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976
DOC在地課程-麻豆DOC~說說十二婆姐故事-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麻豆DOC~說說十二婆姐故事
臺南市麻豆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麻豆區培文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員透過課程,學會如何使用手機拍攝比較有質感的照片十二婆姐著裝完畢,請老師指導,要怎麼把婆姐拍得美美的哦~各位學員們,合照囉~
點閱數72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北投中心新村-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北投中心新村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北投中心新村為國防部指定保存的13處眷村之一,也是臺北市少數完整保留的眷村,更是全臺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村內眷舍與衛戍醫院、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相連,為國軍的精神專科醫院,眷村居民皆為醫院員工的眷屬,是融合北投特有的歷史、溫泉文化和生活記憶的保存區。中心新村於2011年登錄為聚落建築群,經臺北市政府與國防部合作修復,部分展示區現已開放參觀。這裡擁有全臺唯一的眷村溫泉公共浴室,保存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類型,見證北投地區的發展變遷。透過聚落保溫計畫,中心新村推動展演與教育活動,活化在地文化,延續北投多元豐富的社區故事。
點閱數6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萬春宮與藍廷珍-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萬春宮與藍廷珍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6年級
藍廷珍,清代名將,1721年奉命平定朱一貴事件,出征前恭請媽祖聖像隨軍來臺,成功平亂後奉祀於臺南大天后宮。1723年,他將媽祖迎至大墩街(臺中市),創建藍興宮,成為地方信仰中心,後發展為萬春宮。藍廷珍同時與張嗣徽拓墾貓霧拺地區,建立藍張興莊。萬春宮歷經乾隆、嘉慶年間整修擴建,成為臺中最具規模的媽祖廟之一。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而遭拆除,僅存小廟空間,媽祖被暱稱為店頭媽。1917年主辦七媽會振興地方,成為地方宗教與商業盛事。二戰後由地方士紳發起重建,至1975年大致完成。今日萬春宮仍保存多項歷史文物,見證臺中信仰與城市發展的歷史軌跡。
點閱數9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 - 見一座城 再現聖薩爾瓦多城-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 - 見一座城 再現聖薩爾瓦多城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5-6年級
1895年馬關條約後,臺灣由清朝轉交日本統治,隨後在日治時期和平島興建造船廠,聖薩爾瓦多城也因此消失於地平線。2009年,臧振華領導的臺灣考古團隊與西班牙CSIC的Maria博士合作,開展尋找聖薩爾瓦多城的國際計畫。由於建設活動的影響,考古團隊未能直接發掘聖薩爾瓦多城,而是選擇在堡壘附近的「諸聖教堂」進行挖掘。2016年,考古發掘工作中發現了3具歐洲人遺骸及1具原住民小孩甕棺。2019年,西班牙考古團隊再次受文化局邀請,與臺灣考古團隊合作,繼續研究與發掘。此次發掘確認了教堂遺址,並發現具有象徵意義的十字架,證實該地區從新石器時代到近代的多層次文化遺留。這些重要發現彰顯和平島在臺灣歷史中的關鍵地位,並為未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線索。
點閱數1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渭水驛站-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渭水驛站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日治時期,蔣渭水從大安醫院出發,以文化與社會改革為志,開啟了臺灣史上思想最奔放的新文化運動。渭水驛站位於大稻埕,鄰近蔣渭水創立的大安醫院舊址。大安醫院不僅是蔣渭水行醫之地,也是推動臺灣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據點。渭水驛站展出蔣渭水生平、臺灣民報與臺灣文化協會會報等珍貴史料,並透過4DViews蔣渭水影片與大安醫院袖珍模型等不同的展現方式,忠實呈現蔣渭水奮鬥歷程與生平故事。蔣渭水爭取民主與政治權益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們傳承與致敬。
點閱數9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北埔新姜天水堂-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北埔新姜天水堂
公共電視/公共電視國小5-6年級
北埔天水堂充滿著故事與在地發展有緊密的連結,順著石板路往前來到老宅的大門前抬頭看到很有歷史感的牌匾透露主人家的家族在落腳北埔前超過幾百年的遷徙。客家人注重堂號,會將祖先的發源地流傳下來,在建築老宅可見堂號,在這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格局,客家人稱雙堂屋,柱子以石頭為主要材質,柱子底部的南瓜造型也是客家風,南瓜也是金瓜,亦為多金,南瓜也多子多孫多福氣,在新竹一代多見如此的設計,這是傳統客家民居。姜家老宅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也被列為暫定古蹟,四合院的雙堂屋全台已經不超過十棟。北埔鄉姜家的老建物,一間間呈現不同時期的建築特色,也訴說姜家與北埔開墾發展的珍貴歷史,成為在地重要的觀光資源。
點閱數1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微電影工作營》—尋找客家的味道-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微電影工作營》—尋找客家的味道
竹苗數位機會中心/財團法人明基基金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橫山 DOC 和黎明技術學院合作,由陳名煒老師帶領學生拍攝《尋找客家的味道》紀錄片講述一位身上流著客家血液但不會說客語的戲劇系學生,透過向客家阿婆學習傳統米苔目製作工法,體驗客家、文化、美食及懷念的味道中找到自己的淵源歷史、族群及故事。
點閱數13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古文物介紹-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古文物介紹
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嘉義縣客家文化協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嘉義縣客家文化會館,彙集了早起懷舊的古文物及客家文化元素介紹,歡迎大家蒞臨參觀
點閱數15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紙塑神像-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紙塑神像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紙的應用對宗教藝術發展深具影響,自東漢蔡倫造紙術問世以來,紙製神像的工藝逐漸成形以替代原本的草紮神像,並早於泥塑、木雕、金銅等神像形式。紙塑神像工藝源於東漢皇室祭天儀式,後流傳於民間建醮與廟會慶典,惟因成品多於儀式中焚毀,導致技藝傳承困難。臺灣工藝師蔡爾容為傳承其父所學,投入失傳百年的脫胎換骨法,以傳統竹紙與天然糊料為基礎,歷經數十道工序,重現傳統紙塑神像臉譜,並拓展為文創商品。其技術為全球僅見,為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注入新生命,亦為紙塑神像工藝開創嶄新風貌。
點閱數10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歌仔戲後場音樂(林竹岸)-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歌仔戲後場音樂(林竹岸)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歌仔戲為二十世紀初由農閒歌謠自娛發展出小戲形式的老歌仔,隨時代與生態變遷發展出內台、廣播、電影、電視、外台、劇場等不同的表演型態,伴隨臺灣獨特歷史社會脈絡發展,是為近代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大眾文化及戲曲劇種,更是保存臺灣音樂、語言、表演、戲劇等文化元素的載體。而歌仔戲後場音樂為歌仔戲表演藝術不可或缺之一環,其編制分文場和武場,文場樂器組合以弦管樂器為主,用以配合演唱曲調,武場樂器則以打擊樂器為主,用以調節表演節奏及烘托舞臺氣氛。
點閱數2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