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7
【VR360數位走讀】宜蘭縣-蘇澳港-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宜蘭縣-蘇澳港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蘇澳港位於台灣東北部,雄踞在蘭陽平原的蘇澳灣內,是一個地理形勢十分優良的海港,北距基隆港50海浬,南距花蓮港40海浬,有北迴鐵路直達台北和花蓮,另有臺9公路和濱海公路分別通往台北和基隆,交通四通八達,港區對外聯絡道路方面,由蘇澳鎮特一號公路及蘭陽第二隧道聯絡方便,使貨物運輸更順暢,提供航商貨主更便捷的服務,因此蘇澳港是基隆港的最佳輔助港,更帶動蘭陽地區的經濟繁榮,也是移山填海而成的十年建設奇蹟。蘇澳港有個傳說中的風景-「蘇澳蜃市」,「蘭陽八景」之一,由於港面寬闊,當春夏間海面風平浪靜之時,船舶市廛(城市中的商店)倒影入海,反映空中,幻為樓閣,宛如神仙境界,而夕陽西下時從高處俯瞰整個港區,夜色低垂反映漁火點點,也是另一蘇澳著名美景。若想飽覽這等美麗港澳景色,則有幾個絕佳據點:從蘇花公路或砲台山上俯視,便可見到蘇澳港南北兩側的長岬,似螃蟹的兩隻大螫;還有港口旁的七星嶺,沿步道而上至高處,向南可俯視港灣壯麗,向北則可遠眺海中龜,近窺蘭陽平原秀麗風光,視野遼闊,景色宜人。
觀看次數73
修改日期:2024-11-19
【VR360數位走讀】新北市-九份黃金瀑布-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新北市-九份黃金瀑布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黃金瀑布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金水公路旁,慢慢走到黃金瀑布,映入眼簾的是湍波流水經金黃岩石向下流竄的景象。黃金瀑布跟陰陽海一樣,都是大自然細膩的傑作。九份地區因為多雨,雨水滲入礦坑表層裂隙成為地下水後,與黃鐵礦及硫砷銅礦接觸,產生化學反應,使水流呈現金黃偏橘的顏色。當地下水再流到地表與空氣接觸,造成流經的地方氧化,形成了岩石表面厚厚的一層鐵鏽沉澱,而富含礦物的水流入海中,則形成「陰陽海」的夢幻美景。
觀看次數103
修改日期:2024-11-19
【VR360數位走讀】宜蘭縣-南方澳漁港-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宜蘭縣-南方澳漁港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南方澳漁港位於蘇澳港南側,是臺灣沿海及近洋漁船的重要基地,漁獲量極豐,為臺灣三大漁業重鎮之一。是一個三面環山的天然良港,原本是個離岸島,因砂石堆積與陸地相連而成陸連島,形成天然屏障,舊名「南風澳」即是早期漁船躲避南風靠岸之處,漁業發達。因位於蘇澳灣內側,又有商港防波堤為屏障,港內水域安全穩靜,平時利用漁船眾多,依民國99年統計資料,設籍漁船已達746艘,超出本港正常容量甚多,港內漁船停泊狀況甚為擁擠,平時影響卸魚補給等作業至為嚴重,每逢颱風期或惡劣天候,附近海域作業之外地漁船,更湧進避風,漁船遍滿泊地,甚至已到無法活動之地步,須商借蘇澳商港部份碼頭應急。南方澳漁港周邊除在航道東側之豆腐岬風景區可提供遊客賞景外,並可於港區內從事魚貨購買及海鮮餐飲等活動,其主要活動區域主要為南寧魚市場及第一船渠周邊的海產店;此外,每年11月鯖魚盛產季節,於南方澳漁港舉辦「鯖魚祭」系列活動,以推廣鯖魚產業及促進地方產業發展,讓南方澳文化與鯖魚文化充分結合,藉以推動觀光、推動鯖魚以及帶動地方相關產業。
觀看次數83
修改日期:2024-11-18
【VR360數位走讀】宜蘭縣-鳩之澤多望吊橋-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宜蘭縣-鳩之澤多望吊橋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多望溪為太平山區的重要河流,在海拔520公尺處與溫泉區交會,歷經伐木時代與觀光發展,多望溪兩岸曾建有吊索橋和鐵橋,串連昔日運材通道、聚落、溫泉會館和古道動線。然而,近年新設的鐵橋橫跨河道彎曲處,每逢颱風豪雨,造成湍急的水流侵蝕河岸,造成溫泉設施的損壞,因而羅東林管處著手規劃整體溪流整治,增加河段的通洪斷面,降低致災之虞,而原有鐵橋也隨著工程需要稍作調整橋墩位置,並重新整修為吊橋型式。吊橋的主索一端採背拉式固定,吊橋索件與鋼構件皆是採用雙重防蝕設計,能延長使用年限,減少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橋身則以在太平山首度被發現的台灣國寶蝶「寬尾鳳蝶」客製鋼刻飾件來點綴其中,融入在地生態元素,也創造視覺驚喜。
觀看次數75
修改日期:2024-11-18
【VR360數位走讀】宜蘭縣-南天宮金媽祖-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宜蘭縣-南天宮金媽祖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由於南方澳濱臨太平洋,居民大都以捕魚為業,長年在海上為生活而奔忙,與洶湧海浪搏鬥,謀生環境相當艱困辛苦。為了祈求風調雨順、漁獲豐收,因此居民們家中大多奉祀媽祖,以求平安。眾人於感念媽祖庇佑之時,深覺若能籌建媽祖廟供居民奉祀朝拜,亦能成為地方精神寄託與信仰中心,蘇澳南天宮後於民國67年全廟落成。位於南方澳漁港底端的南天宮媽祖廟,是建於日治時代,民國40年時曾重建。並於民國79年加以擴建,同時請來一尊金身媽祖神像,此神像由遍佈全台的媽祖信眾先後捐獻,以當時市值約八千萬元,總重超過200公斤的純金、動用了二十幾位師傅,完成了一尊重達兩百多公斤的金媽祖,打響名號,堪稱全世界全金鑄塑最大之金身媽祖。玉媽祖則是由一顆巨型玉原石雕琢而成,重達二十餘噸重。而五尊湄洲媽祖的偷渡舉動更是轟動國際,名震遐邇,為台灣東岸香火最盛的媽祖廟,來自各地信徒絡繹不絕於途。
觀看次數103
修改日期:2024-11-18
【VR360數位走讀】台南市-延平郡王祠-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台南市-延平郡王祠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延平郡王祠主祀臺灣開山王鄭成功及其部將,興建於清同治年間,祠內建築風格莊嚴典雅,占地9400餘坪,為少見的「福州市」廟宇。鄭成功於1661年驅逐荷蘭人,在鹿耳門登陸,積極建設臺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鄭成功經略臺灣,除設立官署,清查戶籍外,還下令屯田,允許官兵圈地成家,並招募大陸沿海居民來臺開墾。明隆武帝曾賜姓朱,後人多以「國姓爺」稱呼。鄭成功去世後,後人為了感懷他的豐功偉績,特在此地立廟奉祀,尊稱他為「開台聖王」和「開山王」,現在全臺灣的「開台聖王廟」有50餘所之多。各地寺廟祠堂香火不斷,也因此在臺灣留下了深厚的影響與眾多傳說。西元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奉命來臺辦理防務,深入瞭解民意,發現鄭成功對建設臺灣的貢獻,建議建祠紀念。清廷同意後撥款立祠,諡號忠烈,從福州載來工匠、材料,將開山王廟擴建成「福州式」建築,並在正門石匾題「明延平郡王祠」
觀看次數90
修改日期:2024-11-18
【VR360數位走讀】台中市-大甲鎮瀾宮-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台中市-大甲鎮瀾宮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大甲鎮瀾宮的歷史可追溯至清雍正年間,1730年媽祖神像從湄洲被迎請來臺。隨著香火日益鼎盛,信眾於1732年在大甲興建小祠,歷經數次改建,1770年定名為「天后宮」。1787年的重建紀錄於臺灣淡水廳文獻。此後大甲士紳多次發起重修,改名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場面浩大,追隨的信眾無數,各地廟宇均有迎媽祖的慶祝活動。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主要是為了要增添神像的靈氣。每次進香的人數之龐大,規模之壯觀,仍是受到海內的學術界和大眾傳播界的重視與研究。大甲鎮瀾宮建築有前殿、後殿、南北殿、南北室、鐘鼓樓等。內正殿供奉媽祖,南殿供有貞節媽祖;貞節媽祖即為貞節坊之節婦-林氏。廟前龍柱為精細渾厚的石刻鏤雕,屋頂佈滿五顏六色的人物、花鳥、走獸剪黏,檐下大片雕飾按金,正殿神龕周遭更是富麗,層層疊飾,金碧輝煌,散發出華麗不俗的莊嚴氣象,只可惜因翻修多次,古蹟、古物多已不復存在,只有幾塊乾隆及光緒兩皇帝所題的匾額較具歷史價值,例如乾隆時期的「護國庇民」、「佑濟昭靈」古匾,光緒帝賜的「與天同功」古匾,以及「誠求立應」、「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領時期保留至今的古物。
觀看次數75
修改日期:2024-11-18
家鄉的傳統住屋-資源代表圖
web 家鄉的傳統住屋
陳志和/市立建國國小國小3-4年級
1.原住民的傳統住屋2.漢人的傳統住屋3.老建築找到新生命
點閱數190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4-11-14
家鄉的傳統信仰-資源代表圖
web 家鄉的傳統信仰
李苑薇/市立建國國小國小3-4年級
透過資料閱讀引導學生認識原住民與漢人的傳統信仰,及信仰與生活的關係
點閱數24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11-14
我的三年級夥伴-資源代表圖
web 我的三年級夥伴
邱明鈺/市立僑愛國小國小3年級
以自我介紹等方式,了解三年級夥伴,以增進彼此的認識。
點閱數242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