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442
九年級理化-1-2生活用電-資源代表圖
web 九年級理化-1-2生活用電
黎世圓/市立東興國中國中7-9年級
將生活中觀察到的自然現象與正確知識連結。
點閱數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3
透明的鏡片怎麼會被光照出影子?│《科科學會了》把課本的「透鏡原理」變有趣!-資源代表圖
透鏡是什麼?透鏡是一種能夠改變光線行進方向的透明物體,常見材質包括玻璃或塑膠,形狀通常具有至少一個曲面。透鏡透過折射原理,使光線偏折,進而會聚或發散。根據形狀不同,透鏡可分為凸透鏡與凹透鏡兩種: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能將光線向內會聚;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能使光線向外發散。生活中許多光學工具如眼鏡、相機、望遠鏡等,都是利用透鏡調整光線路徑,讓我們看得更清楚或更遠。
觀看次數40
修改日期:2025-10-31
白色螢幕放大看居然不是白色...?│《科科學會了》把課本的「光的三原色」變有趣!-資源代表圖
光的三原色是什麼?不同於色彩三原色的紅、黃、藍,光的三原色是指紅光(Red)、綠光(Green)、藍光(Blue),簡稱 RGB。這三種色光無法由其他色光混合而來,因此被稱為「光的原色」。只要調整它們的組合比例,可以混出幾乎所有顏色的色光,例如:紅光加綠光會變成黃光,綠光加藍光會變成青光,三種光等量混合甚至會產生白光。我們日常生活中手機、電視、電腦等彩色螢幕,就是透過混合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光,呈現出豐富的色彩世界。
觀看次數56
修改日期:2025-10-30
5-5溫度與熱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5-5溫度與熱學習單
蔡雅惠/市立中興國中國中8年級
了解熱從高溫傳遞到低溫,熱的三種傳遞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及熱輻射。體驗活動 -> 發展活動 -> 反思 -> 設計挑戰 -> 總結
點閱數1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0-30
紅加藍居然不是紫色?│《科科學會了》把課本的「透射與物體的顏色」變有趣!-資源代表圖
顏色世界的奧秘:物體如何呈現色彩?世界上會有各種顏色,是因為白光中包含了多種顏色的光線,而不同物體會選擇性地反射或透射特定顏色的光。這些被反射或透射的光進入我們的眼睛後,就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顏色。當白光照射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物體上(像色片、玻璃),它們的顏色是由「選擇性透射」產生的。這些物體會只讓某些顏色的光通過(透射),吸收其餘的顏色,我們看到的,就是被透射出來的那個顏色。例如:紅色半透明色片會吸收綠光和藍光,只讓紅光通過,所以看起來是紅色的。因此,無論是反射光或透射光,都是因為不同物質對光的選擇性處理,加上我們眼睛對色光的感知能力,才讓這個世界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樣貌。
觀看次數41
修改日期:2025-10-30
海洋酸化(中文)-資源代表圖
web 海洋酸化(中文)
ocean tv new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中7-9年級
海洋鮮聞教案與學習單-國中-海洋酸化(中文)影片位置:因材網→議題/素養→海洋教育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3
海洋裡的聲音(中文)-資源代表圖
web 海洋裡的聲音(中文)
ocean tv new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中7-9年級
海洋鮮聞教案與學習單-國中-海洋裡的聲音(中文)影片位置:因材網→議題/素養→海洋教育
點閱數1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3
海洋的酸與鹼(中文)-資源代表圖
web 海洋的酸與鹼(中文)
ocean tv new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中7-9年級
海洋鮮聞教案與學習單-國中-海洋的酸與鹼(中文)影片位置:因材網→議題/素養→海洋教育
點閱數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3
二氧化碳濃度現代史(中文)-資源代表圖
web 二氧化碳濃度現代史(中文)
ocean tv new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中7-9年級
海洋鮮聞教案與學習單-國中-二氧化碳濃度現代史(中文)影片位置:因材網→議題/素養→海洋教育
點閱數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3
用水管隔空吸引鋁罐?│《科科學會了》把課本的「靜電(摩擦起電)」變有趣!-資源代表圖
靜電是什麼?靜電指的是電荷在物體表面不平衡分佈所引起的現象,當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電子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這種因為電子轉移而產生的電荷現象,就稱為靜電。靜電不會像電流一樣流動,它是暫時停留在物體表面的電荷,直到遇到導體或接地後才會釋放。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當我們用塑膠梳子梳頭髮時,會發現頭髮變得容易吸在臉上,這是因為梳頭的過程中,電子從頭髮轉移到梳子上,使頭髮和梳子帶靜電,與臉產生吸附現象。
觀看次數66
修改日期: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