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13
再造歷史現場-礦山藝術季徵件─青年策展人版-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礦山藝術季徵件─青年策展人版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礦業遺址是共同的記憶,山城紋理是彼此的資產,生活情境有人們的溫度,希望透過民國109年(2020)舉辦的礦山藝術季,將藝術與遺址進行融合,因此廣發邀請,希望藝術家們熱情參與水金九地區的礦山藝術季,將礦山藝術季獻給這座山城,也獻給當下生活的我們。
點閱數2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礦山藝術季官方宣傳影片─來自礦山的邀請-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礦山藝術季官方宣傳影片─來自礦山的邀請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礦業遺址是共同的記憶,山城紋理是彼此的資產,生活情境有人們的溫度,希望透過民國109年(2020)舉辦的礦山藝術季,將藝術與遺址進行融合,因此廣發邀請,希望藝術家們熱情參與水金九地區的礦山藝術季,將礦山藝術季獻給這座山城,也獻給當下生活的我們。
點閱數24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1900年黃玉階等士紳組成「台北天然足會」鼓吹台人放足-資源代表圖
web 1900年黃玉階等士紳組成「台北天然足會」鼓吹台人放足
杜曉惠/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900年,黃玉階首先倡組「臺北天然足會」。其後,各地有識之士紛紛成立「解纏會」、「斷髮會」或「風俗改良會」,以身作則,鼓吹放足斷髮。十餘年間,逐漸掀起熱潮。接著,總督府趁勢利用保甲制度,全面推動放足斷髮,在警察監督下,保正、甲長至各戶調查仍保留纏足辮髮人數,限期實行放足斷髮,或舉辦集體放足斷髮大會、慶祝會等,以倡導改革風氣。最後,達到普遍放足斷髮的目標。黃玉階先生,生於1850年,台中梧棲人,32歲來到台北大稻埕,是台灣第一位領取漢醫執照的人。他反對纏足,認為那是不健康的,所以提倡「天然足會」,也發起「斷髮不改裝」運動,是推動台灣現代化的功臣之一。1900年,受中、日社會新氣象之刺激,以及日本官民之鼓勵,有「台北天然足會」之成立,號召社會中、上階層入會,以身作則,倡導解放纏足,惟進展甚緩,至1905年仍有三分之二的女子纏足,放足者僅占纏足者的1.1%。
點閱數37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7
Climate Change-22 High Temperature Adaptation-資源代表圖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eat waves on the human body, learn and be able to implement appropriate coping behaviors, such as: turning on the air conditioner at the right time, replenishing water, avoiding going out at noon and taking protective measures when going out.
觀看次數191
修改日期:2024-02-06
文化保存-蟾蜍山煥民新村(2)-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蟾蜍山煥民新村(2)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蟾蜍山聚落位於新店溪畔,鄰近臺大公館商圈,是軍眷、農試所眷戶與城鄉移民共同築居的山城。區內保存清代水利設施、日治農業研究佈局、中美協防軍事地景及完整的空軍眷村煥民新村,是目前全台唯一的完整保留的空軍眷村,展示了該地區在不同時期中發展的軌跡。基於其豐富的自然環境以及歷史脈絡,於2016年登錄為臺北市文化景觀。聚落內仍有140戶居民及8棟歷史建築,展現活的文化資產價值。經社區與公部門協力推動,完成保存計畫、口述歷史與修復工程,並於2020年成立蟾蜍山大客廳,推廣生態學習、都市農藝及眷村文化,活化蟾蜍山的多元生命力。
點閱數6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社會科數位課程 - 曾文水庫-資源代表圖
video 社會科數位課程 - 曾文水庫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小5-6年級
曾文水庫位於嘉義縣與台南市交界的柳藤潭峽谷,集水區在曾文溪上游的大埔溪上,是台灣最大的水庫與湖泊,滿水位面積17.14平方公里,也是台灣面積最大的水庫,興建目的主要為提供嘉南地區灌溉用水,另具發電、防洪和觀光功能,是多目標利用的水庫。其實八田與一在提出建造官田溪埤圳時,就已經知道烏山頭水庫的水沒有辦法完全供應嘉南平原,因此還特別聲明要搭配三年輪作,更曾建議在曾文溪的柳藤潭建造水壩以增加供水,不過因戰爭的關係才無法實現這個構想,巧合的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灌溉水源越來越不足,台灣省水利局開始規劃在曾文溪上蓋水庫,最後選擇的地點就是柳藤潭,卻也足以證明嘉南大圳的設計規劃有著先進於時代的概念。1959年由台灣省水利局著手規畫建築新壩,大壩採用土石壩設計,1967年10月31日曾文水庫動工,包括2條導水隧道、上游擋水壩大壩、溢洪道、地下電廠等主體工程。曾文水庫除了接續嘉南大圳灌溉重任,並供給公共與工業用水之外,也提供了大型水力發電效益,水庫工程附帶的水庫式發電廠興建作業也在1973完工並委託台電公司代管營運,負責發電廠及大壩機電設備運轉維護。曾文水庫工程是政府遷台以來,繼石門水庫後所推動的巨大水利工程也是國人自辦的第一項重大水利工程,首次由經濟部與中興工程顧問設計監工,榮工處獨力承造。曾文水庫在歷經多年來的泥沙淤積、再加上八八風災的肆虐,新啟用的防淤排砂隧道為水庫帶來新的希望。影片詳細記錄曾文水庫的歷史、珍貴的畫面完整呈現。影片製作人:曾元一 監製: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顧問群:倪惠姝、鄭郁邦、梁蔭民攝製: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導演:黃義傑 攝影:楚門給令企劃文案:王妃靚
觀看次數70
修改日期:2024-11-04
社區傳統產業簡介-紫菜篇-資源代表圖
web 社區傳統產業簡介-紫菜篇
張文彬/澎湖縣立赤崁國小國小6年級
影片、簡報、新聞報導資料及學習單
點閱數533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8-12-24
進入藍色清真寺-資源代表圖
web 進入藍色清真寺
林靖淑/縣立九芎國小國小3-5年級
介紹土耳其藍色清真寺
點閱數203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1-09-28
田頭田尾土地公-聚落形成-資源代表圖
web 田頭田尾土地公-聚落形成
葉慧雯/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土地公是掌管土地和農業豐收的神明,和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活動的漢人,關係密切,漢人移民到臺灣後,把原鄉的信仰也帶來臺灣,在開墾及興修水利的過程當中,祁求土地公的「保庇」,是一件普遍亦重要的事情。全臺灣最多的神祇,非土地公莫屬,而我們也能從土地公廟的分布,觀察到漢人最初聚落的形成。
點閱數526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0-06-01
邵族神話傳說-資源代表圖
web 邵族神話傳說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一)日月潭逐鹿邵族人說他們的祖先原來住在阿里山,也有另外一說,說是原來住在台南府城附近。在很久很久以前,邵族的一隊獵人在山中打獵時,發現了一隻肥碩的大白鹿,大夥兒於是驅趕著獵狗,一路翻山越嶺地追大白鹿,邵族祖先在追逐白鹿進入深山後,沿路在樹林上以獵刀削下一片樹皮做為路標記號,追了好幾天正當大家精疲力盡時,看到眼前竟然展現出一片湖光水色,邵族人追逐的那頭白鹿走投無路,衝入了湖泊之中,一路奔逃的熱蹄被冰冷的湖水一凍,更是僵硬難動了。邵族祖先獵得了白鹿之後,白鹿紅色的血和內臟吸引來多得數不清的魚類爭食,隨行的長者族人把撈得的魚類謹慎地先試食一番,不但沒有中毒,而且發現湖中的魚群美味可口到極點,其後才允許成年的族人食用。大家真是高興極了,湖泊區不但景色優美怡人,而且湖中有那麼多取之不盡的魚類,這真是上天賜給族人安居的好處所,於是趕緊循著削下樹皮的記號回到原社去帶來族人,從此邵族就在日月潭定居下來,日月潭變成了他們的故鄉。(二) 祖靈籃(公媽籃)的由來邵族人剛來日月潭定居的時候,頭人的妻子懷孕生子,生下的是一黑一白的孿生兄弟,這在當時是件大大不祥的事情,於是頭人把黑嬰丟到潭中淹死。第二天夜裏頭人夢見被丟棄到潭中的黑嬰來託夢說:「今我已死,此後全族每戶人家都必須以一籃置放祖先的衣飾,作為祖靈的居處而供奉之,不得有誤,否則將有大禍。」次日,頭人將此事告知族人,大家都非常驚恐,於是每家都準備一只籃子,內置祖先衣服和飾物,作為祖靈的象徵,此後族人遇有重大事情,都以祖靈籃做為祭告求佑的對象,而族人也因此享有平安、健康且衣食無缺的生活。
點閱數798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1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