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生活科技-高中10-12年級(五)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79
科技新潮流-智慧革命浪潮下的產業升級與轉型-資源代表圖
web 科技新潮流-智慧革命浪潮下的產業升級與轉型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臺灣的產業過去都是以水平分工為主,面對新的產業升級的挑戰,還有背後驅動的這些數據,以及數位的科技、資料的科學、大數據、AI等等,就會對臺灣的產業結構產生另外一波的衝擊,而臺灣本來就是一個很小的經濟體或者可以說我們是一個小島,所以我們一方面也需要自給自足,另外一方面我們又必須在全球的分工裡面卡到一個位置,所以工業革命、智慧製造、產業升級、數位轉型是值得我們持續關心的重要議題。
點閱數15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穿越時空玩科學-鋪天蓋地的網際網路-資源代表圖
web 穿越時空玩科學-鋪天蓋地的網際網路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爸爸說網際網路在我們生活中撒下天羅地網,現代人怎麼也離不開網際網路,到底網際網路是什麼呢? 我們現在可以用網路傳聲音、影片、相片、文字,到底這些不同的訊息是怎麼傳來傳去的? 每次我上網查資料,只要輸入一個關鍵字,就可以搜尋到好多關於這個關鍵字的內容,到底為什麼網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這麼多相關的資料呢?
點閱數14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幸福科技島-永續綠能-什麼是碳足跡?-資源代表圖
web 幸福科技島-永續綠能-什麼是碳足跡?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1.大單元:氣候變遷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議題,在永續綠能方面,我們會聽到碳足跡,但是你知道什麼是碳足跡嗎?這集節目將邀請工業技術研究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人謙博士跟我們說明什麼是炭足跡,如何減少碳足跡來改善氣候變遷,以及教導消費者如何看懂產品碳足跡。同時,為了朝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我們還可以做哪些減少碳排放的活動,為打造永續綠能的家園而共同努力。2.小單元:政府鼓勵企業揭露產品碳排放量,也就是碳標籤。根據產品碳足跡資訊網指出,碳標籤是指一種用以顯示公司、生產製程、產品(含服務)及個人碳排放量之標示方式,其涵義是指一個產品從原料取得,經過工廠製造、配送銷售、消費者使用到最後廢棄回收等生命週期各階段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經過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的總和。位於台南的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共有五項菱殼碳產品獲得碳標籤的認證,擔任理事的李政憲先生在專訪裡,會分享他們的產品是如何通過認證,以及對碳標籤的看法。
點閱數13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小發現大科學-穿越溪谷去冒險-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穿越溪谷去冒險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近幾年,台灣流行溯溪,其實,溯溪是由日本人發展出來的登山活動,溯溪到底危不危險呢?其實,溯溪的難度跟風險,和溪流有密切的關係,溯溪不僅具有冒險性,同時,也能夠對於每條溪流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呢!現在有不少的大、小朋友會參與溯溪活動,但是大家對於這項活動認識嗎?有那些該遵守的原則呢?「科學來調查」單元,邀請小朋友闖關挑戰,回答跟溯溪有關的三道問題。每條河流都能進行溯溪嗎?一年四季那個季節比較適合?溯溪該穿泳衣嗎?「科學酷檔案」單元,邀請溯溪教練貝貝姐姐,帶著小朋友一起認識溯溪。一年四季都適合進行務溯溪活動,每條溪流適合探訪的時間都不一,淡水河、中港溪、秀姑巒溪、濁水溪…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主要河川,河川不僅蘊育生物,也跟人類的生活習習相關,不少部落和人們依著河邊生活,也發展出不同的故事,「科學思多力」單元,分享賽夏族矮靈祭的故事。
點閱數16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青春創學院-性騷擾與網路性削有啥不同-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性騷擾與網路性削有啥不同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同學對於性騷擾這個字眼或許不陌生,但是卻可能對於網路性剝削一詞感到非常陌生。受害的少男少女為什麼會陷入網路性剝削深淵?從傳統所指的性搜擾行為,與網路性剝削有什麼不同?有研究者曾經提出:「由於資訊通訊與網路科技的發達,出現越來越多網路性犯罪,加害者再利用數位技術做為對兒童性虐待與性剝削的犯罪工具,網路性剝削/虐待主要鎖定之誘拐對象。為未成年兒童少年,且被害人不計其數。」這對受害者的生理或心理造成極大陰影與傷害,本集邀請專家黃葳威教授與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並了解。
點閱數2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青春創學院-到底是藝術家還是科技人?—資工師的腦革命-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到底是藝術家還是科技人?—資工師的腦革命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我是工程師, 學的是資工 , 但是我也喜愛與藝術工作!」不論是VR、AR、MR,又或者物聯網、AI、5G科技技術,資工背景出身的工程師,面對的最大挑戰是科技還是藝術?!故宮博物院致力於導入當代數位科技,以各種多元策展方式,將故宮典藏文物、國寶推介給社會大眾,並且屢獲國際大獎,例如2020美國博物館聯盟繆思獎(以故宮北院展出的「經典之美—新媒體藝術展」奪下「現地數位體驗」項目之最高榮譽金獎)。究竟博物館中的資訊工程師如何與藝術工作?專責數位資訊部門的工程腦如何借用科技,為不同年齡層的民眾服務?!關於工作任務成就、必須不斷新進的能力、國際間的競爭趨勢,本集節目邀請故宮博物院謝俊科主任分享實例與概念。歡迎收聽每周一晚22:0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節目!
點閱數23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小發現大科學-魚類造型大競賽-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魚類造型大競賽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大海裡的生物跟人類一樣,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造型,為什麼魚類有這麼多奇特的造型,除了遺傳基因外,為了適應環境也是原因之一,像深海魚通常長得嘴巴大、身體某一處或某幾處有發光器。魚類不同的造型,讓小朋友大開眼界,但大家知道魚兒們的造型是為何而來的嗎?「科學來調查」單元,邀請小朋友闖關挑戰,回答跟魚類造型有關的三道問題。為什麼深海魚的外型和一般魚類極不同?比目魚的眼睛長在同一側,對生活有什麼幫助呢?還有那些魚的造型很奇特?「科學酷檔案」單元邀請新北市橫山國小李弘善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認識魚群們奇特的造型。「適者生存」法則適用於海洋生物身上,牠們不同的造型跟生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眼睛長在一同一側的比目魚,又被稱為皇帝魚,為什麼會如此呢?其實,跟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有關,「科學思多力」單元,分享皇帝魚和朱元璋的故事。小發現別錯過,大科學過生活,「小發現大科學」節目每週三中午12:30,帶領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認識生活中有趣的海洋知識喔!
點閱數18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穿越時空玩科學-電影中的科學-資源代表圖
web 穿越時空玩科學-電影中的科學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傳統的動畫是畫在紙張或賽璐珞片上製成。其實各式各樣的實體都能夠藉由攝影技術,拍攝出一張張的畫面,一個接著一個連續播放,連貫成一部動畫影片,稱為逐格動畫。逐格動畫還可以細分為:黏土動畫,黏土的可塑性高,可以塑造各種角色或擺出動作豐富的表情趣味性的變形效果,是逐格動畫經常選用的材料,例如笑笑羊、落跑雞都是知名的黏土動畫。另外還有木偶動畫,木偶在製作的時候有可以運動的關節,容易擺出各式各樣的姿勢,這樣的概念也很適合用來製作動畫,最具代表的作品是聖誕夜驚魂,據說這部電影平均60秒的鏡頭,就需要耗費一星期才能拍完,整部片耗時兩年才拍攝完成。還有用做好的模型來製作動畫,這是很早就運用在電影的拍攝。在這種模型動畫讓沒有生命的模型動起來,還可以和影片中的演員進行互動,經典電影-金剛裡的大金剛就是使用了這種技術。現在連大家都熟悉的樂高積木也可以拍成動畫電影,可見處處都找得到創作的素材。在電影產業中除了小朋友喜歡的動畫外,還有許多電影充滿著特殊效果,究竟電影中還有什麼科技呢?
點閱數14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新科技大未來-可撓式滴水發電隨身電源-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可撓式滴水發電隨身電源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如果有一種隨身電源可以實現「白天到夜晚」、「沙漠到雨林」的高效產電,將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呢?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工系葉禮賢教授團隊利用大樹水循環系統概念,研發出薄膜滴水發電系統,只要一張小薄膜,滴上小水滴就可發電,未來將可應用在野外求生緊急求生、口罩過濾殺菌等,這項創新研究,獲得未來科技獎的肯定。薄膜滴水發電的原理,是來自大自然中,大樹吸水後蒸發的水循環現象,就如同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透過水的吸附過程,帶動離子運動形成電位差,就可以發電,所以只要在設計好的薄膜上滴上水滴就可以發電。【可撓式滴水發電隨身電源】透過小小薄膜滴水就能產生電能,精心選用的材料及結構設計製成的薄膜,不但製程簡單,價格便宜,還可重複使用,非常環保且是突破性的發電方式。節目中邀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學系葉禮賢教授分享【可撓式滴水發電隨身電源】研發的歷程,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0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小發現大科學-像魚不是魚?-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像魚不是魚?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海洋世界裡有不少的哺乳動物,像大、小朋友都很熟悉的海豚、鯨、海狗、海獅…等等,有些哺乳動物跟人的關係很密切,甚至還成為遊樂世界裡的最佳表演者呢!鯨魚是不是魚?海豚是靠游泳姿勢傳遞訊息嗎?「科學來調查」單元,邀請小朋友來闖關挑戰,回答跟水中哺乳動物有關的三道問題。鯨豚有那些生活習性?如何溝通?海豹、海獅、海象、海狗及象鼻海豹的表演,誰比較聰明?誰的泳技比較好?「科學酷檔案」單元邀請新北市橫山國小李弘善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認識海洋裡的哺乳動物。海豚是海洋哺乳動物中最受歡迎的,也是跟人類最親近的,除了造型討喜外,海豚也曾經多次救過落水的人們,為什麼會如此呢?「科學思多力」單元,分享海豚救人的故事。
點閱數1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