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304
112年彰雲嘉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隊-北港老街藝陣古蹟巡禮-資源代表圖
雲林縣北港鎮曾是早期漢人移民進入臺灣的城鎮,數百年來,漢人移民文化及媽祖信仰衍生豐富多元的信仰文化、廟宇建築藝術、文武藝陣及民俗,例如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國定古蹟朝天宮;因保存江清露、陳壽彝、葉金池三位重要匠師作品,表現北港地域的民間藝術流派特色的縣定古蹟鎮安宮;連結北港地區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的集雅軒;保存北港唯一僅存甕牆及見證暗街仔之發展歷史的北港工藝坊等。透過建置北港老街藝陣古蹟巡禮數位走讀教材,藉由走讀北港老街,讓學童能夠認識承載常民生活記憶,對在地居民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的場域。
觀看次數1666
修改日期:2024-01-18
能源資源永續利用-05 節能行動-資源代表圖
可在生活中實踐的節能行為,如:隨手關燈、使用省電家電及搭乘大眾運輸等。
觀看次數210
修改日期:2024-01-18
氣候變遷-01 自然因素-資源代表圖
video 氣候變遷-01 自然因素
因材網國小3-4年級
一般指的是氣候條件、地理變化、自然災害和海陸位置等因素造成,例如颱風、嚴寒、蟲災。
觀看次數195
修改日期:2024-01-18
再造歷史現場-沙灣世紀風華延伸閱讀 05 亨利幼稚園的神父口述歷史-資源代表圖
基隆與山、海關係密切,城市記憶皆環繞在此,城市發展更是由基隆為港而起。和平島因其地理位置自大航海時代便作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門戶,擁有豐富文化與地景資源。沙灣地區亦因海權列強的到來漸趨昌盛,成為基隆軍事與城市休閒要地。但19世紀末的築港工程,造成海岸人工化,戰後的港區管制進一步斷裂城市與海的關聯,也讓山與海的密切關係越來越遠。為了再次重現基隆山海地景,將城市生活帶回港邊,發展出「找到山、海、記憶」的願景,並採用以下策略:(1)保全考古遺構、自然海岸、關鍵視域(廊)。(2)以歷史資源為據點,整合可及街區與公有地為「策略發展地區」。(3)以港公司、中油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共同營造基隆山海城市的魅力。(4)建置山海聯通歷史散步路徑與智慧導覽系統。(5)結合考古發掘基地,籌建展現基隆大航海標記的博物館,建構與世界的對話基地。(6)以大沙灣為選址核心,籌建展現城市現代化博物館,打造城市歷史新亮點。 相關子計畫包括: 1、沙灣地區暨太平輪紀念碑歷史調查研究及敘事空間整合計畫—蒐集沙灣地區歷史發展的史料,進一步將歷史敘事轉化為故事文本,讓更多人了解沙灣地區的歷史。 2、沙灣地區影像拍攝暨出版計畫—40分鐘正片加50分鐘衍生閱讀,分別爬梳大基隆及沙灣歷史,及深入地方挖掘關於沙灣地區常民的生活現場。 3、基隆沙灣地區歷史場景再現共識凝聚策展計畫—希望在市民之間創造可發酵為凝聚力的話題,形成沙灣新願景的共識。因此規劃一系列活動,包括港市生活採集—邀請職人分享其角度所看見的基隆樣貌,為基隆未來的生活滾動出更多的想像、尋找快樂園—重現沙灣地區不同時代,人與空間、環境互動方式的不同樣貌,如設置浴池、海港辦桌、咖啡與酒吧市集、音樂舞蹈表演、互動式劇場、山海巴士—以公車為交通工具,穿梭串連各歷史場景。 4、沙灣地區數位攝影測量計畫—針對沙灣地區空拍攝影測量與重點古蹟、歷史建築物3D雷射數位掃瞄,以作為文化價值推廣合及虛擬實境多媒體資料建置的重要基礎。
點閱數21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大大溪計畫概念展—生活未來式》-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大大溪計畫概念展—生活未來式》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大大溪計畫」由大溪出發,但超越大溪的生活場景,將大溪打造成生活、生產與生態三合一的新經濟活動場域,從在地歷史文化出發,加上藝術、生態、休閒農業,到健康促進、銀髮樂居,在民眾豐富多元的日常行動中,共同書寫大溪生活未來式。本計畫串連大溪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各項子計畫,民國108年(2019)12月13日至民國109年(2020)1月5日於木博館武德殿、建城商行、大嵙崁故事館、創生基地預定地和普濟路沿線展出。 主展場主題分為生活—住大溪、傳承—源大溪、永續—養大溪、社會參與—串大溪、再生—興大溪、創新—鮮大溪六個子題。「住大溪」述說大溪的市場文化與地方記憶,展現大溪人的生活百態。「源大溪」介紹地方家族的故事,包含「李騰芳古宅」及「全昌堂」中藥房;此外,傳統工藝的傳承將由新世代延續大溪文化DNA。「養大溪」呈現大漢溪流域生活公園的願景,讓大溪的水再度進入生活、融入文化。「串大溪」以不老職人系列活動展開交流,讓身懷不同經驗、知識及技藝的長輩們,展開快樂的分享行動。「興大溪」將大溪擁有的豐富歷史文化資產,導入藝術設計或轉為知識經濟等方式轉化再生。「鮮大溪」凝聚大溪創生的力量,將以巧思、創意、設計帶來的新活水滋潤大溪這塊土地。 配合六大子題另外又規劃五項街區活動:「時空穿越,旅人帶路」、「享旅行,享合匯」、「暖心花瓶DIY」、「蘭室百年物語穿越1920」、「迷走神農庄」,帶領民眾以導覽、手作、音樂會、腳踏車輕旅行等方式探索大溪的美好。
點閱數23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虎尾眷村聚落 — 建築群建國一村第一期景觀工程-資源代表圖
己棟與戰備水池—眷村地景風貌重現景觀工程,以一村己棟眷舍遺構為核心,在維持眷舍空間紋理下,結合設計創意,重現眷舍空間及特殊戰備文化地景,創造眷村新意象,目的在於建立聚落保存再發展示範區,進而促進民眾親近眷村文化資產,達到初步教育推廣意義。
點閱數14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沙灣世紀風華延伸閱讀 03 消失的大沙灣海水浴場口述歷史-資源代表圖
基隆與山、海關係密切,城市記憶皆環繞在此,城市發展更是由基隆為港而起。和平島因其地理位置自大航海時代便作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門戶,擁有豐富文化與地景資源。沙灣地區亦因海權列強的到來漸趨昌盛,成為基隆軍事與城市休閒要地。但19世紀末的築港工程,造成海岸人工化,戰後的港區管制進一步斷裂城市與海的關聯,也讓山與海的密切關係越來越遠。為了再次重現基隆山海地景,將城市生活帶回港邊,發展出「找到山、海、記憶」的願景,並採用以下策略:(1)保全考古遺構、自然海岸、關鍵視域(廊)。(2)以歷史資源為據點,整合可及街區與公有地為「策略發展地區」。(3)以港公司、中油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共同營造基隆山海城市的魅力。(4)建置山海聯通歷史散步路徑與智慧導覽系統。(5)結合考古發掘基地,籌建展現基隆大航海標記的博物館,建構與世界的對話基地。(6)以大沙灣為選址核心,籌建展現城市現代化博物館,打造城市歷史新亮點。 相關子計畫包括: 1、沙灣地區暨太平輪紀念碑歷史調查研究及敘事空間整合計畫—蒐集沙灣地區歷史發展的史料,進一步將歷史敘事轉化為故事文本,讓更多人了解沙灣地區的歷史。 2、沙灣地區影像拍攝暨出版計畫—40分鐘正片加50分鐘衍生閱讀,分別爬梳大基隆及沙灣歷史,及深入地方挖掘關於沙灣地區常民的生活現場。 3、基隆沙灣地區歷史場景再現共識凝聚策展計畫—希望在市民之間創造可發酵為凝聚力的話題,形成沙灣新願景的共識。因此規劃一系列活動,包括港市生活採集—邀請職人分享其角度所看見的基隆樣貌,為基隆未來的生活滾動出更多的想像、尋找快樂園—重現沙灣地區不同時代,人與空間、環境互動方式的不同樣貌,如設置浴池、海港辦桌、咖啡與酒吧市集、音樂舞蹈表演、互動式劇場、山海巴士—以公車為交通工具,穿梭串連各歷史場景。 4、沙灣地區數位攝影測量計畫—針對沙灣地區空拍攝影測量與重點古蹟、歷史建築物3D雷射數位掃瞄,以作為文化價值推廣合及虛擬實境多媒體資料建置的重要基礎。
點閱數1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民國109年(2020)10月已完成科技重建海燃廠區(基地A)的生產情境,原規劃民國108年(2019)即透過還原民國34年(1945)新竹六燃廠全區歷史場景的3D模型,讓外界充份了解新竹六燃全區超過200公頃的實景風貌,惟期程緊湊及廠區量體甚鉅,故僅先以新竹支廠廠區為主體發包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3D點雲掃描建模及動畫影片製作案,讓民眾能夠透過現代科技視覺化的3D呈現了解新竹支廠的生產及克難生活情境。
點閱數23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漁會正濱大樓】—「歷史建築漁會正濱大樓修復再利用工程紀錄片」預告-資源代表圖
建物結構於修復前狀況尚可,但因長期漏水,造成許多區域出現鋼筋鏽蝕、保護層脫落的狀況。其中又以二樓頂板及一樓柱體最為嚴重,不僅結構主筋局部膨脹、外露,部份箍筋亦已鏽蝕斷裂,許多柱體表面的粉刷層均出現垂直向之長條裂縫,樓板底面粉刷層也有大面空鼓與局部崩落之情形。外部構造部分,壁面磚受長年日照、海風及雨水侵蝕,背側黏結層局部受損,出現多處空鼓,面磚脫落的範圍也日趨擴大,尤以開口部周邊區域最為明顯。外牆、雨庇、屋簷、煙囪及天溝等區域,則有大面的不當植生附著,且部分植生根莖粗壯,對結構有所威脅。 外部門窗方面,有部分原有木窗整扇拆除改為鋁窗,或以紅磚將開口不完全封實之情況,部分外部門窗雖然原有樣貌保存完好,但木作構件因蟲蟻蛀蝕或木材腐朽,嚴重損壞無法使用。建物北面及西面,則有數座外部門窗於民國102年(2013)火災時遭到破壞,暫時使用角材及塑膠瓦楞板進行封閉。有別於室外窗狀況,室內門窗的原貌保存狀況甚佳,現有木製門窗多為創建時所設。雖然其木作門窗及門扇多有損壞、遭白蟻蛀蝕或局部改修,但整體留存之門窗式樣相當多元,原有構法也完整可辨,少有整扇佚失或更為近代鋁門窗之狀況,有利於修復工作之推展。 修復工程以「保存完好之空間與構造形式,恢復其原貌」為原則,包含:假設工程、拆除及解體、結構及補強、地坪整修、壁體整修、屋頂整修、門窗工程、裝修工程、廁所工程、機電工程等主要項目。以原有材料及工法進行構造本體之修復,並整合現代技術及原材料處理結構弱點之補強。修復工程已於民國110年(2021)4月竣工。
點閱數21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2020神工傳藝北港百年藝鎮巡迴展宣傳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2020神工傳藝北港百年藝鎮巡迴展宣傳影片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2020北港百年藝鎮巡迴規劃設置案「神工傳藝」策展構想,是以「發現歷史再現歷史發揚臺灣精神」為主題設計,其宗旨以「在地人文、產業導入及永續發展」為概念。 為使北港藝師的光輝能夠走出雲林並受到其他縣市之矚目,規劃以介紹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北港進香等信仰衍生而出的陣頭、工藝、表演藝術為核心主軸,具體展品展示為輔助,建構出媽祖文化中各種藝術價值以及活動細節,呈現種多元面向的北港百年藝鎮風華,讓其他縣市的民眾能看見北港豐厚的文化底蘊。展覽邀請「蕭青陽工作室」—大俠「蕭青陽」老師擔任策展人,分別於北中南合計舉辦4場展覽。各場次展覽資訊如下:(1)雲林場:民國109年(2020) 4月11日至4月29日於北港文化中心。(2)臺中場:民國109年(2020) 6月13日至7月22日於文化資產園區。(3)臺北場:民國109年(2020) 8月13日至8月26日於華山文創園區。(4)高雄場:民國109年(2020) 10月16日至12月27日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點閱數2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