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生活科技-高中10-12年級(五)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59
新科技大未來-災防科技保平安-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災防科技保平安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全球氣候異常導致天然災害發生頻繁,災害性的天氣預警已是民生服務標準配備。暴雨、暴雪還有極端高溫、乾旱、森林大火等現象,陸續在世界各地上演,許多國際研究機構或組織皆認為,極端氣候只會越加頻繁和嚴重,既然天災不可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透過數據的整合與分析,及早做好最壞的打算與最萬全的準備,才能將生命與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目前台灣氣象預報和預警資料非常先進,福衛七號衛星提供了更多更細緻的資料,對防災工作產生了重大的改變與影響。防災中心把各單位的觀測資料如氣象、PM2.5等全部圖資化,民眾只要進入「災害情資網」,就可以對台灣的氣象資料一目瞭然。節目特別邀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陳宏宇主任、張志新組長分享世界各國防災經驗及各種災防科技的應用、國內防災工作的現況,並為大家介紹「災害情資網」,透過數據的整合與分析了解台灣氣象預報和預警系統,及早做好萬全的準備,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19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新科技大未來-可撓式滴水發電隨身電源-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可撓式滴水發電隨身電源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如果有一種隨身電源可以實現「白天到夜晚」、「沙漠到雨林」的高效產電,將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呢?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工系葉禮賢教授團隊利用大樹水循環系統概念,研發出薄膜滴水發電系統,只要一張小薄膜,滴上小水滴就可發電,未來將可應用在野外求生緊急求生、口罩過濾殺菌等,這項創新研究,獲得未來科技獎的肯定。薄膜滴水發電的原理,是來自大自然中,大樹吸水後蒸發的水循環現象,就如同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透過水的吸附過程,帶動離子運動形成電位差,就可以發電,所以只要在設計好的薄膜上滴上水滴就可以發電。【可撓式滴水發電隨身電源】透過小小薄膜滴水就能產生電能,精心選用的材料及結構設計製成的薄膜,不但製程簡單,價格便宜,還可重複使用,非常環保且是突破性的發電方式。節目中邀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學系葉禮賢教授分享【可撓式滴水發電隨身電源】研發的歷程,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197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青春創學院-迎接未來元宇宙的影像設計師-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迎接未來元宇宙的影像設計師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元宇宙一詞不只侷限於生活科技,還一路燒進了時尚圈,影像視覺工作的未來超乎想像!!隨著科技應用不斷日新月異,多媒體藝術家也必須跟著科技怪獸一起變種,為不同的市場領域提供各種創作與實驗。不論是國家場館、教育機構、企業或大眾娛樂場所應用等等,處處可見發燒蹤跡。以美術館為例,館藏畫作如何透過影像新科技與不同年齡層民眾拉近距離?! 迎接元宇宙之前必定先建立跳脫2D的設計思考,喜愛美術或影像設計的同學別錯過! 本集邀請多媒體藝術家張博智領航有趣又實用的入門知識,同時解鎖對程式語言的恐懼感。
點閱數24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SOS科技救難隊-大數據來調查-資源代表圖
web SOS科技救難隊-大數據來調查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許多小朋友都曾經聽過「大數據」,但是你們知道這項科技要如何運用?它的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呢?SOS科技救難隊邀請台北市龍山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林進雄老師進行說明!問題一:到底什麼是大數據?有什麼用處?第一個要大量。通常他的計算單位是要用到T,1T大概可以放60部電影高畫質電影。以FB來講他一天就足以產生3萬部的高畫質電影,這就是大量;第二個要滿足條件是就叫多樣性,他的這個資料型態可能有文字、圖片、動畫、影片,這是多樣性;第3個要滿足的是速度,它是很快速而且每分每秒都在變動的這樣的一個資料量產生,他叫做大數據。問題二:大數據的資料是從哪裡來的(1)自行蒐集(2)採購:有一些資料公司他們有這樣的一個資料,他們願意做商業用途來來出售,或是結交策略聯盟:比如說信用卡的公司他會跟保險公司會有個策略聯盟,根據他們的法規可以提供的資料再來運作。(3)公共的資源:像歐美國家都提供了比如說氣候、人口結構等等,都可以對研究產生很正向的助力。問題三:使用大數據會不會有風險基本上最大的風險就是個資跟隱私的問題。美國他們有機關叫做國土安全局他們會非常廣泛的來監控海外組織他們的動向,進出他們國家的人他們都會經過縝密的篩選。然而就有一位馬來西亞籍受害者,原就讀於美國一個名校史丹佛大學博士班,不過它卻被大數據資料庫篩選出來,認為他是恐怖主義的分子之一,最後纏訟了9年才還他清白。哇!原來「大數據」也應該小心使用!小朋友,希望你們都更認識大數據囉!
點閱數21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科技新潮流-智慧革命浪潮下的產業升級與轉型-資源代表圖
web 科技新潮流-智慧革命浪潮下的產業升級與轉型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臺灣的產業過去都是以水平分工為主,面對新的產業升級的挑戰,還有背後驅動的這些數據,以及數位的科技、資料的科學、大數據、AI等等,就會對臺灣的產業結構產生另外一波的衝擊,而臺灣本來就是一個很小的經濟體或者可以說我們是一個小島,所以我們一方面也需要自給自足,另外一方面我們又必須在全球的分工裡面卡到一個位置,所以工業革命、智慧製造、產業升級、數位轉型是值得我們持續關心的重要議題。
點閱數14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青春創學院-數位資訊家與古文物的施法-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數位資訊家與古文物的施法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經由數位科技,人們賦了古文物新生命,讓觀眾有如經驗一場魔法般的藝術、歷史體驗。「不論是實體或非實體的策展各有擅長,數位科技與真實文物並非是比賽關係。」哇 , 這道理似乎很深奧,背後真相卻是非常簡單!「數位科技要能做到實體文物做不到的事,尤其是如何運用科技為增加古文物本身的魅力。」身為數位科技的策展人不僅需要既廣且深的觀察,並且要研究全球國際案例,例如羅浮宮、菊園美術館等歐洲博物館來台共同展出VR作品。本集節目將邀請故宮博物院資工博士謝俊科主任,分享如何為線上博物館的古文物以數位科技施展魔法,如何以資工專長背景與藝術團隊合作。歡迎收聽每周一晚22:0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節目!
點閱數22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青春創學院-NFT夯什麼?為何是藝術家和收藏家紛紛來跳投?-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NFT夯什麼?為何是藝術家和收藏家紛紛來跳投?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根據報導,英國的 12 歲男孩靠著自學程式創作出一系列的鯨魚 NFT 產品,在九個小時內全數售罄,賺進將進七百萬台幣!他是如何做到的?2021年初數位藝術家Beeple 的NFT藝術品以6934萬美元賣出, 為新媒體創作的作品刷新天價售出紀錄。之後, 其每一幅作品都是上百萬元賣出。它的價值何在?加密藝術不僅讓賣家(創作者)與買家(收藏者)有了新體驗,同時區塊鏈業者或跨領域業者紛紛向NFT動腦。面對NFT的浪潮興起, 本集將邀請區塊鏈產業專家Peko(目前任職PUNDI X公司),帶領同學認識NFT的「非同質化」特性。並了解科技如何為數位藝術創作者帶來巨大的變化。
點閱數21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穿越時空玩科學-AI人工智慧來了-資源代表圖
web 穿越時空玩科學-AI人工智慧來了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有人說未來是AI人工智慧的天下,什麼是AI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就是用人工產生智慧嗎?有人說人工智慧未來將會越來越聰明,因為他們有深度學習以及自我學習的能力,到底電腦要如何能深度自我學習呢?今天穿越時空玩科學就是要和大家來解密的三顆寶石就是來認識AI,讓AI來幫助我們。
點閱數288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5-05-13
小發現大科學-綠色小精靈-藻類-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綠色小精靈-藻類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台灣四面環海,能發現不少藻類,有些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細藻」,而人們常吃的海帶、紫菜、海燕窩等則是大型藻。藻類對於海洋世界而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是生產者、清潔者,也是海洋生物覓食、避難的好場所。藻類是不是只會生長在有水的地方?而生活中看到的海葡萄、昆布是不是都是海藻呢?「科學來調查」單元,邀請小朋友闖關挑戰,回答跟海藻有關的三道問題。藻類對人類而言有那些用途?對於海洋很重要的藻類,面臨了那些問題?「科學酷檔案」單元邀請台北市海洋教育中心海洋教師盧主峰,帶著小朋友一起海洋中的藻類。藻類對人類而言有那些用途?對於海洋很重要的藻類,面臨了那些問題?「科學酷檔案」單元邀請台北市海洋教育中心海洋教師盧主峰,帶著小朋友一起海洋中的藻類。藻類是海洋中重要的生物,跟人類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早期文字紀錄中,就曾出現過海草,但對於紫菜的生長方式有充分了解,並且積極培育,那可是20世紀後的事,「科學思多力」單元,分享人運用藻類的歷史。
點閱數14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SOS科技救難隊-聲紋比對準不準?-資源代表圖
web SOS科技救難隊-聲紋比對準不準?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許多小朋友都曾經聽過「聲紋比對」,但是你們知道這項科技要如何運用?它的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呢?SOS科技救難隊邀請台北市龍山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林進雄老師進行說明!問題一:什麼是聲紋比對,準確度高嗎?聲音可以透過適當的儀器收錄之後轉成一個圖形,這個圖有一個專業的名稱叫做「聲譜圖」。聲譜圖一旦被記錄下來之後,可以讓同樣一個人或者是同樣一個物品所發出的聲音來進行比較,經過長期的統計之後科學家發現,聲譜圖是有唯一性的,可以抓出特徵,就類似我們用指紋來做辨識的效果。 問題二:聲紋比對比起「人臉」、「指紋」、「虹膜」辨識更容易嗎?聲紋比對更不容易,因為受影響的因素太多,例如感冒,或是兄弟姊妹相近聲譜圖都會出現變化。而人臉、指紋、虹膜相對於聲音更不容易改變。而在應用上,福爾摩斯的偵探小說中,福爾摩斯曾被壞人蒙眼綁架,而他透過聲音來定位自己,而聲聞比對就能應用在辨認環境,特別現在軍事用途會去記錄這樣的某個重要地區的一些地標地區的一些聲紋來進行一些機密任務或高階運用。 問題三:當聲音隨著年紀和生理狀況而產生變化時,聲紋比對的辨識還能成功嗎?不一定,要看看說話的人他的聲音變化的程度的大小。不過呢我們在聲學的部分有一個叫「聲學跡證」這樣的一個專業名詞,是專門辨識一個聲音有沒有經過剪接、修改、竄改,甚至可以去掉某一些雜音。當我們的聲音變化可能就可以經過這樣的一個推算,即使聲音經過年紀增長、變得比較高、比較低但是基本上那個波動是不太變的。
點閱數2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