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7,325
《科科學會了》怎麼用甘蔗做出糖?│EP8:把課本的「過濾法與結晶法」變有趣!-資源代表圖
如何分離混合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像是土壤或是海水,大多是由兩種或以上物質混在一起的混合物。我們可以用他們彼此的性質差異將物質分離。以下將介紹兩種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分離混合物的方法。過濾法:過濾法是利用物質的顆粒大小差異分離物質的方式。混合物透過濾材的孔洞大小將顆粒大於孔洞的固體留在濾材上 (如沙粒),濾液通過。此方法可應用在固液之間或固氣之間的混合物分離。蒸發結晶法:蒸發結晶法是控制溶劑蒸發溫度,使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方式。以食鹽水溶液為例:食鹽與水的蒸發溫度差異大,當溶液加熱時,水會蒸發成水蒸氣,導致食鹽水溶液的溶劑減少、濃度增加直到飽和,因水持續蒸發減少,食鹽就會以晶體形式析出。此方法可去除蒸發溫度低的溶劑,並留下結晶溶質。
觀看次數70
修改日期:2025-06-27
chrome
小小煉金術-資源代表圖
app 小小煉金術
黃照恩/新北市asd國小5年級~國中7年級
四個基本要素開始,利用混合反應來創造新的產物,當產生的物質越來越多,表示世上有越多的資源可以被使用,這是一個很簡單,且非常容易上癮的遊戲! 黃照恩 小小煉金術 古希臘在公元前4世紀左右建立了一套自然科學哲學體系,代表人物有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在同一時期對煉金術影響深遠的「元素論」(四元素論)”也已確立,四元素論提出世間萬物由四種元素組成:氣、水、土、火;其中每種元素都代表四種基本特徵(燥、濕、冷、熱)中其間兩種特徵的組合。如:土=燥+冷;水=濕+冷;氣=濕+熱;火=燥+熱。這種思想也為煉金術的物質轉化理論提供了理論依據。煉金術的發展直到牛頓成為最後一位終結者,牛頓從煉金術中發現萬有引力,而其導師波義耳從實驗中建立了一門新的學科:近代化學。波義耳也由此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讓我們從操作中,體會一下煉金術和四元素理論的操作樂趣,希望從遊戲中能說明其中的原理,並體會大自然的奧妙。操作說明:將四元素圖案(代表氣、火、水、地四元素)拖曳到中間視窗,當兩種不同圖示碰在一起也許會產生另一種有意義的代表產物,新的產物會有新的圖示,亦可拖曳到中間視窗,有可能會再產生另一種有意義的代表產物,依此循環操作已產生最多產物。
點閱數1031
下載數48
修改日期:2022-11-30
認識養蚵生態-資源代表圖
web 認識養蚵生態
蔡志隆/縣立廣興國小國小5-6年級
本活動設計主要讓學生認識養蚵的方法及體認蚵農的辛苦,進而喚起學 生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從吃牡蠣的經驗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介紹牡蠣 的養殖,並透過圖片解說及影片欣賞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藉由學習單 的書寫、討論與分享,可以瞭解其他組別的想法,並透過體驗與操作,讓學生體驗綁蚵殼的樂趣,最後再藉由綠牡蠣事件,引發學生對環境保育的重視。
點閱數1159
下載數41
修改日期:0002-11-30
Phylloda foliacea (枯葉櫻蛤)-資源代表圖
web Phylloda foliacea (枯葉櫻蛤)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hylloda foliacea(枯葉櫻蛤)俗名:葉櫻蛤形態特徵:殼大,薄質,長橢圓形。殼表呈黃色或暗紅色,有光澤。殼後端有一條明顯的放射肋。分布於水深3-20公尺砂泥底。棲所生態:水深3-20公尺砂泥底。世界地理分佈:日本、海南島三亞、印度洋、麻六甲、菲律賓、中國南海、阿拉伯東部 (SEG, GO)台灣地理分佈:高雄縣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1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玉米生質油-資源代表圖
web 玉米生質油
許江義/縣立和安國小國小5年級
1.認識生質能源。2.認識能源作物的優缺點。3.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
點閱數640
下載數15
修改日期:0002-11-30
PBb-Va-2-6_整合理想氣體方程式與氣體分子動力_ WSQ 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PBb-Va-2-6_整合理想氣體方程式與氣體分子動力_ WSQ 學習單
高中物理-李榕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PBb-Va-2-6_整合理想氣體方程式與氣體分子動力_ WSQ 學習單
點閱數15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4-23
SOS逃生賽-為什麼有些國家會消失?-資源代表圖
web SOS逃生賽-為什麼有些國家會消失?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2021年,吐瓦魯的外交部長站在海水中發表演說,這一幕透過電視螢幕的傳送,震驚了全世界。吐瓦魯海拔最高的地方只有4.5公尺,是全球遭受海平面上升威脅最嚴重的國家,過不了多久,全國的人民全都被逼著離鄉背并。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海平面正在上升,不僅人類生存環境受到影響,自然生態受到的衝擊,海平面上升會加劇風暴潮和淹水的衝擊,當土地被海水淹沒,農業用地將遭受「鹽害」,因為鹽分高的海水湧入農田,使沿岸地區難以種植農作物,如果海水滲入地下水,更將影響飲用水和農業用水的品質。另外,海平面上升會加劇風暴潮及淹水的可能,「SOS逃生賽」單元,小朋友將闖關挑戰,回答跟海平面上升有關的三道問題,了解海平面上升,會對人類生活產生那些影響,而面對這樣的問題,人們又該如何去思考解決。
點閱數32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22-1-1-1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外觀,運動方式也不一樣-資源代表圖
1.察覺動物的運動方式和其外形構造有密切的關係。rn2.透過觀察,了解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共通性。rn3.察覺動物的運動是生存的重要條件之一。
觀看次數302
修改日期:2019-12-08
1. 蝴蝶的一生;2.動物的求生之道(蝴蝶的避敵行為);3.【不可能的任務4】之蝶影行動-資源代表圖
1.認識蝴蝶從幼蟲到成蟲的成長階段2.認識蝴蝶的各種避敵行為3.紫斑蝶的避冬及遷徙行為
點閱數608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24-05-21
Pristiophorus japonicus (日本鋸鯊)-資源代表圖
web Pristiophorus japonicus (日本鋸鯊)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ristiophorus japonicus(日本鋸鯊)俗名:日本鋸鯊、日本鋸鮫、劍沙棲息深度:0 - 500公尺形態特徵:眼上側位,橢圓形,具瞬褶。噴水孔大,斜裂,位於眼後。鼻孔圓形,前鼻瓣扁環,環形突出。口寬大,淺弧形,唇褶短小。牙細小平扁,齒頭細肩,多行使用。鰓孔五個,寬大,下半部轉入腹面上。背鰭二個,無硬棘;第一背鰭位於體腔後部上方;第二背鰭約位於腹鰭與尾鰭之間的上方;尾椎軸低平;尾基上下方無凹漥,尾柄下側具一皮褶;尾鰭下葉低平,不突出,後部近尾端處有一缺刻;腹鰭比第二背鰭微小;胸鰭寬大,外角和裡角圓鈍。體灰褐色,腹面白色,側線淡白色,各鰭後緣淺色,吻上具暗褐色,縱紋二條。(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棲所生態:底棲型,食小魚與甲殼動物。 卵胎生。地理分佈:分布於日本中部南部、朝鮮西南、中國東海、黃海及沿海。漁業利用:罕見魚種,肉質佳,鋸狀吻部通常會被製成乾燥品存放,具有商業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