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832
B.木生昆蟲館-1-資源代表圖
web B.木生昆蟲館-1
左漢榮/水尾國小國小3年級
木生昆蟲館:該館館藏昆蟲豐富主要為台灣與世界其他地方之甲蟲及蝴蝶。園區尚有「蝴蝶生態園區」及「昆蟲食草教育館」、「蝴蝶鎮之歷史館」、「DIY教室」、「紀念品販賣部」等教育設施,是瞭解昆蟲多樣性的參觀景點。
點閱數631
下載數117
修改日期:2010-10-13
汽球大冒險-資源代表圖
web 汽球大冒險
林家弘/東海國中國中8-9年級
利用簡易的汽球,就可代出很多綜合性的理化概念及應用。
點閱數168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1-12-06
化學∕原子與分子∕早期的原子說-資源代表圖
web 化學∕原子與分子∕早期的原子說
黃琴扉/高雄師範大學國中7-9年級
本單元以化學鍵結原理,說明原子與分子間的關連性,並利用不同的表徵形式,說明物質的組成與結構,在物質的組成過程中,涉及原子與分子之間的鍵結關係,也涉及電子轉移等化學反應,本單元及以此為核心,進一步導引出化學反應的內涵與過程。
點閱數36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3-09-27
Epinephelus bleekeri (布氏石斑魚)-資源代表圖
web Epinephelus bleekeri (布氏石斑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Epinephelus bleekeri(布氏石斑魚)俗名:布氏石斑魚、石斑、過魚、紅斑、紅點鱠、芝麻斑棲息深度:30 - 10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3.0-3.5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或微凹陷。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齒,兩側齒細尖,可向後倒伏。鰓耙數9-11+16-18。前鰓蓋骨後緣具2-9個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9-53;縱列鱗數99-104。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6-18;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或9;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截形或略凹。頭部及體側褐色、紅褐色或紫灰色,其上散佈許多橘紅色、金黃色或黃色斑點;背鰭及尾鰭上方1/3部位亦具上述之班點,尾鰭下方2/3部位則為暗色。幼魚則有7條不顯之暗帶,前2條在頸部,最後1條在尾柄上。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淺灘堆,棲息深度一般在30-100公尺間。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波斯灣,東至臺灣、印尼及澳洲北部等。臺灣澎湖海域有產。漁業利用:具經濟性之食用魚,亦可人工養殖。一般漁法以拖網及一支釣捕獲。清蒸食用佳。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5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山芙蓉-資源代表圖
web 山芙蓉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國小1-6年級
山芙蓉為落葉大灌木,為台灣特有種植物之一。植株高可達3-5公尺,全株表皮被綿密長毛;葉子為單葉互生,呈闊卵形至近似圓形;花朵於9-12月盛開,因時逢霜降節氣,卻不畏寒冷,故又名「拒霜」;而花朵於清晨初開時,為白色,日正當中時,轉為粉紅色,到了黃昏凋落前,則變為紫紅色,花色一日三變,故又稱為「三醉芙蓉」。果實為蒴果。
點閱數21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7-16
兒時記趣-紙飛機-資源代表圖
web 兒時記趣-紙飛機
李智能/教育網路中心國中7-9年級
我們這次主要目的是要觀察紙飛機在各種不同的因素下所飛行的距離長短,所以我們擬出了三大研究目的,並從中一一實驗。一. 研究機型的不同對飛行距離的影響二. 研究不同機翼長度對飛行距離的影響三. 研究機鼻重量的改變對飛行的影響四. 研究不同材質的紙對飛行距離的影響
點閱數355
下載數31
修改日期:2013-11-25
Diplophos taenia (帶紋雙光魚)-資源代表圖
web Diplophos taenia (帶紋雙光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Diplophos taenia(帶紋雙光魚)俗名:帶紋雙光魚、光魚、細雙光魚棲息深度:300 - 1594公尺形態特徵:體頗細長而側扁。口裂大,上下頜齒細小,腭骨具1列小齒,鋤骨及舌骨無齒。眼小,眼徑短於或略等長於兩眼間隔長。具鱗,但易脫落。背鰭短,具11-13根軟條;臀鰭延長,起點在背鰭基後緣,或稍後方,具61-72根軟條(通常為64-67);無脂鰭。脊椎骨數為91-98(通常為94-96)。發光器:下頜逢合處發光器(SO)1個;鰓被架發光器(BR) 10-13個;喉峽部最前端到胸鰭基底的腹面側發光器(IP) 15-19(17-18)個;胸鰭起點到腹鰭起點的腹側發光器(PV) 26-29(27)個;腹鰭起點到臀鰭起點的腹側發光器(VAV) 14-17(15-16)個;臀鰭起點到尾柄的腹側發光器(AC) 43-49+2=45-53(48-51)個;喉峽部最前端到尾柄的腹側發光器(IC) 101-113(975-100)個;側列發光器(OA) 80-95(61-93)個;側線發光器(LLP)91-99(94-96)個。體一致為銀黑色。棲所生態:大洋性中層魚類,一般棲息深度約在300-800公尺間,曾被發現於1594公尺深處,生態習性不甚清楚。覓食對象多樣,諸如小魚、甲殼類及頭足類等。地理分佈:分布於世界三大洋,臺灣發現於西南部海域。漁業利用: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Sardinella zunasi (錘氏小沙丁魚)-資源代表圖
web Sardinella zunasi (錘氏小沙丁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Sardinella zunasi(錘氏小沙丁魚)俗名:青鱗小沙丁魚、錘氏小沙丁、青鱗仔、鰮仔、沙丁魚、扁仔、扁鰮棲息深度:5 - 5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側扁,腹部略圓,具稜鱗,17-18+ 13-14個。脂性眼瞼發達,幾完全覆蓋住眼睛。口小,前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鰓蓋光滑;下枝鰓耙數51-54。體被細薄圓鱗,極易脫落;鱗片上之垂直條紋僅多且不中斷或上下對應條紋在中央部位重疊;鱗片後緣之小孔少於20個以下;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1片。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7-18;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18-19;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鰓蓋末緣具明顯黑斑。背鰭淡黃,前端基部不具黑點;尾鰭淡黃,上下葉不具黑緣,末端不具大塊黑斑;胸鰭淡黃;餘鰭淡色。棲所生態: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群游性。以浮游生物,如矽藻、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由日本南部至臺灣海域。臺灣分布於西部、北部及澎湖海域。漁業利用:產量高之經濟性魚種,全世界年產量在10,000-500,00公噸間,主要漁法為流刺網、圍網、焚寄網與拖網,主要漁期在夏秋之間。在臺灣多醃漬後出售,體型較小者,則多利用來製造魚粉供飼料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光的反射-資源代表圖
web 光的反射
蕭瑛旗/縣立南美國小國小3-4年級
光的反射
點閱數362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10-12-23
動畫影片區-影片-農業與環境-展區導覽C-資源代表圖
web 動畫影片區-影片-農業與環境-展區導覽C
NSTM教育雲計畫/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中7-9年級
動畫影片區-影片-農業與環境-展區導覽C
點閱數7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