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科技領域-高中10-12年級(五)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07
青春創學院-多媒體策展人與斜槓玩「藝」科技-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多媒體策展人與斜槓玩「藝」科技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說到科技藝術,會聯想到啥?許多同學會想到演唱會現場!少時熱愛繪畫, 學習傳統美術技法的張博智,因爲在大學研究所接觸科技藝術,開始嘗試不同領域結合創作,以多種身分切換各種不同場合,例如:多媒體藝術工作者、網頁設計師、劇場影像設計師、MV導演,其作品並入圍AMP音樂推動者大獎(最佳音樂影片)。而前頭所提演唱會中的影像投影設計也屬於創作範圍。原來藝術家的工作可以如此多元,但是多媒體藝術家遇上科技,會遇上什麼挑戰?會寫程式有什麼好處?目前多媒體藝術的熱夯趨勢是什麼?而原以為同學們會感到較無趣的議題-「運用科技看城市」的創作,意外獲得小幫手高度好奇,其背後的密碼是什麼?歡迎收聽2/21晚22:00-22:3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節目!
點閱數2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科技新潮流-大數據提升半導體良率-資源代表圖
web 科技新潮流-大數據提升半導體良率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半導體的晶圓製造是一個接近百分之百的自動化的環境,所以在生產的過程中,大量的數據會自動的被累積下來,這些資料自然而然就可以變成分析的資產。半導體良率隨著科技的進步,從早期的統計、製成、品管到大數據分析,進一步透過先進製成控制、先進設備控制與先進品質控制,在現場現地透過資料參數,找出製成問題,並立即進行調整,在現場就能立即進行解決 ,也能提升整體的良率。
點閱數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幸福科技島-氫能應用及其產業發展-資源代表圖
web 幸福科技島-氫能應用及其產業發展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1.大單元:提到再生能源,大家會想到太陽、風力、水力、地熱等,不過還有一種新能源,那就是燃料電池。這次我們邀請元智大學燃料電池中心的沈家傑副主任,在節目中分享燃料電池與氫能應用及其產業發展。除了燃料電池外,也會介紹乾淨且保護環境的氫能,透過電解方式,把水拆分成為氫和氧。電解取得氫氣,可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來源。2.小單元:台灣亞太燃料電池科技公司推出燃料電池,為再生能源利用與淨零碳排作出努力。為了讓民眾對燃料電池有更多認識,所以有辦理了燃料電池氫能車之遨遊墾丁幸福行,提供給有興趣的民眾在當地進行體驗活動。黃伯如營運長會在訪問中,向我們說明燃料電池氫能的特色與功用。
點閱數9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青春創學院-VR導演是否需要資工腦?如何打開5G未來想像?-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VR導演是否需要資工腦?如何打開5G未來想像?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影像說故事,是創作,是藝術。那麼當導演遇上新興科技,是否需要有資工腦?一定要會寫程式嗎? 目前校園多設有影音剪輯課程,許多同學透過手機拍攝與剪輯,再加以網路學習,製作影片已不是難事。本集專家吳柏泓導演,既是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拍攝製作VR。其VR作品《20個禮物》曾獲台北電影節最佳觀眾票選,後來率隊遠赴土耳其邊境拍攝的VR《我的敘利亞鄰居》更是2020高雄電影節中唯一「紀錄片」VR入選作品。非資工背景出身的吳導演,如何藉由科技輔助完成心中想法?而本集小幫手雖有了拍攝動機與構想,卻不知道如何起步製作,對於VR產業的發展也有許多疑問與好奇。本集將由吳柏泓導演分享跨入VR領域的經驗,以及懂程式和不懂程式的解決方法又是如何?
點閱數24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青春創學院-藝術與科技應用的軟實力-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藝術與科技應用的軟實力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為什麼別的同學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完成好炫又酷的音樂創作?不是音樂科班,沒有學過樂器,不是音樂天才,也可以享受音樂創作的樂趣嗎?! 除了傳統過去在課堂上的音樂課,教授樂理與樂器、歌唱技巧,其實你還可以有不同的音樂學習,不僅可以嘗試體驗一下「音樂人」作曲的Feel,說不定還可以發現自己頗有天份呢!! 本集節目將由端端主持人與老師、同學們,帶領聽眾線上聽學用科技「做音樂」的妙招撇步,原來科技技術的應用還是非常需要藝術腦呢!!
點閱數1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小發現大科學-魚類造型大競賽-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魚類造型大競賽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大海裡的生物跟人類一樣,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造型,為什麼魚類有這麼多奇特的造型,除了遺傳基因外,為了適應環境也是原因之一,像深海魚通常長得嘴巴大、身體某一處或某幾處有發光器。魚類不同的造型,讓小朋友大開眼界,但大家知道魚兒們的造型是為何而來的嗎?「科學來調查」單元,邀請小朋友闖關挑戰,回答跟魚類造型有關的三道問題。為什麼深海魚的外型和一般魚類極不同?比目魚的眼睛長在同一側,對生活有什麼幫助呢?還有那些魚的造型很奇特?「科學酷檔案」單元邀請新北市橫山國小李弘善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認識魚群們奇特的造型。「適者生存」法則適用於海洋生物身上,牠們不同的造型跟生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眼睛長在一同一側的比目魚,又被稱為皇帝魚,為什麼會如此呢?其實,跟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有關,「科學思多力」單元,分享皇帝魚和朱元璋的故事。小發現別錯過,大科學過生活,「小發現大科學」節目每週三中午12:30,帶領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認識生活中有趣的海洋知識喔!
點閱數16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青春創學院-藝術與科技的「光魔法」雙重奏-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藝術與科技的「光魔法」雙重奏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這個時代各領域在學習歷程中必須更重視想像力!」以「Signal光廊」獲得2021 MUSE Design Award 金獎的黑川互動媒體藝術負責人胡縉祥總監說:「當創意介入新科技,藝術家需要寫程式,工程師需要美感,互動讓使用者經驗設計成為不可忽視的學科。」黑川互動《Signal光廊》作品中藏有許多與疫情有關的連結,胡總監為作品標示:「在黑暗中期待光,如同期待著希望」,嘗試在空間用地面投影與雷射呈現出「網路海」,視覺以座標、連線、形狀等形象來呈現巨大網路概念。本集再度邀請胡總監與聽眾深入分享,如何將人文思考的感動力與感染力注入作品的表達與呈現。聽起來覺得深奧嗎?! 事實上卻是非常有趣而具生活化,鎖定今晚22:00-22:30, 跟著胡總監與端端主持人,一起用想像力動動腦,並且了解領域中的團隊是哪些不同專業專職的成員跨域組成。
點閱數21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SOS科技救難隊-人臉辨識系統好厲害!-資源代表圖
web SOS科技救難隊-人臉辨識系統好厲害!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許多小朋友都曾經聽過「人臉辨識系統」,但是你們知道這項科技要如何運用?它的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呢?SOS科技救難隊邀請台北市龍山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林進雄老師進行說明!問題(一):人臉辨識系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人臉辨識系統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當時在美國有一群特攻,也就是所謂的情治人員,他們有需要辨認特務與重要官員的需求,於是他們就發展出一套人工辨認標記的方法,然後在人臉標註記號(或稱地標),把臉部當成是一片土地的平面,並且抓住臉部特徵,這就是人臉辨識系統的起點。問題(二):人臉辨識系統會運用在哪些地方?人臉辨識系統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有人運用人臉辨識系統設計智慧廣告看板,他會根據不同的人經過他的旁邊,然後顯示不同的廣告內容;或是尋找走失的寵物、幫助法醫做詳細的調查、協助視障人士進行社交活動等等。視障朋友是看不見與他互動的人士的臉蛋,因此無法辨識是哪一位人士在他面前,如果透過人臉辨識系統,就可以輔助判斷眼前的人是誰。問題(三):如果人變老、變胖、整形,人臉辨識系統還能準確分辨嗎?這個答案應該是不一定,例如:我們的手機有人臉辨識系統,若是經常使用,它就會不斷學習並且更新系統內部對於臉部特徵的儲存。但是如果已經相隔一段時間沒有使用系統,就不一定能辨識出來。而若是有持續使用,舉例:手機、社區門禁系統等等,系統會隨時更新臉部特徵變化,所以昨天、前天甚至上週的變化不大時,人臉辨識系統依舊可以準確分辨。哇!原來「人臉辨識系統」的運用層面如此廣泛!小朋友,希望你們都更認識人臉辨識系統囉!
點閱數22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新科技大未來-高壓空氣儲能應用複合發電系統-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高壓空氣儲能應用複合發電系統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想像一下,如果能將風能、太陽能等能源轉換為高壓氣體儲存,會不會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呢?以往的氫氣氣體儲能有保存及運送困難,鋰電池昂貴且壽命有限,在前段開採耗能或後續污染處理也有潛性問題,屏東科技大學徐子圭教授團隊提出「氣瓶取代電瓶」的新設計,研發「高壓空氣儲能應用複合發電系統」,透過風能、太陽能及生質能等轉換為高壓氣體儲存,再利用震波共振原理,將高壓氣體轉換為高能動量或直接發電應用,讓1公斤氣體可產生約180公斤推力。改用儲氣發電系統,能大輻降低耗能成本,儲存方便且搬運過程較安全,壓縮一般空氣也不用特意耗能開採或電解,釋放到空氣中也無污染問題,目前也已有上市公司參與研發要進駐電動車快充站,是儲能技術的重大突破。節目邀請屏東科技大學徐子圭教授分享【高壓空氣儲能應用複合發電系統】,從震波共振、風能轉換、熱能儲蓄及微電網系統等不同研究領域著手研發的歷程。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1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測量實習_距離測量-資源代表圖
web 測量實習_距離測量
陳怡兆/國立高雄大學數位創新與先進構造研究中心高職10-12年級
體驗步幅測定、步距測量與捲尺測量。
點閱數377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