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13
v5650分工與貿易-資源代表圖
video v5650分工與貿易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分工與貿易
觀看次數352
修改日期:2019-12-09
筷藝生活-資源代表圖
web 筷藝生活
黃靜雯/中山國小國小5-6年級
本專題製作課程以「做中學」、「學中做」的精神,讓學生透過動手做進行木工創作的活動,從中學習木工工具操作、設計思考與應用科技的技能,培養學生思考創新並實踐的能力。此外,也藉由合作學習的歷程,學生共同探索創作的主題,增進社會互動的機會,培養學生「學習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點閱數344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9-11-17
茶葉的發展-資源代表圖
web 茶葉的發展
蔡佳妏/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由於台灣氣候適合茶葉的生長,特別是在台北石碇、深坑等地區,茶樹適宜溫暖濕潤氣候,年均溫攝氏17度至22度間,年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採摘前宜多雨,土壤以礫質黏土或黏質壤土的丘陵地最為適當,當時大多分布在台北、桃園、新竹、苗栗等丘陵地區。一般茶葉的分類是依據其製造過程中,發酵的程度之不同而區分為三類:未發酵茶(如綠茶) 、半發酵茶(如烏龍茶)、全發酵茶(如紅茶)等。本來台灣是從中國大陸進口茶葉,自清領初期引進種植之後,根據《淡水廳志》記載,1866年淡水海關有茶葉輸出的紀錄,由於當時各洋行的大力推薦,並與茶農採「契作」方式生產,很快台灣茶葉在歐美各國建立聲譽。1865年,英人德克(John Dodd)前來台灣,發現台灣北部茶業品質優良,並且地方適於生產,認為如能加以改進推廣,前途有無限之希望,乃於翌年創立Dodd & Co.(寶順洋行),試辦收買茶葉,為外人在台經營茶業之先驅。唯當時台灣所製茶葉,僅為粗製茶而已,必須運往福州或廈門加以精製。至1868年,德克在台北艋舺建置精製茶場後,始不必再運往福州或廈門精製,此為台灣精製茶之濫觴,亦為外國資本在台灣建立廠行,長期從事茶葉經營之始。烏龍茶的主要市場是美國,寶順洋行曾於1869年以帆船兩艘載茶284、133磅,逕運美國紐約,大受歡迎,此為台灣茶直接輸出國際市場之嚆矢。於是台灣茶身價大增,外國商人遂接踵而來此設立廠行,從事經營。在美國市場上,這些由廈門輸出的台灣茶,因為品質佳,成為由福州輸出的福建茶難與匹敵的競爭者,例如1876年由廈門輸出46000箱的台灣烏龍茶,而從福州僅輸出了4500箱烏龍茶到美國。淡水的開港通商,吸引了自各國湧來的洋行外商,他們將交易市場擴展至北美、歐洲,使大稻埕從地域性商品集散地,一躍而為國際貿易的一站。當時各國的洋行富商,都沿著河岸分佈。劉銘傳在1885 年任台灣巡撫前後,便考慮外國勢力的進入及台灣貿易重心北移的趨勢,劃定大稻埕的淡水河沿岸為外國人居留區,並改善貨運、碼頭設施及電力通訊等,奠定大稻埕商業繁榮的基礎。
點閱數758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10-06-08
當國王想變高-宮廷禮儀高跟鞋的起源-資源代表圖
web 當國王想變高-宮廷禮儀高跟鞋的起源
顏汝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歐洲鞋子的起源,最遲在希臘羅馬時代的人們,已有穿鞋(下層民眾則不穿鞋)的習慣,當時大多數人,不論男女,出門皆穿涼鞋。到了中世紀時,流行的鞋子樣式為「尖頭鞋」、「尖嘴鞋」,特徵是鞋尖非常長,鞋尖愈長者則表示穿著者的身份地位愈高。有趣的是,有些人為誇耀自己的身份地位,將鞋尖不斷伸長,使得走路十分困難,因此在鞋子上連有一扣環,用手拉著以便於行走。進入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男性流行穿方頭鞋,但在有錢人家的婦女、朝臣、妓女中也流行「高底鞋」。這種鞋子據說是從土耳其傳入,特徵是超平、高底,最初流行於16世紀時的義大利,後來在英、法等國也開始流行,甚至出現鞋底高度高達18英寸(約45.72公分)。基本上穿這麼高的「超平」鞋子,並不適合走路,往往需要別人攙扶。在此情形下,使得有人想改善這種鞋子的缺點:「如何能維持高度,但又不致於如此笨拙?」這個構想,為16世紀初一位不知名的義大利設計者完成,成為日後高跟鞋的起源。
點閱數446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6
傳統技藝-燈籠工藝-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燈籠工藝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燈籠為中國傳統燈具之一,其使用歷史悠久且廣泛,早期多作為實用照明工具,隨佛教東傳而漸受重視,並逐漸演變為富含文化與藝術內涵的裝飾物。南北朝時代已有壁上掛葛燈籠之記載。至明清時期,燈籠種類繁多、應用廣泛,遍布於官方及平民建築中,並與歲時節慶、人生禮俗等傳統文化活動密不可分。在年節、迎神賽會、宗教祭典中,燈籠扮演著溝通神人、表徵祈福的象徵角色。即使歷經日治時期與戰後社會變遷,燈籠的懸掛、遊行活動,以及花燈的製作展覽、競賽等,依然在各地持續舉行,尤其宮廟、宗祠仍常見懸掛各式傳統燈籠。燈籠製作工藝源遠流長,講求技藝傳承與手工精緻。其常見型制可分為桶形、蛋形、柑形、鼓形等類型。製作過程融合竹編、裱褙、書法、彩繪等多種傳統工藝,步驟包括選材、燈架組裝、糊紙或裱布、表面漿化與彩繪裝飾等,每一環節皆需細緻手工與美感判斷。部分地區更發展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燈籠樣式,如可開合的傘式燈籠即為福州式流派代表,兼具實用與藝術性。
點閱數5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人活動 - 吉備真備-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人活動 - 吉備真備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史載吉備真備於玄宗開元五年入唐,在長安學經史、名刑、算術、陰陽、曆道、天文……等,窮涉眾藝,回國時帶唐禮一百三十卷、大衍曆一卷。後出任孝謙天皇之侍講,後官至右大臣,以出身卑賤而居高官,為當時少見之事。
點閱數390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1
氣候變遷-10 水資源安全-資源代表圖
人類為維持生計、人類福祉和社會經濟發展,並確保免受水媒傳播汙染及與水有關的災害,及保護生態系統,藉此保障能永續獲得優質用水及區域和平。
觀看次數157
修改日期:2024-01-18
DOC在地課程-吳晉淮音樂故事館紀念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吳晉淮音樂故事館紀念影片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台灣歌謠音樂家吳晉淮世居柳營火燒店,他不僅是台語歌星,更是台灣歌謠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生平創作了兩百多首歌曲,包括至今仍膾炙人口、許多後輩歌星傳唱的《關仔嶺之戀》、《暗淡的月》、《可愛的花蕊》、《月娘半屏圓》、《五月花》、《船上月夜》、《冰點》、《情人的腳步聲》、《愛情的力量》、《恰想也是你一人》、《你愛相信我》、《阿爸原諒我》、《嫁不對人》、《不想伊》、《講什麼山盟海誓》、《六月割菜假有心》等歌曲。柳營數位機會中心於105年與遠東科技大學圓夢團隊合作,製作吳晉淮音樂故事館紀念影片,期許為柳營文化典藏盡一份心力。
點閱數16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認識我的家鄉-三重-資源代表圖
web 認識我的家鄉-三重
黃意雯/市立三重國小國小3-5年級
居住在三重的小朋友,你對三重了解嗎?請透過觀察地圖,找出三重有哪些交通設施、休閒設施、名勝古蹟...
點閱數1090
下載數81
修改日期:2011-12-16
五福宮.聖蹟亭.長流美術館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五福宮.聖蹟亭.長流美術館學習單
余俊霖/縣立海湖國小國小4-5年級
五福宮.聖蹟亭.長流美術館學習單
點閱數480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