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853
Myripristis kuntee (康德鋸鱗魚)-資源代表圖
web Myripristis kuntee (康德鋸鱗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Myripristis kuntee(康德鋸鱗魚)俗名:康得鋸鱗魚、康德松毬、厚殼仔、金鱗甲、鐵甲、鐵甲兵、瀾公妾、鐵線婆、大目仔、金鱗魚(臺東)棲息深度:2 - 55公尺形態特徵: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頜骨前端外側有1對頜聯合齒,上頜沒容納頜聯合齒的深缺刻;頜骨、鋤骨及腭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38-43,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2.5;胸鰭腋部無小鱗片。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軟條15-17。臀鰭有硬棘 IV ,軟條14-16;胸鰭軟條15;尾鰭深叉形。體背紅色,側線下的體側為銀粉紅色;腮膜後緣具寬的深紅黑色帶,且延伸至胸鰭基部。背鰭硬棘部之上半部偏黃色;餘鰭的上或下半部紅色,其他部分色淡;另各鰭前緣為白色。棲所生態:夜行性魚類,白天會單獨或者一大群聚集在珊瑚礁洞內休息睡覺,晚上則會稍為游出礁洞覓食,從水淺的浪拂區到水深55公尺深都是它的活動範圍。以小魚或是甲殼動物為食物,屬肉食性魚類。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 西起東非往南至南非的納塔爾 (除了紅海、亞丁灣、波斯灣及印度沿岸以外),東至法屬玻里尼西亞與夏威夷群島,北至日本四國的土佐灣,南至澳洲大堡礁與羅得豪島等。臺灣的西南部、南部、東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等海域均可見。漁業利用:一般以一支釣及延繩釣的方法捕獲。魚肉白,但質地較爛,煮湯時肉易散開且多溶解油質,因此適合抹鹽油煎食用。唯須注意其內臟可能累積熱帶海魚毒。而它的鱗片及棘刺尖利,需小心刺傷。在水族館中也有人看上它鮮紅的體色,將它飼養做為觀賞魚。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0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海陸風與氣候-資源代表圖
web 海陸風與氣候
林啟祥/市立右昌國中國中9年級
為嘗試型探究教案,施教對象為國中三年級,搭配地科教學
點閱數401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2-12-22
Coelorinchus cingulatus (帶斑腔吻鱈)-資源代表圖
web Coelorinchus cingulatus (帶斑腔吻鱈)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oelorinchus cingulatus(帶斑腔吻鱈)俗名:帶斑腔吻鱈、橫帶腔吻鱈、鱈魚棲息深度:200 - 42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頭大;頭部黏液腔發達。頭部中大其腹面裸露無鱗;吻長而尖,頦下有一短鬚;第一背鰭有一延長呈絲狀之鰭條,第二背鰭與臀鰭之鰭條等高;鱗片上的棘刺小多且密,約略排列成平行狀;發光器長,伸達兩腹鰭基底中央,只有一發光腺;體為淡褐色,由眼後方延伸出2條暗色條紋,體側則有不規則之暗色鞍狀斑。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水深200-420公尺之泥砂底質的海域,底棲肉食性魚類,以小型蝦蟹為主食。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菲律賓及臺灣東北部及南部等。漁業利用: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ios
GoSkyWatchP-資源代表圖
app GoSkyWatchP
林順隆/宜蘭縣縣立蘇澳國中國中9年級
使用 GoSkyWatch Planetarium ,只需指向天空即可輕鬆快速辨識及找到恆星、行星、星座、星系等。讓您探索夜空奇觀的個人望遠鏡。 林順隆 GoSkyWatchP (一)在白天研究星體大多看不清楚,然可用另一時區所觀看的星體解釋宇宙萬物,螢幕上可顯示星體、亮度與距離。告知學生此軟體晚上有紅光模式可提供夜視功能。如在戶外旅遊晚上那更有趣。(二)可快速搜尋1.想要搜尋行星、恆星、星座或星系?只要使用搜尋工具,箭頭就會帶您找到目標。2.以名稱、距離或星等排序搜尋星球。3.可看出日出/日落時間。4.可看出月亮型的變化。 (三)可細細探索1.日間、恆星及時間推移動畫2.實際拍攝的銀河系圖片3.顯示地平線以下的畫面4.以生日星球搜尋回溯時光。瞭解你要多老才能看到星球的光線。
點閱數1168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23-02-23
Ichthyscopus lebeck (披肩鰧)-資源代表圖
web Ichthyscopus lebeck (披肩鰧)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Ichthyscopus lebeck(披肩鰧)俗名:披肩鰧、大頭丁、眼鏡魚、含笑、向天虎、披肩瞻星魚、尿壺魚、看天獅(高屏地區)、甕魚(中彰地區)棲息深度:30 - 20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頭鈍圓,前端稍平扁。頭寬大,覆骨板;吻寬短。眼小,位於頭背。口中大,近垂直;前鼻孔後緣具一鼻瓣;上下頜、鋤骨與腭骨均具絨毛狀齒;下頜附屬瓣不發達。前鰓蓋下緣一列小突起;後肩部上方具一羽狀瓣;鰓膜與峽部分離;體被斜行小圓鱗,頭、頸背與胸部裸露;側線上側位;背鰭一個,退化之硬棘II,軟條數17-18;臀鰭軟條數16-17;胸鰭軟條數16-17;尾鰭截形。體背面褐色,具許多大白斑,腹面淺色;背鰭中央有一列黃白紋;臀鰭與腹鰭白色;胸鰭淡褐色;尾鰭淡黃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砂泥底之大陸棚。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度與新加坡,北至臺灣、日本,南至澳洲。臺灣各地砂泥底近海常見。漁業利用:中型魚,可食用,唯處理不易,故常作下雜魚處理。一般均以底拖網捕獲,一支釣亦可釣獲。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Liopropoma latifasciatum (寬帶長鱸)-資源代表圖
web Liopropoma latifasciatum (寬帶長鱸)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Liopropoma latifasciatum(寬帶長鱸)俗名:寬帶長鱸、鱠仔、丁斑(臺東)棲息深度:10 - 90公尺形態特徵:體極為延長,標準體長為體高之3.8-3.9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或略凹陷。吻較長而略突出。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之下方;上下頜具齒。前後鼻孔遠離,前鼻孔近於吻端。前鰓蓋骨下緣無前向棘。鰓耙數6-7+12-14。體被細小櫛鱗,上頜骨具鱗;側線鱗孔數47-52。背鰭連續,具缺刻,有硬棘VIII枚,軟條13,第VIII棘長於第VII棘;臀鰭硬棘III枚,軟條9;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短於頭部長;尾鰭內叉形。體一致為橘黃色,體側自吻端至尾柄上部有一條黑色寬縱帶。各鰭鮮黃色;腹鰭淡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較深水域的岩礁區。穴居性。肉食性,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及臺灣等。臺灣南部及東北部海域有產。漁業利用:小型石斑魚,不是經濟性魚種。偶以延繩釣或底拖網等捕獲,產量較為稀少。可食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黃裳鳳蝶-資源代表圖
web 黃裳鳳蝶
吳俊明/縣立臺坂國小國小1-6年級
黃裳鳳蝶是台灣二種黃色鳳蝶其中一種,數量不多,難得一見。想不到在校園一角即可看到它的美姿,真是太幸福了。
點閱數165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2-10-01
動漫投影燈-燈影工作坊-資源代表圖
web 動漫投影燈-燈影工作坊
朱益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小4年級~國中7年級
本單元先探究一些光學原理與現象,並介紹這些光學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所衍生發展出來的科技產品。然後透過「動漫投影燈」的製作,瞭解透鏡和面鏡的成像原理,並將學生所繪製的動畫、漫畫像電影一樣投影出來,以引發學生對於學習光學原理與自己動手做(DIY)的興趣。而本單元的教學模組係依據MST概念 (mathematics, science,&technology)來設計,也可讓學生從模組中學習並應用相關的數學、科學、科技之知識與技能。
點閱數392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3-09-27
Chelon subviridis (綠背龜鮻)-資源代表圖
web Chelon subviridis (綠背龜鮻)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helon subviridis(綠背龜鮻)俗名:綠背龜鮻、豆仔魚、烏仔、烏仔魚、烏魚、白鮻棲息深度:0 - 2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呈紡綞形,前部圓形而後部側扁,背無隆脊。頭短,圓筒形。吻短;唇薄,下唇有一高聳的小丘和一列絨毛狀唇齒,上唇有多列細唇齒。 眼圓,前側位;脂眼瞼發達,脂眼瞼長和眼徑比1.2-1.9;前眼眶骨窄小,前緣有缺刻,其大小佔唇和眼之間的3/4空間。口小,亞腹位;上頜骨末端彎曲向下且寬大略呈方形,末端遠於口角後緣;牙細弱或絨毛狀。鼻孔每側各一對。在稚魚期為圓鱗,隨著成長而變為具有多列錐型櫛刺的櫛鱗;頭部及體側的側線發達;側線數目9-11條;縱列鱗數28-32。鰓耙繁密細長,第一鰓弓下枝鰓耙40-68。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硬棘IV,第二背鰭鰭條I,8;胸鰭上側位,具16鰭條,基部無藍斑駁或黑點,腋鱗發育不良或缺如;腹鰭腹位,具鰭條I,5,腋鱗發達;臀鰭具鰭條III,9-10;尾鰭分叉或凹入。幽門垂數4-6條。新鮮標本的體背暗綠色,體側銀白色,腹部漸次轉為白色。尾鰭邊緣為黑色,胸鰭基部為灰白色且有少數黑色素。有一淡金色環,繞著眼球虹膜。以前所記載之粗鱗鮻(Liza dussumieri)為本種之同種異名(Nakabo, 2002)。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質地形的海域,而河口區或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亦常見其蹤跡,亦常侵入河川下游。以底泥中有機碎屑或水層中的浮游生物為食,群棲性,常成群洄游,幼魚在受到驚嚇時,會有躍離水面的動作。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水域,由紅海、東非洲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四周海域除東部外均有。漁業利用:漁期全年皆有,主要為沿岸流刺網或待袋網等法捕獲,但產量不多,且因本種魚體型較小,又沒有烏魚有飽滿的卵,故經濟價值不像烏魚來的高,魚肉適合煮湯或紅燒皆不錯。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海底擴張-擴張的蘇打餅乾-資源代表圖
web 海底擴張-擴張的蘇打餅乾
林明良/高雄市立左營高級中學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小高年級、國中學生在教師或家長指導下學習、高中生可自我學習,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421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