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生活科技-高中10-12年級(五)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79
青春創學院-基因科技與遺傳醫學-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基因科技與遺傳醫學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基因科技可以如何影響人類? 為何基因科技的運用能夠造福人類福祉,也能形成重大利益衝突? 今晚來堂基因科技解密學入門!奇美醫院主治醫師/講座教授林秀娟說:「人體內DNA非常非常多,必須經過大數據處理分析才能判讀。當需要查驗研究基因變異(突變)在人群裏發生的情況是很多還是很少,這時便需要集中大量人類數據資料,況且基因有種族的差異,不同膚色有不同基因組成。」藉由大數據分析為複雜的遺傳基因產出分析報告,可以幫助臨床醫師、醫療團隊更加快速診斷與治療決策。目前已經有許多實驗室及公司建立自己的大型資料庫,甚至擁有獨門收集的資料庫及軟硬體,更有效解釋遺傳檢測結果。「例如中研院、國家衛生研究院,都已經有相當先進的技術平台。」本集將帶領同學一起探索該領域需要的各種專業人才統合齊力,主講林秀娟教授也將分享當年為何從小兒科醫學轉向當時還是冷門的遺傳醫學研究。歡迎收聽每周一晚22:0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節目!
點閱數2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工業土壤及地下水高效整治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工業土壤及地下水高效整治技術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生物整治法被喻為自然、環保及節能的處理技術,也是目前環境污染整治的趨勢。以綠色觀點導入整治活動,在減少環境衝擊的同時,亦能兼顧經濟與社會面的效益,達到土地與地下水永續利用的最終目標。 國立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陳師慶教授率領研究團隊,研發的「工業土壤及地下水高效整治技術」榮獲2020未來科技獎,在台灣分離出第一個本土脫鹵球菌,並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創新脫氯膠體整治技術,依據汙染物投入相應的生物菌群及膠體,改變土壤內的菌叢生態,有效解決汙染物降解的問題。「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中,特別邀請陳師慶教授為大家分享自然、環保又節能的高效整治技術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4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AI內輪差自動剎停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AI內輪差自動剎停技術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大型車事故頻傳,據交通部統計資料平均每年大型車車禍達1,500件,其中視野死角與內輪差為事故主因,造成車禍死亡率高。 為減低交通事故發生,解決駕駛盲點增進用路人安全,資策會運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所研發的車聯網、AI感知技術,發展「全球首創智慧巴士AI內輪差自動剎停技術」,利用AI影像辨識技術搭配多元感測裝置,可在0.6秒內主動預警並自動剎車,有效輔助巴士駕駛之「視線死角」和「內輪差」以降低肇事意外事故,提供駕駛即時的危險警示,帶給用路人行的安全。 智慧巴士AI內輪差自動剎停技術,未來更可結合智慧電子車牌進一步提升台灣交通安全環境。目前資策會與桃園市合作發展推動車聯網智慧巴士AI主動安全及智慧電子車牌應用,發展全球首創「側剎停」外,並實證智慧電子車牌特殊車貼心監管應用,減少大型車內輪差傷亡事故,協助市府完善智慧城市治理,有感提升智慧城市治理效益。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張均東組長,為大家介紹【AI內輪差自動煞停技術】研發的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33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跨入萬物聯網時代,創新科技的加值應用已成未來進行式。 在 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 社會中,強大的 AI 演算能力加上顛覆性的 5G 網路架構與連線能力,讓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互動關係更加密切,新的藍海市場也儼然成形。 全球氣候異常導致天然災害發生頻繁,災害性的天氣預警已是民生服務標準配備。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千義教授與團隊推出的「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及其在民生服務之應用」,以自行開發的演算法,可分析雲生成的相關因子,協助空運、航運等重要民生產業進行天氣預警。就像是AIoT千里眼,讓天然災害提早現蹤。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中,特別邀請劉千義教授為大家分享「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技術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2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低溫鎂儲氫材料與儲能應用-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低溫鎂儲氫材料與儲能應用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你知道嗎?過去一百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約攝氏一點三度。減少化石燃料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及溫室氣體排放效應,成為我們要面對的重大課題。也因此世界各國都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但是最大的困境是不穩定、不可靠,沒風、沒太陽就無法發電,因此,國內外目前及未來都需要大量的、大型的、可長時間,儲電能的設備。 由元智大學沈家傑教授團隊負責的「低溫鎂儲氫材料與儲能應用計畫」,獲選爲科技部「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109年度亮點團隊,並獲頒發2020未來科技獎。團隊針對這個需求,提供穩定可靠的儲能系統,將剩餘的電儲存為氫氣燃料,切電時以氫氣直接發電,完全沒有汙染,並且可以儲存大量的電力,能夠提供現在許多新興能源在儲存上的困難,以及改善能源使用。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邀請元智大學沈家傑教授介紹【低溫鎂儲氫材料與儲能應用】在相關產業上的應用,歡迎大家一起收聽,分享這項研究對國內外整體環境產生的影響。
點閱數2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慧型纖維素水膠-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慧型纖維素水膠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2021年臺灣面臨重大缺水危機,世界各國也陷入水資源危機,70% 淡水資源使用在農業用途,然而目前所用的植物保水劑材料多具有毒性。 由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陳奕君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發「智慧型纖維素水膠」,榮獲2021未來科技獎。天然無毒之纖維素水膠有別於傳統植物保水劑,為再生性資源所製成,可回歸生態循環且永續利用。 此技術利用衍生物添加硫酸鉀,讓它在室溫呈現是交替的型態,可以將水分保留在土壤當中,在白天變成是膠體,晚上還可以變成是溶液,將水分大量的釋放出來。這樣的技術也可以應用在肥料、農藥、食品產業或者是藥物的使用上面。 12/15(三)上午11:05「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中,特別邀請陳奕君教授為大家分享智慧型纖維素水膠在農業上之應用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8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紀錄片導演為什麼想要借用科技?-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紀錄片導演為什麼想要借用科技?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台灣影視界近年蓬勃發展,幾位國片名導演也投入VR科技產業,並且在國際影展中嶄露頭角。關於「沉浸式體驗」,一直持續以傳統拍攝完成紀錄片的吳柏泓導演,作品曾多次獲獎,內容主要與社會議題、問題解決等連結。為什麼吳導演也希望能透過VR拍攝紀錄片呢?吳導演的VR作品《20個禮物》曾獲台北電影節最佳觀眾票選,後來率隊遠赴土耳其邊境拍攝的VR《我的敘利亞鄰居》更是2020高雄電影節中唯一「紀錄片」VR入選作品。對影像紀錄有興趣、想圓導演夢的同學一起和小幫手向專家取經,聽聽用VR紀錄片與ㄧ般紀錄片有何不同,以及借用科技後,導演工作會有什麼不同思考面對?! 過去的學習歷程對科技的接觸是?! 歡迎收聽本周一晚22:0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節目!心得筆記
點閱數21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現今全球正大力發展無線充電相關應用技術,希望取代接觸式充電的問題,但目前市面上的無線充電技術多受限於消費性電子、智能手機等低功率應用3C產品市場。 有鑑於此,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邱煌仁教授團隊研發「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提升無線充電效率與傳輸距離,使其能應用於電動車等高功率載體。此作品並在「2020未來科技展」中榮獲「2020未來科技獎」。 市面大多無線充電產品不穩定的問題,目前傳統的無線充電效率,都在80%以下。該團隊研發的無線傳輸系統屬高功率,選擇「磁共振」發展一套穩定可靠的技術,以提高傳輸功率,效率高達98%,且傳輸距離超過20公分,技術可以說是獨步全球。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今天特別邀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邱煌仁教授為大家介紹【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這項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約為每十萬名婦女188-194人。也就是每年有超過一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 林若凱副教授花費近五年時間研發「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有助於乳癌早期篩檢、乳癌治療成效監測,以提供乳癌臨床治療參考。當女性利用超音波跟胸部X光檢查發現有異常時,常常必須做侵入性的穿刺切片,才能確認是否罹癌。透過超音波或是X光發現異常,並接受穿刺切片者中,有高達70%是良性,根本不需做穿刺切片也不需要治療,只要持續追蹤即可。因此,林若凱教授便投入血液檢查研究,希望此技術能夠精準提出報告,讓醫生可以確定要病人繼續追蹤,還是需要做穿刺切片。「新科技大未來」節目邀請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林若凱副教授介紹【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在乳癌早期偵測上的應用,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12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機器人蓋城市/桌遊-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機器人蓋城市/桌遊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一群學生們上課時津津有味的玩著桌遊,是什麼樣的課堂風景呢?什麼樣的桌遊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產生成就感? 基礎的遊玩模式讓使用者養成良好互動方式與技能,「機器人蓋城市」具有運算思維、AI教育、創客的特色。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許庭嘉教授團隊研發的AI2 Robot City是一套中小學遊戲式教材,結合MIT App Inventor的人工智慧影像辨識工具與培養運算思維的桌遊「機器人蓋城市」。AI人工智慧讓機器自己學習,機器可以擁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去判斷、解決問題及做決策。相較市面上的運算思維桌遊與程式機器人,Robot City「機器人蓋城市」技術著重於跨域學習與整合,為教育產業提供良好教材範例,讓國中小學生更容易上手跨域教材,並能培養AI概念與動手能力。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許庭嘉教授授,為大家介紹【機器人蓋城市/桌遊】這項跨域學習與整合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37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