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生活科技-高中10-12年級(五)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80
科技新潮流-虛擬資產安全和隱私問題-資源代表圖
web 科技新潮流-虛擬資產安全和隱私問題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在虛擬世界中存放資產,會讓使用者不禁疑問,這些資產是否安全?是否值得公開透明地放在區塊鏈或虛擬貨幣交易所中? 對於虛擬資產,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很大差異。舉例來說,東方文化中,我們通常偏好將資產存放在自己熟悉的、可以看得見的地方,而虛擬貨幣卻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資產。這樣的“不可見性”常常讓人質疑其存在的真實性。而在西方,像是歐美國家,他們對數位資產的信任更高,只要有可靠的數據或金融單位的認證,大部分人就會認可這些資產的真實性。因此,全球在數位資產的應用上呈現出較大的文化差異。 現在中國大陸的數位支付系統,已經讓大多數人習慣使用手機支付而非現金,這也是一種虛擬化的資產轉換。不過,這種虛擬支付的價值仍可以隨時轉化為現金。但像是比特幣這樣的虛擬貨幣卻不同,因為有“不可觸摸”的特質,一枚比特幣雖然能夠換取現金,卻沒有人真正見過實體的比特幣,這就帶來了一些心理上的障礙,讓人不確定這樣的資產是否真實可靠。 當然,虛擬資產安全和隱私公開程度的選擇,牽涉到每個人的價值觀。在東方文化中,人們往往傾向於將財富保密,避免暴露資產來自保安全;而在西方,財富公開可能反而被視為一種自豪感的表現。不同的民族性也影響了我們對虛擬資產的接受程度。區塊鏈技術由於有高度透明和公開的特性,確實給人們帶來了信任上的挑戰。尤其許多人對區塊鏈技術的認識還處於初期階段,導致對它的安全性和隱私性會產生質疑。 或許對虛擬資產的公開性保持適度的透明性,而非完全開放,這樣既能保護隱私,又能讓資產持有人有足夠的安全感,是否將資產放到區塊鏈上,見仁見智,使用者可以根據個人的風險偏好和對技術的信任程度來決定。 想了解更多虛擬資產安全和隱私問題,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助理教授藍坤銘進入科技新潮流。
點閱數3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科技新潮流-智慧保全-資源代表圖
web 科技新潮流-智慧保全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智慧保全已經成為保障個人、家庭和企業安全的關鍵手段。智慧保全是指運用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來建立一個全天候、多層次的安全防護系統。傳統的家庭安全系統主要依賴於監控攝像頭和警報器,但這些設備往往只能在威脅已經發生後發揮作用,而智慧保全系統則能夠主動預防威脅。其次,智慧保全在企業和公共場所的應用同樣廣泛。智慧監控系統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自動識別和分析監控畫面中的異常行為,從而大大提升安防的精準度和反應速度。如果系統檢測到未授權的人員或車輛,將自動發送警報通知保全人員。智慧保全系統與門禁系統相結合,居民只需通過手機應用或指紋識別即可開啟單元樓門禁,訪客則需要經過住戶的授權方能進入。系統還支持臨時訪客碼功能,確保訪客訪問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社區內設有無人機巡邏系統,定時自動巡邏社區內的重點區域,如停車場、兒童遊樂區和公共設施。智慧保全還能提升我們的日常生活便利性。許多智慧保全系統都配備了雲端儲存功能,這意味著即使你不在家,也能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或電腦查看家中情況。然而,智慧保全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和問題。首先是數據安全問題。由於智慧保全系統需要處理大量個人和家庭的隱私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攻破或洩露,可能會對用戶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如何加強數據的保護,防止黑客入侵,是智慧保全發展中必須重視的問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智慧保全將會更加普及,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了解更多智慧保全,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主秘暨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教授林國平進入科技新潮流。
點閱數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新科技大未來-建築物能量轉換與換氣裝置-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建築物能量轉換與換氣裝置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全球延燒,台灣醫療院所甚至一般空間都需要正/負壓環境,才能避免感染風險。 勤益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翁國亮教授團隊在科技部價創計劃支持下,以全球首創的全外氣自然能轉換技術,研發出「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能快速有效建置避免空氣交互感染,打造健康、安全、防疫環境,大幅節省正/負壓環境能量消耗,降低建置成本,快速建置正/負壓環境。 投入節能空調研發已40多年的翁國亮教授,是國內外發明展的常勝軍,單是「空調熱水機」一項就獲得6面金牌,包含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匹茲堡國際發明展、台北國際發明展、中國發明展和日內瓦發明展。除空調熱水機外,最近的代表作「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不但將廢熱氣降溫,也減低二氧化碳的產出,真正達到節能、減碳又養生的健康生態目的。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今天特別邀請翁國亮教授和團隊成員保質創價4.0中心副研究員翁翊綸博士候選人,為大家介紹【建築物能量轉換與換氣裝置】這項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18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無人機導演進劇場?! --藝術科技的冒險與美夢-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無人機導演進劇場?! --藝術科技的冒險與美夢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科技與藝術都是在實驗最新的可能性,因此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家用產品,如智慧手機、智慧手錶等等,都與科技藝術有關,甚至在20-30年前就已有藝術家以其為概念創作,因此科技藝術不僅是實驗前瞻科技,同時也將成為預言家,回應下一個世代人們可能的生活。然而,從事科技藝術導演,工作環境與一般藝術形式不同,包括: 有著大量的電子設備,如電腦、平板、攝影機、感測器等等。本集將邀請無人機導演羅禾淋教授帶領同學認識無人機導演如何與藝術、科技團隊工作? 如何思考藝術與科技的連結? 同學應如何精進知識能力? 歡迎收聽每周一晚22:00, 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 !
點閱數26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以天空為畫布! 一探無人機展演的跨域能力-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以天空為畫布! 一探無人機展演的跨域能力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資訊社會時代,電腦網路是大眾熟悉的載體,科技藝術即是這個時代的藝術形式。而無人機不再只是交通科技, 更可以跨界與藝術表演結合。少年時期曾經重度沉迷網路遊戲,如今擔任許多無人機展演導演的羅禾淋教授,從事科技藝術、跨領域藝術的創作。其以國高中時期重度沉迷網路遊戲的生命經驗為核心,作品探討「虛擬的力量」、「速度的快感」等科技時代的異變,以網路移民世代的「移民病」為創作的主軸。作品榮作品曾獲2015WRO波蘭媒體雙年展、2017亞洲藝術雙年等。羅教授將分享四軸無人機展演的全球趨勢與台灣的科技團隊背後的努力與潛力,歡迎收聽每周一晚22:0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本節目為2021疫情期間錄音 ,故全面採線上連線錄音製播)
點閱數24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平台-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平台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近年隨著精準醫療與新興醫療生態系統推展,AI人工智慧數位醫療成為世界趨勢。我國亦積極建立良好的人體生物資料庫,提供未來數位醫療、創新科技開展最有力的資源。 為建立完備的人體生物資料庫網絡,提升全台人體生物資料庫使用效能,2019年行政院委由衛福部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建置「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ational Biobank Consortium of Taiwan),藉由龐大可靠的生醫數據資源,達成促進生技醫療產業發展,以及照顧國民健康福祉的初衷。「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國家衛生研究院 司徒惠康副院長,為大家介紹「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的特色及建立的過程,歡迎大家一起收聽這項傑出的研發成就!
點閱數21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穿戴式超音波裝的研發成果-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穿戴式超音波裝的研發成果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人的一天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渡過,睡眠品質不好,影響層面廣大。睡眠呼吸中止症一般稱為打呼,是你我身邊大部份的人都會有的狀況,也因為普遍,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睡眠呼吸中止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睡眠呼吸中止症又被稱為睡夢中的殺手,不僅影響睡眠品質,同時更是造成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的百病根源,嚴重甚至導致死亡。目前國人約有45萬以上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在美國每年約有3000萬人受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影響。 由國立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黃執中教授,與天主教耕莘醫院的陳正文醫師所組成的研發團隊,發展出全球首創「穿戴式超音波監控裝置用於監測睡眠呼吸中止症」,榮獲2020未來科技獎,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的一項利器。以往偵測睡眠呼吸中止症常需要到醫院進行,「穿戴式超音波裝置」則可以將裝置放在床邊,將更有效率的提供整夜的觀察。「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黃執中教授為大家介紹這項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1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臺灣清冠一號」研發成果-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臺灣清冠一號」研發成果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際,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蘇奕彰所長和研究團隊研究開發新中藥複方「臺灣清冠一號」,為疫情嚴峻而焦慮的國人的帶來一劑強心針。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和臨床中醫師共同研發中藥複方「清冠一號」(NRICM 101),配方包含板藍根、魚腥草及黃芩等10種中藥材,去年與各大醫院合作建立「COVID-19患者中西醫共治模式」,經三軍總醫院、長庚紀念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與彰化基督教醫院臨床證實有療效。為了能夠對臺灣社會及國際疫情有所幫助,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已為「臺灣清冠一號」申請相關商標及專利,並採用「非專屬授權」來擴大組成「中醫藥國家隊」,目前已有八家GMP中藥廠取得授權,其中四間藥廠製劑產品已經通過衛生福利部外銷專用藥品許可證審查,並進行量產與出口來協助疫情嚴峻之國家(包括歐、美、亞、非洲及澳洲)。面對變種病毒,會有「清冠二號」嗎?未來可以運用在那些?任何體質都適合服用清冠一號嗎?這麼多的問題都將會在「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中特別邀請 蘇奕彰所長,為大家介紹這項令國人驕傲的傑出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15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多功能液晶智慧雲端感測器-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多功能液晶智慧雲端感測器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感測器在科學技術領域、工農業生產以及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類社會對感測器提出的越來越高的需求,是感測器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而現代技術突飛猛進,則為其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後盾。由淡江大學化學系陳志欣教授研發的「多功能液晶智慧雲端感測器」榮獲2020未來科技獎。首次將化學、電子及電機領域的科學理論和研究整合成一套新型感測技術,具有環境感知、數據處理、智慧控制以及通信功能,更是唯一結合有機發光元件、影像辨識和行動通訊傳輸,在技術層面有領先地位。「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陳志欣教授為大家介紹這項容易操作、成本低,還具發展潛力和成長性的傑出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5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跨入萬物聯網時代,創新科技的加值應用已成未來進行式。 在 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 社會中,強大的 AI 演算能力加上顛覆性的 5G 網路架構與連線能力,讓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互動關係更加密切,新的藍海市場也儼然成形。 全球氣候異常導致天然災害發生頻繁,災害性的天氣預警已是民生服務標準配備。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千義教授與團隊推出的「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及其在民生服務之應用」,以自行開發的演算法,可分析雲生成的相關因子,協助空運、航運等重要民生產業進行天氣預警。就像是AIoT千里眼,讓天然災害提早現蹤。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中,特別邀請劉千義教授為大家分享「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技術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4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