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7,331
小發現大科學-小小蚊蟲釀大禍-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小小蚊蟲釀大禍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可別以為蚊蟲叮咬,只是形成小丘疹,事實上,不同的蚊蟲叮咬,加上個人體質不同,會產生很多不同的型態。醫師提醒被蚊子叮咬時,千萬別亂抓,否則可能會造成感染或蜂窩性組織炎,為什麼蚊蟲叮咬時,我們會感覺到疼痛或癢呢?這都跟我們的觸覺有關,相較於視覺和聽覺,許多人覺得觸覺的重要性沒這麼高,事實上,觸覺也是保護人體很重要的機制,良好的觸覺可以避免我們被燙傷或凍傷,所以可別輕忽它,冷、熱、疼…等感覺是如何傳到大腦的?身體每個地方的感覺程度都一樣嗎?本集節目邀請家醫科陳偉莉醫師,帶著大小朋友認識人體的觸覺。 小發現別錯過,大科學過生活,「小發現大科學」節目每週三中午12:30,帶領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認識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知識喔!
點閱數25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環保繽紛樂-石虎媽媽的堅持-資源代表圖
web 環保繽紛樂-石虎媽媽的堅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1小單元(生活大小事)~本週介紹「新北Ucup」。台灣瘋路跑,每年上百場次的路跑活動總是吸引無數跑者,智能住宅就只能是「貴森森」的豪宅嗎?新北市環保局要告訴大家如何讓自己的小窩變為智能住宅,也要提供環保建議給想買房的朋友參考喔。2.小單元(環保小叮嚀)~本週由新北市石門區老梅國小林榮洋和汐止區崇德國小游立楨分享他們的環保願景與想法。3.主題專訪(環保好生活):不論是開發案、毒殺或是路殺等事件,經常在新聞當中看到「石虎」與人發生衝突,多年下來造成石虎瀕臨絕種的危機,今天南瑛為大家專訪「石虎媽媽」陳美汀。陳美汀女士投身石虎研究超過20年,透過成立協會方式希望集結更多人關心生態,日前協會發起群眾募資,款項將用來改建雞舍化解衝突,繼續守護台灣最後的原生貓科動物─石虎。
點閱數20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可吸收式高分子體-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可吸收式高分子體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癌症、各種流感,或自體免疫等疾病總是讓人聞之色變,如果能有新一代的疫苗,達到經由一次疫苗接種,即能產生免疫追加的效果,那該有多好?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明熙博士和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系列「可吸收式高分子體」,開發不同分散形式的可吸收式高分子體,作為疫苗控制釋放之用,達到經由一次疫苗接種,即能產生免疫追加的效果。可吸收式高分子體具有:柔軟系統不塞針、自然分解安全高、微奈米級易辨識、控制釋放自然選、簡單方便無溶劑、免疫誘導防疫佳六大優勢,可以有效率的提高疫苗與藥物的遞送能力。黃教授當初接下這項任務時,首先考慮的,就是疫苗的安全係數一定要更高,所以在調配成分時,就更嚴格地去考量它的安全。可吸收高分子體於接種進入生物體內後開始進行分解,最後所有成分皆能經由正常代謝排出體外,組成安全性高,將引領創新性疫苗設計。歡迎收聽「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一起來認識2018年未來科技展中,榮獲科技突破獎的研究吧!
點閱數9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小發現大科學-環保科學一點靈-認識氣候變遷-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環保科學一點靈-認識氣候變遷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氣候變遷是近幾年國際上重要的議題,氣候變遷使得夏季更熱和冬季暖化外,熱浪頻率和強度也不停地增加,另外,也造成生活範圍縮小、食物變少,獵食不易,根據學者計算,由於農業用地和居住面積減少,導致在2060年時會使14億人無家可歸,2100年則上升至20億人。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及自然環境的破壞,使得氣候變遷的問題日益嚴重,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不能再視而不見,如果每個人不願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從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我們都將承受因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惡果,面對氣候變遷問題,全球的人類,應該要打破國別、地域觀念,攜手共同合作,才能避免讓人類陷入另一場浩劫。
點閱數2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Crazy實驗室-海洋救星-資源代表圖
web Crazy實驗室-海洋救星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在新聞上看到海龜的鼻子因為被吸管塞住而血流如注、抹香鯨因為吃了太多塑膠袋而死亡的殘忍畫面,台中市明道普霖斯頓國小科展團隊的這群孩子,開始有製造「水中海洋垃圾回收桶」的想法。經過一再嘗試,終於在一次喝舒跑時想到可以運用壓力的原理成功製造出這台海洋垃圾回收桶,而且團隊的好默契從訪談時回應也讓主持人小瑜和K博士印象深刻,更多節目內容請鎖定這集Crazy實驗室。
點閱數8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MIT生態道館-請勿餵食野生動物-資源代表圖
web MIT生態道館-請勿餵食野生動物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今天『MIT生態道館』的生態保育訓練家,要來挑戰的道館是【野生動物道館】,野生動物不是寵物,任意的餵食野生動物,提供他們美味的自助餐,等於也是教動物們把人類與食物做連結,反而更容易發生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衝突。近年來因民眾餵食野生動物或廚餘垃圾處理不當,吸引野生動物前來覓食,使得野生動物依賴人類餵養而失去原本的覓食天性,甚至會進一步向人類索食而產生攻擊行為,傷害到餵養民眾。在公園裡看到鴨子、魚或麻雀,似乎常常令人有一股想要拿東西餵牠們的衝動。但是,任意餵食野生動物真的是愛牠們嗎?如果是愛牠們,為什麼許多國家公園和動物園,常常都會見到「請勿餵食野生動物」的警示板呢?趕快加入我們MIT生態道館的行列,一起學會跟野生動物保持社交距離吧~
點閱數26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7-28
微型點子對撞機-地球上的好微生物-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地球上的好微生物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你可能聽過許多號稱能夠延年益壽、養顏美容,甚至是讓身體變得更健康的益生菌相關產品,例如優酪乳裡的乳酸菌可以幫助消化;2012年一份針對泰國學童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食用比菲德氏菌的益生菌,可以降低罹患感冒的比例。在細菌這個龐大的群體中,除了有會致病的細菌外,更多的是幫助身體健康,讓自然生態環境得以穩定的細菌。本集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邀請到花蓮慈濟大學生科系,江湖人稱細菌人的陳俊堯老師,探討微生物在地球上所承擔的重要工作。為能理解微生物的腳色,俊堯老師建議我們可以試著從不同的「受益者」,作為思考細菌角色的出發點。先從植物的角度來看微生物。植物的生長過程,需要用到含氮的氮肥,雖然大氣中有五分之四的氮氣,但並無法被直接吸收利用,植物必須吸收已經轉化的硝酸鹽,才能得到氮。例如在氮循環中,大氣中的氮氣,就是藉由固氮細菌將氮轉化為氨,再藉由亞硝化菌與硝化菌將氨轉化為硝酸鹽來被植物吸收利用。又例如植物需要吸收來自土壤的養分,為能促使吸收更有效率,在許多植物的根部,我們可以看到「菌根菌」與植物的共生現象。菌根菌是一種真菌,他的菌絲會穿透深入植物體內,同時菌根菌也會將他的菌絲伸出植物根外。植物根部以外的菌絲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並吸收水分、無機養分等,再送至植物體內,由植物的導管系統書送給植物各組織生長所用。因此,與菌根菌的共生,如同讓植物根部,有了更大的吸收面積。在動物的部分,包括人在內的各種動物,也仰賴著大量與微生物的共存共榮。例如蜜蜂的腸道細菌,可以保護蜜蜂不受到寄生蟲的感染;夏威夷短尾烏賊烏賊,也是利用體內共生的費雪氏弧菌(Vibrio fischeri ),當費雪氏弧菌成長到一定數量形成菌落時,就會呈現出發光的效果,烏賊會利用這樣的發光效果,偽裝成海面上透下來的光線,來遮蔽身形輪廓以躲避捕食者;對於人類來說,我們的消化系統並無法分解纖維素,但是我們的腸子中也共生了一些能夠分解纖維素變成養分的厭氧菌。更有趣的是,在人類還是胎兒時,腸道裡幾乎是無菌的狀態,不過從生產過程開始,到出生以後所有接觸到的空氣、喝到的奶等,都會將細菌帶到嬰兒的腸內,迅速地變成嬰兒的腸道菌共存一生。對於整體自然環境來說,微生物也扮演著分解者的角色,讓動植物等的屍體,透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重新變成物質與能量回到大自然中,再繼續被植物吸收進入食物鏈。這些微生物不只是參與了各種生物機制的運作,更是當生命消逝時,讓一切元素重新回到物質循環,如輪迴一般的關鍵基礎。雖然我們很容易在市面上看到各種滅菌、抗菌的產品。但其實如果沒有了微生物,我們也無法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與微生物共存共榮,才是發生在所有生命體上的真實故事。
點閱數26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少年如何學AI?-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少年如何學AI?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因應AI時代來臨,教育部計畫將AI課程也納入正式課綱,相信許多老師同學都很關心到底應該怎麼學AI?!資策會舉辦的「AI實作工作坊」目的就是激發高中職生對 AI 的學習興趣,展現創意也體驗到 AI 應用的重要性。活動特色不在於訓練高中生寫程式,而是以激發學習興趣、認知體驗AI應用的重要性,及培養想像力與創新能力為主。課程內容除了無人自走車、AI機器人、對話機器人等主題, 課堂上提供學生微軟樹莓派神經網路自走車、Google AIY Voice Kit&Vision Kit 等產品或教具,另外也提供學生進行企業參訪見習的機會。來自台中高工的代表同學回憶當時課程,認為最酷的是AI圖像識別自走車競賽!因此今晚節目將邀請工作坊中的專家講師曾吉弘老師,帶領同學認識AI的發展與學習資源、以及影像辨識的訓練是怎麼回事?! 歡迎收聽周一晚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節目!
點閱數510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25-07-28
酷客科學道館-酷客廚房好科學-乳牛愛化妝-烘焙的科學(三)-資源代表圖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烘焙中的科學。知名的甜點主廚曾說,他最重視麵糊的乳化作用,什麼是乳化作用?原來不只製作甜點需要乳化作用,在日常的飲食中,乳化作用運用的範圍還挺廣的呢!在生活中,到底有哪些食物可以當成乳化劑,讓兩個互不相容的液體,可以透過攪拌結合在一起呢?而乳化的科學原理到底是什麼?現在就來告訴你囉!今天我們科學特務隊長要來挑戰的道館是『吃甜甜道館』,而館主是我們倍思科學實驗室的Jerry老師。到底今天館主會出什麼樣的考題,來考驗我們兩隊隊長呢?而我們隊長是不是可以順利通過關卡,得到『甜點家徽章』呢?趕快成為酷客,加入我們科學道館的行列吧~
點閱數27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Micro:bit結合自然科-磁(指南針)-資源代表圖
web Micro:bit結合自然科-磁(指南針)
劉俊佑/縣立卑南國小國小6年級
Micro:bit結合自然科-磁力,了解地球的南南兩極的磁場,並透過電子磁力感應器來偵測方位。
點閱數49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