分外部門窗雖然原有樣貌保存完好,但木作構件因蟲蟻蛀蝕或木材腐朽,嚴重損壞無法使用。建物北面及西面,則有數座外部門窗於民國102年(2013)火災時遭到破壞,暫時使用角材及塑膠瓦楞板進行封閉。有別於室外窗狀況,室內門窗的原貌保存狀況甚佳,現有木製門窗多為創建時所設。雖然其木作門窗及門扇多有損壞、遭白蟻蛀蝕或局部改修,但整體留存之門窗式樣相當多元,原有構法也完整可辨,少有整扇佚失或更為近代鋁門窗之狀況,有利於修復工作之推展。 修復工程以「保存完好之空間與構造形式,恢復其原貌」為原則,包含:假設工程、拆除及解體、結構及補強、地坪整修、壁體整修、屋頂整修、門窗工程、裝修工程、廁所工程、機電工程等主要項目。以原有材料及工法進行構造本體之修復,並整合現代技術及原材料處理結構弱點之補強。修復工程已於民國110年(2021)4月竣工。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縮圖
文化保存-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馬祖新村建於民國46年,因當時蔣中正夫人宋美齡赴馬祖勞軍後關切官兵眷屬安置需求而興建,並非居民來自馬祖。作為桃園首座眷村,村內以棋盤式道路、魚骨式建築設計,營造獨門獨戶的軍眷社區,曾獲全國模範社區殊榮。隨居民遷出,桃園市文化局著手保存活化,馬祖新村於民國9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成為全台第二個依文化資產法保存的眷村。現轉型為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基地,融合影視與藝文推廣,設有桃園光影電影館、文創市集與懷舊展演空間,保留眷村人情味,重現過往左鄰右舍串門子的溫馨場景,使原本被遺忘的眷村,成為歷史與創意交織的文化地景。
國小5-6年級
歷史-八通關古道縮圖
歷史-八通關古道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玉山國家公園內的八通關古道與關山越警備線,不僅是山林間的交通要道,更是台灣歷史發展與族群互動的見證。清領時期,在日本侵擾壓力與開山撫番政策的推動下,清廷開闢八通關古道,由南投竹山通往花蓮玉里,試圖連結東西兩地,鼓勵漢人開墾後山,然而因政局與維護不易,最終成效有限。日治時期,日本為徹底推行理蕃政策,沒收原住民武器,導致布農族反抗,進而引發大分事件。為圍剿抗日勢力,日人完成八通關越橫斷道路,並建成關山越警備線,透過道路與駐在所網絡,監控布農族聚落與活動。這些古道不僅串聯自然與人文資源,更訴說著台灣從清領、日治到現代的歷史轉折與原住民族的抗爭精神,具有珍貴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國小3-4年級
歷史-卑南考古遺址縮圖
歷史-卑南考古遺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卑南遺址位於臺東市郊,是臺灣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史前聚落遺址,距今約2,000至3,000年。遺址於1980年南迴鐵路工程中意外重見天日,引發搶救式考古,出土大量石板棺、玉器與建築遺構,為當時臺灣考古史上最盛大的發掘行動。卑南先民聚落坐落於依山傍水之地,村落規劃完整,住屋多為長方形,地面鋪石,後方設有儲藏糧食的砌石圈,此外當時的居民還建立了半地穴式的空間保存生鮮糧食,墓葬則常設於家屋之下,並且可以根據陪葬品發現當時有明顯的社會分級。發掘出的玉器數量與工藝水準極高,部分已被列為國寶,顯示其高度發展的工藝與社會分層。
國小5-6年級
公民-國際組織、多邊機制及其下屬機構參與現況縮圖
為拓展國際空間、回饋國際社會並發揮軟實力,我國秉持踏實外交、互惠互利原則,務實推動多邊關係,積極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多邊機制及其下屬機構。我國目前在45個此類組織中擁有正式會籍,另以觀察員或準會員身分參與30個組織,涵蓋選舉事務、經貿合作、公共衛生、農業、環境保護、漁業資源、金融監理、醫療器材規範等多元領域。政府透過跨部會協調參與相關會議與合作,爭取國家利益,強化國際角色。此外,我國持續爭取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機制,如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並積極參與APEC等亞太區域合作,推動永續發展、數位經濟、婦女賦權、智慧農業等實質議題。
國小5-6年級
公民-聯合國(UN)縮圖
公民-聯合國(UN)
外交部/外交部
聯合國在全球推動和平維護、人道援助及永續發展,對人類福祉具深遠影響。我國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即無法參與其會議與機制。為回應2,350萬人民擴大國際參與的期盼,自1993年起我國持續推動參與聯合國體系,致力爭取國際支持。蔡總統於2016年上任後,政府本於專業、務實、有貢獻的原則,積極爭取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等專門機構。此外,我國亦配合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友邦合作推動減貧、教育、醫衛與經濟發展,展現地球公民責任,促進全球永續夥伴關係。
國小5-6年級
公民-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縮圖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簡稱兒少法,是專門為了保護未滿18歲兒童及少年的權益而訂定的法律。該法包含保障兒童基本身分與生活權益、福利措施與保護機制,並強調以兒童及少年的最佳利益為首要考量。透過教育、經濟扶助、醫療照顧、休閒文化活動等措施,協助孩子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同時,針對虐待、遺棄、剝削或違反兒少權益的行為,明訂保護措施及處罰規範。此外,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則明確禁止以金錢或利益交換性行為或任何性影像、表演等不當利用,違反者將面臨嚴厲的法律制裁。
國小3-4年級
地理-土地縮圖
地理-土地
行政院/行政院
自政府播遷來臺後,包括臺灣本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金門、馬祖,以及南海的東沙、中沙、南沙群島等地,這些島嶼與臺灣本島共同構成中華民國目前有效治理的領土範圍。臺灣地處東亞島弧中央,擁有多樣的地形與海洋資源,島嶼地質結構大多因板塊碰撞而成,顯現新生代褶皺山脈與火山地貌特色。各地島嶼如澎湖的玄武岩地形、金門的歷史軍事遺跡、馬祖的宗教文化、東沙與太平島的海洋保育資源,均展現我國領土多元且具有地緣戰略與自然生態價值。政府透過行政管轄與國家公園設置等方式,進行資源管理與生態保育,體現人地互動與主權維護的重要性。
國小5-6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