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文化保存-亂彈戲(潘玉嬌)縮圖
文化保存-亂彈戲(潘玉嬌)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亂彈戲自清代中葉隨中國大陸移民傳入臺灣,流傳至今約有二百多年歷史。在臺灣常民生活裡的各種廟會、慶典場合中,曾不分族群廣受歡迎,風靡一時,甚至有「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的俗諺流傳。 「北管戲」是與「南管戲」的相對稱呼,為臺灣民間社團重要的戲曲音樂活動,又稱「子弟戲」,該項戲曲若由專業演員演出,則稱為「亂彈戲」,主要可分為福路和西路兩個系統。「福路」又稱為「舊路」,屬於「梆子腔」;「西路」又稱為「新路」,屬於「皮黃腔」。二者是獨立的體系,各有一套戲碼,大部份的戲齣並未重疊。此外,伴奏的樂器不盡相同,福路以提弦(殼仔弦)領奏,西路以吊規仔(京胡)領奏,唱腔旋律風格亦迥異。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考生籃擔縮圖
傳統技藝-考生籃擔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本件為三件一組的考生籃擔,由兩個考籃與一個扁擔組成。考生籃是以竹骨竹編方式製作,以竹片為框架,籃面、蓋面則都以竹篾編成,籃體竹片上可見釘子接合痕跡。在上蓋與籃體間有鎖頭,在籃體底部有金屬環與孔洞,用以穿綁繩子,固定籃體,並方便肩擔。扁擔兩端窄中間寬,兩端有突起之鈕,鈕中有孔,亦是方便穿綁繩子之用。這類考生籃,又稱為書生籃、童生籃,是古代科舉社會學子在上學或應試之時,用以承裝文房四寶、書本用具之用,故得其名。小者可用手提,大者則可用肩挑。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佳心舊社調研影片縮圖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佳心舊社調查研究暨GIS故事地圖建置計畫」委由中研院史語所團隊以徒步方式,以地毯式搜索的方式踏遍廣達400公頃之佳心舊社區域,遇布農族先人所建立的石砌遺構,即以GPS標定位置,輔以影像、文字詳加記錄。調查成果令人驚艷,共記錄到81處家屋及工寮遺構、19處工作平台、658筆耕地遺構叢集等,證明此一區域過去確為布農族人的生活場域。對於記錄到具代表性的建築遺構,以攝影測量方式,建立3D模型。除了徒步調查,本計畫亦引進空載光達雷射掃描技術,建立此區域光達圖資,以配合調查成果的解讀。在資料呈現的部分,研究團隊進一步將生硬的考古學調查成果,以GIS故事地圖(GIS Story Map)概念,於網頁設計互動式導引架構,轉化為具故事性的空間敘事。更值得一提的是,田野調查過程中,中研院史語所團隊與舊社後裔相互配合,並密集訪問地方耆老,以加強考古學研究成果在地觀點上的詮釋。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大溪遊戲小學堂 5 一齣紙偶戲腳本縮圖
以「傳世」為理念,透過「李騰芳古宅」與「大溪風土故事」兩大主題,於古蹟內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與五感體驗,讓親子共遊共學,鼓勵孩童親近文化資產與大溪鄉土,透過玩樂,激發對古宅之興趣與知識學習,傳承人文價值。 本案規劃古宅生活趣、起厝養成班兩種主題學習方案,並以兩種主題季節設計與辧理活動,合計執行10場次,包含結合中興國小1—4年級、自學班校外教學的「小學生趣大溪」,和結合月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月眉一日小旅行的「兒童節一起來大溪玩」。目前仍持續辦理本活動,於每月第四個週六舉辦,帶領大小朋友一同到李騰芳古宅學習體驗學習,認識古宅的建築與生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新埔祭祀文化人文底蘊深 公民新聞訪宗祠老店新生縮圖
挖掘新埔人文面向,了解新埔在地傳統宗祠的文化與地方生活如何息息相關,透過在地老店「呂順興餅舖」、「德興香舖」、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張寶釧老師的講述,了解老店結合過往傳統與在地文化進行創生的精神,藉由影片拍攝與分組的練習,讓人深入了解在地家鄉與文化底蘊。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開箱礦山記憶—溫馨又熱絡的礦山導讀人工作坊縮圖
藉由礦山歷史人文整理,以在地人講述在地故事為基礎,建立採金之路文本,並嘗試引路達人認證機制,逐步建立礦山採金之路深度遊程價值。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歷史-馬祖戰地文化景觀縮圖
歷史-馬祖戰地文化景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馬祖在1949年後便深陷戰爭陰影的島嶼,處處可見為了戰鬥、防禦、運補及政治作戰等目的而興建的各式軍事構工。自1956年起,馬祖全區進入戰地政務時期,更為這片土地烙印上濃厚的軍事色彩。一直至1992年11月7日,政府正式宣告金門與馬祖終止戰地政務,長達三十六年的軍事管制終於畫下句點。從此以後,除了從軍事管制到地方自治的轉型;隨著軍隊的逐漸撤離,在地產業不再依賴軍人消費,轉而以發展觀光產業為重心,並開放馬祖小三通,為觀光產業引入更多的觀光人潮。
國小5-6年級
歷史-將軍一號(Jiangjyun No. 1)縮圖
歷史-將軍一號(Jiangjyun No. 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將軍一號沉船位於澎湖將軍鄉大塭礁海床,是臺澎地區首艘由政府主導專業水下考古發掘的沉船。該遺址於民國84年在澎湖居民黃加進協助下被國立歷史博物館發現,推測為清代中期自閩南往返澎湖時觸礁沉沒的平底木船,採福州杉木建造。沉船載運建材與陶瓷物資,發掘文物包括青花瓷碗、陶缽、瓦片、清乾隆錢幣等,呈現當時生活面貌並佐證閩臺間的海上貿易活動。由於木質結構已嚴重劣化,遺址現保留原地,進行長期監測與再研究。此案開創臺灣水下文化資產保存與研究的先例,具高度歷史、文化與學術價值。
國小5-6年級
DOC在地課程-疫情。上白礁、謁祖縮圖
DOC在地課程-疫情。上白礁、謁祖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
聽著一如往年的鐘鼓齊鳴 而今年的上白礁謁祖卻有些不同 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 所以用簡單隆重的儀式 來表示對保生大帝與列位尊神的一個敬意 因疫情謝絕所有宮廟隨行 維持基本的誠心進行傳統的謁祖 更凸顯信眾的虔誠信仰 遙祭白礁祖宮-是學甲香上白礁的起源 闡述地域性慎終追遠的意念 也是在外遊子返鄉參與的信念 此次學甲上白礁因疫情而簡化 卻也回到最原始的初衷 飲水思源,薪火相傳的學甲上白礁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縮圖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為一組八片木製屏風中的一件,主題為「六國合縱」。雖然合縱結果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但畫中六國人物並非敗亡之樣,而是表情和樂穿著喜慶,此幅作品或有團結一心、和平長存之意。整體來看,此組屏風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吉祥圖案,中段以三到五塊彩繪玻璃飾之。這些彩繪玻璃主題配置井然有序,中央六片彩繪將戰國時期楚、趙、魏、韓、燕、齊六國人物分配其中,較小的作品則有八仙人物、花卉、龍鳳等吉祥圖案,下端並繪有山水景色。此件畫作筆法純熟細膩,賦色鮮豔亮麗,為傳統民間工藝極佳之作。 此單件作品除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外,中段為三片彩繪玻璃的組合。其中上下兩端面積較小,內容分別為八仙中的藍采和(攜有八寶中的花籃)及山水風景畫。而中間最大面積的玻璃畫為三個衣著華麗的人物,似有慶賀之情。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渭水驛站縮圖
文化保存-渭水驛站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蔣渭水從大安醫院出發,以文化與社會改革為志,開啟了臺灣史上思想最奔放的新文化運動。渭水驛站位於大稻埕,鄰近蔣渭水創立的大安醫院舊址。大安醫院不僅是蔣渭水行醫之地,也是推動臺灣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據點。渭水驛站展出蔣渭水生平、臺灣民報與臺灣文化協會會報等珍貴史料,並透過4DViews蔣渭水影片與大安醫院袖珍模型等不同的展現方式,忠實呈現蔣渭水奮鬥歷程與生平故事。蔣渭水爭取民主與政治權益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們傳承與致敬。
國小5-6年級
DOC在地課程-車城老故事電子書-閱讀我的故鄉-田中,海口村篇縮圖
介紹屏東田中村及海口村。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大溪遊戲小學堂 3—2紋路尋寶記 木刻水印自己來縮圖
以「傳世」為理念,透過「李騰芳古宅」與「大溪風土故事」兩大主題,於古蹟內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與五感體驗,讓親子共遊共學,鼓勵孩童親近文化資產與大溪鄉土,透過玩樂,激發對古宅之興趣與知識學習,傳承人文價值。 本案規劃古宅生活趣、起厝養成班兩種主題學習方案,並以兩種主題季節設計與辧理活動,合計執行10場次,包含結合中興國小1—4年級、自學班校外教學的「小學生趣大溪」,和結合月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月眉一日小旅行的「兒童節一起來大溪玩」。目前仍持續辦理本活動,於每月第四個週六舉辦,帶領大小朋友一同到李騰芳古宅學習體驗學習,認識古宅的建築與生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大溪遊戲小學堂 3—1紋路尋寶記 活靈活現好神奇縮圖
以「傳世」為理念,透過「李騰芳古宅」與「大溪風土故事」兩大主題,於古蹟內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與五感體驗,讓親子共遊共學,鼓勵孩童親近文化資產與大溪鄉土,透過玩樂,激發對古宅之興趣與知識學習,傳承人文價值。 本案規劃古宅生活趣、起厝養成班兩種主題學習方案,並以兩種主題季節設計與辧理活動,合計執行10場次,包含結合中興國小1—4年級、自學班校外教學的「小學生趣大溪」,和結合月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月眉一日小旅行的「兒童節一起來大溪玩」。目前仍持續辦理本活動,於每月第四個週六舉辦,帶領大小朋友一同到李騰芳古宅學習體驗學習,認識古宅的建築與生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大溪遊戲小學堂 4—1講古的童玩 原來童玩這樣來縮圖
以「傳世」為理念,透過「李騰芳古宅」與「大溪風土故事」兩大主題,於古蹟內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與五感體驗,讓親子共遊共學,鼓勵孩童親近文化資產與大溪鄉土,透過玩樂,激發對古宅之興趣與知識學習,傳承人文價值。 本案規劃古宅生活趣、起厝養成班兩種主題學習方案,並以兩種主題季節設計與辧理活動,合計執行10場次,包含結合中興國小1—4年級、自學班校外教學的「小學生趣大溪」,和結合月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月眉一日小旅行的「兒童節一起來大溪玩」。目前仍持續辦理本活動,於每月第四個週六舉辦,帶領大小朋友一同到李騰芳古宅學習體驗學習,認識古宅的建築與生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公民-《我有好點子!改造老樹坑》縮圖
公民-《我有好點子!改造老樹坑》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開學第一天,學校遭到颱風重創,小默和言言最喜歡的那棵老樹也倒了,只剩下一個大樹坑。但孩子們沒有氣餒,反而開啟了創意的旅程。「可以改造成沙坑遊戲區!」、「我們能不能在這裡養小動物呢?」孩子們七嘴八舌提出各種點子。老師帶領大家討論,甚至設計學習單,讓大家把想法記錄下來。小默和言言決定畫圖、寫信,希望大人能聽見他們的心聲。他們相信,只要團結合作,就有機會讓老樹坑變身為更棒的空間。這本有趣的繪本不僅啟發孩子的創造力,也強調兒童表意權的重要。透過故事與活動,孩子們學習到如何表達意見、參與公共事務,並感受到自己的聲音是有價值的。我們一起來想想,老樹坑的未來可以有多種可能!
國小3-4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