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154
青春創學院-NFT夯什麼?為何是藝術家和收藏家紛紛來跳投?-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NFT夯什麼?為何是藝術家和收藏家紛紛來跳投?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根據報導,英國的 12 歲男孩靠著自學程式創作出一系列的鯨魚 NFT 產品,在九個小時內全數售罄,賺進將進七百萬台幣!他是如何做到的?2021年初數位藝術家Beeple 的NFT藝術品以6934萬美元賣出, 為新媒體創作的作品刷新天價售出紀錄。之後, 其每一幅作品都是上百萬元賣出。它的價值何在?加密藝術不僅讓賣家(創作者)與買家(收藏者)有了新體驗,同時區塊鏈業者或跨領域業者紛紛向NFT動腦。面對NFT的浪潮興起, 本集將邀請區塊鏈產業專家Peko(目前任職PUNDI X公司),帶領同學認識NFT的「非同質化」特性。並了解科技如何為數位藝術創作者帶來巨大的變化。歡迎收聽每周一晚22:0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節目. 歡迎點入觀看節目影片 https://fb.watch/daI5LxDJdQ/
點閱數19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AI人工智慧醫療與健康管理-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AI人工智慧醫療與健康管理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現代人注重健康,幾乎人手一隻智慧手環,好隨時關注自己身體的狀態。然而有時測量心率、血壓時,可能因劇烈活動導致難以精確偵測,而使用者的穿戴習慣,也會影響數據的蒐集品質。 由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吳炳飛教授團隊所研發的「AI人工智慧疲勞預警系統」,只需要透過攝影機「看」人臉,大約6秒時間,就可以在使用者毫無感覺的狀態下,分析出心率、血壓,甚至情緒變化等數據。 看到你的臉就知道你的心、知道你的健康狀態,「AI人工智慧疲勞預警系統」將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樣貌。至於這項預警系統的技術,在生活層面的運用還有哪些? 節目邀請芮祥鵬教授分享「AI人工智慧疲勞預警系統」的研發,及它未來多元的發展方向,歡迎聽眾朋友一起收聽!
點閱數3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產業大未來-新零售產業-資源代表圖
web 產業大未來-新零售產業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零售產業擁有悠久的歷史,隨著網路與電商發達,2017年,創辦阿里巴巴的馬雲提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產業,以消費者為中心提供個人化商品並將線上與線下做融合,便是新零售的概念。 傳統的電商只能透過消費紀錄自己的消費者,但是新零售產業能藉由消費者所有的搜尋紀錄、判別最符合產品的受眾,有助於空間體驗與品牌策略,無論是快閃店、大賣場都能做應用。 線下實體商店的服務型態改變,結合線上社群,新零售產業為消費者打造最舒適的生活圈,機器人隨時待命解決問題,社群則提供歸屬感,愛好者彼此分享互動。過去結帳即結束消費關係,現在反而才正要開始提供更多服務。 新零售的領域需要結合多方專業人才,無論是行銷、程式設計、服務設計、使用者體驗、語言、餐飲與科技等等,只要從了解人的需求定義問題,並願意跨領域做結合就會比更多人有機會跟上新零售產業的趨勢。 準時鎖定教育廣播電台FM101.7《產業大未來》,跟著跟著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王聖銘教授與藍天電腦策略發展處吳佳容總監進入產業大未來,一同了解新零售產業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科技的融入。
點閱數32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工業土壤及地下水高效整治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工業土壤及地下水高效整治技術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生物整治法被喻為自然、環保及節能的處理技術,也是目前環境污染整治的趨勢。以綠色觀點導入整治活動,在減少環境衝擊的同時,亦能兼顧經濟與社會面的效益,達到土地與地下水永續利用的最終目標。 國立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陳師慶教授率領研究團隊,研發的「工業土壤及地下水高效整治技術」榮獲2020未來科技獎,在台灣分離出第一個本土脫鹵球菌,並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創新脫氯膠體整治技術,依據汙染物投入相應的生物菌群及膠體,改變土壤內的菌叢生態,有效解決汙染物降解的問題。「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中,特別邀請陳師慶教授為大家分享自然、環保又節能的高效整治技術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5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零接觸」生命偵測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零接觸」生命偵測技術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重創全球產業經濟發展,疫情風暴下,風險最高的是人與人的實體接觸,不但國民健康意識抬頭,精準醫療成為各國積極發展的產業,更帶動「零接觸」產業商機!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張傳育主任,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馬惠明副院長攜手合作,研發獨步全球的「零接觸」檢測-臉部中風、心率及呼吸偵測技術為全球首創,獲得科技部2020未來科技突破獎,展現雲科大在精準醫療的亮眼成果。 目前「零接觸」檢測技術發展多人同時量測,未來將可以應用在人口密集的場域入口,達到「肢體零接觸,服務無距離」的成效。「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張傳育主任,為大家介紹這項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4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跨入萬物聯網時代,創新科技的加值應用已成未來進行式。 在 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 社會中,強大的 AI 演算能力加上顛覆性的 5G 網路架構與連線能力,讓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互動關係更加密切,新的藍海市場也儼然成形。 全球氣候異常導致天然災害發生頻繁,災害性的天氣預警已是民生服務標準配備。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千義教授與團隊推出的「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及其在民生服務之應用」,以自行開發的演算法,可分析雲生成的相關因子,協助空運、航運等重要民生產業進行天氣預警。就像是AIoT千里眼,讓天然災害提早現蹤。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中,特別邀請劉千義教授為大家分享「利用衛星於雲雨連續監測」技術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3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穿戴式超音波裝的研發成果-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穿戴式超音波裝的研發成果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人的一天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渡過,睡眠品質不好,影響層面廣大。睡眠呼吸中止症一般稱為打呼,是你我身邊大部份的人都會有的狀況,也因為普遍,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睡眠呼吸中止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睡眠呼吸中止症又被稱為睡夢中的殺手,不僅影響睡眠品質,同時更是造成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的百病根源,嚴重甚至導致死亡。目前國人約有45萬以上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在美國每年約有3000萬人受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影響。 由國立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黃執中教授,與天主教耕莘醫院的陳正文醫師所組成的研發團隊,發展出全球首創「穿戴式超音波監控裝置用於監測睡眠呼吸中止症」,榮獲2020未來科技獎,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的一項利器。以往偵測睡眠呼吸中止症常需要到醫院進行,「穿戴式超音波裝置」則可以將裝置放在床邊,將更有效率的提供整夜的觀察。「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黃執中教授為大家介紹這項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1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現今全球正大力發展無線充電相關應用技術,希望取代接觸式充電的問題,但目前市面上的無線充電技術多受限於消費性電子、智能手機等低功率應用3C產品市場。 有鑑於此,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邱煌仁教授團隊研發「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提升無線充電效率與傳輸距離,使其能應用於電動車等高功率載體。此作品並在「2020未來科技展」中榮獲「2020未來科技獎」。 市面大多無線充電產品不穩定的問題,目前傳統的無線充電效率,都在80%以下。該團隊研發的無線傳輸系統屬高功率,選擇「磁共振」發展一套穩定可靠的技術,以提高傳輸功率,效率高達98%,且傳輸距離超過20公分,技術可以說是獨步全球。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今天特別邀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邱煌仁教授為大家介紹【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這項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4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無人機導演進劇場?! --藝術科技的冒險與美夢-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無人機導演進劇場?! --藝術科技的冒險與美夢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科技與藝術都是在實驗最新的可能性,因此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家用產品,如智慧手機、智慧手錶等等,都與科技藝術有關,甚至在20-30年前就已有藝術家以其為概念創作,因此科技藝術不僅是實驗前瞻科技,同時也將成為預言家,回應下一個世代人們可能的生活。然而,從事科技藝術導演,工作環境與一般藝術形式不同,包括: 有著大量的電子設備,如電腦、平板、攝影機、感測器等等。本集將邀請無人機導演羅禾淋教授帶領同學認識無人機導演如何與藝術、科技團隊工作? 如何思考藝術與科技的連結? 同學應如何精進知識能力? 歡迎收聽每周一晚22:00, 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 !
點閱數25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AI內輪差自動剎停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AI內輪差自動剎停技術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大型車事故頻傳,據交通部統計資料平均每年大型車車禍達1,500件,其中視野死角與內輪差為事故主因,造成車禍死亡率高。 為減低交通事故發生,解決駕駛盲點增進用路人安全,資策會運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所研發的車聯網、AI感知技術,發展「全球首創智慧巴士AI內輪差自動剎停技術」,利用AI影像辨識技術搭配多元感測裝置,可在0.6秒內主動預警並自動剎車,有效輔助巴士駕駛之「視線死角」和「內輪差」以降低肇事意外事故,提供駕駛即時的危險警示,帶給用路人行的安全。 智慧巴士AI內輪差自動剎停技術,未來更可結合智慧電子車牌進一步提升台灣交通安全環境。目前資策會與桃園市合作發展推動車聯網智慧巴士AI主動安全及智慧電子車牌應用,發展全球首創「側剎停」外,並實證智慧電子車牌特殊車貼心監管應用,減少大型車內輪差傷亡事故,協助市府完善智慧城市治理,有感提升智慧城市治理效益。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張均東組長,為大家介紹【AI內輪差自動煞停技術】研發的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34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