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58
探索二崁陳家古厝-資源代表圖
web 探索二崁陳家古厝
謝幸芳/澎湖縣立內垵國小國小5年級
影片、簡報、新聞報導資料及學習單
點閱數743
下載數15
修改日期:2018-12-24
許義魚酥-資源代表圖
web 許義魚酥
曾清碩/市立新興國小國小1-6年級
許義魚酥的老闆是一個認真努力工作的人,我們去訪談時,他還在整理店內的魚酥,可見他多麼希望把許義這間店經營好,店裡所有的人都忙進忙出的,外面的遊客一大圈等著買魚酥,生意真好,老闆待人親切,而且魚酥真的很好吃,生意好不是沒有原因的。
點閱數305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1-10-26
文化保存-大楊油庫-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大楊油庫
文化部/文化部國小5-6年級
位於臺中清水區的大楊油庫,為美軍於1966年依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所建,服務越戰期間清泉崗基地所需油料,總占地約16公頃,共設七座大型油槽。油料由高美海域透過地下油管輸送至油庫,設計精密,具備完整防溢堤與加壓系統。越戰結束後油庫閒置,2000年面臨拆除危機,由臺中縣文化局、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及民眾發起募款保留行動,成功購回最後一座油槽。2014年,大楊油庫正式公告為歷史建築。它見證了冷戰時期臺美軍事合作,也展現民間力量對文化資產保存的堅持與創意,成為臺灣地方文資保存的典範。
點閱數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鹽田采風-資源代表圖
web 鹽田采風
蘇建誠/新市國小國小1-6年級
鹽田環境介紹 解壓縮以後,開啟index.html
點閱數316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22-02-14
男俑-資源代表圖
web 男俑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三彩不僅女俑形象各異,風彩各不相同,連男俑也各有特點:文官溫文恭謹,風度儒雅;武士雄壯威武,叱吒風雲;狡吏奸詐卑劣,玩弄權術,胡人深目高鼻,卷髮鬚髯。不管是哪一種身份的男俑,個個形象鮮明,生動傳神。
點閱數2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各地出土唐三彩特點-資源代表圖
web 各地出土唐三彩特點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世界各地出土的唐三彩有兩個特點:全部是中、晚唐?品;這時三彩在唐朝基本上已經不作隨葬明器,全部是生活用具,不見俑或其他動物造型,只有壺、碗、盤、爐、罐等幾種。
點閱數2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文化保存-脈 基隆公共運輸第一把交椅-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脈 基隆公共運輸第一把交椅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自1895年起,日本在台灣殖民,基隆港的建設逐漸發展為現代化的港口城市,並吸引大量日本人進駐,特別是在基隆港建設期間。新開通的馬路,尤其是中正路,解決了交通問題,成為商業發展的重要軸線,吸引了不少日本商人選擇在此地建設住宅與商業設施。流水伊助,作為基隆當地知名的企業家,於1921年創立流水馬車,最初提供基隆火車站至八尺門的馬車服務,並於1925年轉型為公共汽車業務,改名為流水巴士社。至1936年,該公司更名為基隆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並在次年被基隆市政府收購。流水家族與基隆的發展息息相關,並且在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前,已深深植根於基隆的社會與經濟脈絡中。
點閱數14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水金九地質特色-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水金九地質特色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國小5-6年級
金瓜石與九份,曾被譽為東亞第一貴金屬礦山,埋藏於地底下的不只有金礦與銅礦,更有種類繁多的礦物與岩石。全台灣擁有300多種礦物,在水金九地區就能找到110多種,如此得天獨厚的地質環境,如何形成的呢? 金瓜石與九份的古老岩層為一千萬年以上的沉積岩,有含媒頁岩及含有海相化石的砂岩,三百萬年前造山運動使地層傾斜折曲,一百萬年前琉球海槽張裂,使地層多處發生正斷層活動 。在大金瓜、 小金瓜、 茶壺山、 第一長仁、 牛伏、燦光寮山等地,形成我們所看到多變且美麗的礦物族群,由於受矽化作用的岩石與火成岩,較一般岩體堅硬 經常年的風化作用逐漸裸露於地表,鍛造出今日金瓜石地區獨一無二的礦石山峰。水金九(相似於閩南語讀音「美很久」) 位在台灣新北市瑞芳區的三個地區,「水湳洞」、「金瓜石」與「九份」。
點閱數17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河川利用的變遷及未來展望是什麼?-資源代表圖
河川利用的變遷及未來展望是什麼?
觀看次數69
修改日期:2024-12-16
文化保存-mai-asang kasing佳心舊部落-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mai-asang kasing佳心舊部落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花蓮縣卓溪鄉的佳心舊聚落,是日治時期集團移住政策前,布農族人生活的地區。自日治時期至戰後文獻記載,布農族傳統的生計模式是以山田燒墾為主的旱作,諸如小米、蕃薯、玉米、山芋、旱稻等作物。當時,該地族人先是受到總督府的鎮壓,後來在實施集團移住政策後被迫遷移。戰後,這片區域被劃編為國有林班地,並於1985年劃設為玉山國家公園。佳心舊社的地景保存了下來,保留了布農族人遷徙前的聚落型態與土地利用方式,深刻地體現了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依存的定著地景。目前政府實施相關計畫,目的在於保存這些傳統技術,如石板屋的搭建技術,讓後人得以傳承祖先們走過的足跡。
點閱數7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