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431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資源代表圖
web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
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教育部國小1-6年級
陳天來於一八七二年出生在臺北大稻埕。二十歲時,創辦了「錦記茶行」,從事茶葉的製造和販賣。當時南洋市場對茶的需求很大,他掌握了旺盛的商機,派遣長男陳清素前往南洋各地,開拓茶葉外銷的業務。妥善經營下,商務遍及了新加坡、沙勞越和北婆羅州。 在擔任臺北極臺灣茶商公會會長期間,有許多的建樹,其中最被稱美的,是廢止「製茶稅」。原來日本政府對製茶是要抽稅的,他憑著和日本政府當局良好的互動關係,一再的努力溝通,終於獲得日本總督的答應。製茶免稅後,降低茶葉成本,對茶業的產銷有很大的幫助。一九二七年,陳天來擔任「同業組合臺北茶商公會」會長,此後直到一九三九年去世為止,一再蟬聯茶商公會會長,成為日本統治後期,臺灣茶界最重要的人物。
點閱數1241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海外交通以南海航線最重要。這條航線以廣州為起點,途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長達一萬多公里,是當時世界最長的航線,聯繫亞洲與非洲,稱為「廣州通海夷道」。這條海路自廣州往西南行,經越南沿岸,穿越麻六甲海峽,渡印度洋至斯里蘭卡,再由斯里蘭卡西北沿印度半島西岸,經印度河口西北,沿伊朗南岸,進入波斯灣,溯幼發拉底河抵巴格達。中國海船從廣州遠達波斯灣為止,而中國貨物則透過阿拉伯人轉運至波斯灣以西甚至非洲。
點閱數55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市舶司制度 - 建立-資源代表圖
web 市舶司制度 - 建立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為唐代第一大港,為了管理對外貿易與外僑事務,唐朝在廣州先設置市舶使這一官職,由當地長官兼任。迄今所見有關市舶使的最早記載是唐玄宗開元二年(西元七一四年)之安南市舶使周慶立。直至德宗,才獨建市舶使院,不再附屬於嶺南節度使或廣州刺史衙門內,即為市舶司。
點閱數6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宗教傳播 - 伊斯蘭教透過廣州傳入的情形-資源代表圖
web 宗教傳播 - 伊斯蘭教透過廣州傳入的情形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由於海外交通的發達,繁榮的港口已有很多蕃客定居。他們之中有許多人信奉伊斯蘭教,便在當地建禮拜寺,舉行宗教儀式。如廣州的懷聖寺。相傳唐高祖武德年間(西元618~626年),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派門徒四人來華傳教。其中的艾比宛葛素,於唐貞觀初年從波斯灣到達廣州,建造了懷聖寺。
點閱數719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二-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二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當時的中國還是世界海上貿易的中心。當時海路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往東北亞的航線,二是往南洋、印度洋的航線。東北亞的航線在中唐以後有所轉變,日人不再從朝鮮渡渤海到山東,改由日本南方島嶼橫渡東海至長江口。更多的日本使節與商旅來到江南,使中國東南沿海港口更加興盛。而往南洋、印度洋的航線,此時波斯商人與興起的阿拉伯商人,正活躍於南海、印度洋,往來中國貿易。於是,中國成為世界海上貿易的輻輳點。
點閱數2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吐蕃由來與神話-資源代表圖
web 吐蕃由來與神話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藏地區的人類與文化由何而來?依考古學推斷,應自數萬年前即出現了。西藏全境發現舊石器遺址五處,新石器遺址二十多處,如林芝文化遺址發現古人類化石,而昌都卡若遺址發現房屋遺跡二十九座,石器七千餘件,陶片二萬餘片,距今約四千五百年。證明西藏很早已有人類定居,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西藏土著居民與甘肅、青海一帶的羌人融合成為今日的藏族。任何部族早期都沒有文字,但都有自己美麗動人的神話。藏人最初對自身起源並無文字記載,在甘肅敦煌曾出土《敦煌古藏文字卷子》記載吐蕃贊普係天神之子下凡來統治人世。不過,後來西藏史書普遍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傳說神話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隻受過觀世音菩薩點化的神猴,在雅隆河谷的一個山洞裏修行。一天來了一個女妖,提出要與神猴結合,神猴斷然拒絕,但女妖並不放棄,神猴只好請示菩薩如何處置,菩薩表示神猴與女妖有一段未了宿緣,兩人結合是上天的意思。神猴謹尊佛意與女妖結為夫婦,不久生下六隻小猴,數年後繁衍千萬之小猴孫。彌猴取得神榖種子,灑向大地,霎時滿山遍地長出神榖神果,小猴孫們吃了後,尾巴變短,毫毛漸脫,逐漸學會說話,變成了人類,這就是藏族人的神話由來。這個神話傳說故事很特別吧!藏族神話普遍流傳,在清代建立的西藏拉薩布達拉宮的壁畫裏描繪了這個故事,「澤當」在藏語裏就是「猴子玩耍的地方」。藏人說乃東縣澤當平原上貢布山峭壁上的小山洞,就是神猴與女妖的居所。依據西藏史籍的說法,約在西元前二世紀,一位印度流落王子被發現,藏人因其英姿勃發的神態,以為他是「天神之子」,便推舉其為部落領袖,尊稱為「聶赤贊普」。他是吐蕃部落第一位贊普,傳說在澤當鎮南方十公里處山坡上,興建了西藏第一座王宮「雍布拉崗」。自他開始到唐朝時吐蕃王朝建立,一共傳了三十二代,其中有九位藏王埋骨於瓊結縣藏王墓群,迄今遺跡尚存。
點閱數66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
商品匯集-資源代表圖
web 商品匯集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當時是全國最大的香料(包括香木和藥物)進口港,也是全國最大的絲織品與瓷器的輸出港。輸出品的大宗─瓷器,因其容易破碎,較適合海運。唐代海運發達,再加上唐代製瓷的技術與品質提升,瓷器遂成為唐代中國的外銷商品。阿拉伯商人蘇萊曼極度讚揚中國瓷器,在《中國印度見聞錄》中他說:「他們(中國人)有精美的陶器,其中陶碗晶瑩得如同玻璃一樣,儘管是陶碗,但隔著碗可以看到碗裡的水」。這是阿拉伯文獻中關於瓷器的第一次描繪。近年的考古挖掘如東非海岸、埃及開羅附近,西亞地區,以及印尼、泰國等,都有唐代的瓷器遺物,可追尋其貿易蹤跡。
點閱數27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為唐代對外第一大港-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為唐代對外第一大港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由於中唐以後,南方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心,南海貿易非常興盛。廣州是中國在此南方航線的起點,不僅是中國對外貿易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最大的海港。當時的廣州有許多大型商船,來自婆羅門(天竺)、波斯、崑崙(海南)等,船上載著堆積如山的香藥、珍寶。
點閱數34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文成公主的貢獻與影響-資源代表圖
web 文成公主的貢獻與影響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棄宗弄瓚,促成了漢藏交流與融合,改變了吐蕃原始風貌,有助於吐蕃經濟與生活的改善。其中,文成公主的貢獻和影響應包含以下各項:一、攜入許多植物種子與各種工匠,促進了吐蕃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二、改善飲食用具之陶瓷、居住房屋、衣料穿著等生活習俗。三、傳入各式音樂樂器、中原詩書文化與佛教虔誠信仰。四、促使吐蕃創作文字、改良曆法。五、加強大唐與西藏政治與文化良好交流關係。所以西藏有如下民歌傳唱至今:「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了不同的糧食共有三千八百類,給西藏的穀倉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了不同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西藏的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了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種,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年年豐收。」
點閱數91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
吐蕃衰亡-資源代表圖
web 吐蕃衰亡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弘揚佛法,定佛教為政教。到赤祖德贊(又稱赤熱巴巾)時信佛更甚,規定七戶平民供養一個出家僧人,使僧人集團勢力大增,贊普哥哥朗達瑪在舊貴族支持下謀殺贊普奪位。上台後,立刻下令滅佛法並重興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焚經驅僧,引起佛教徒和民眾不滿,朗達瑪又被一位僧人刺殺。其兩子爭奪王位而互相攻伐,使內戰擴及整個西藏各地,而平民、奴隸也加入反抗行列,終使吐蕃陷於四分五裂的狀態,走向衰亡。當吐蕃衰亡時,甘肅泰、原、安樂等地回歸唐土,唐宣宗大中五年(西元八五一年)沙州人張譯潮率眾據沙州,趕走吐蕃統治者,建立歸義軍政權,奉表歸順唐朝中央政府。不過,五十年後,唐朝卻也被篡位滅亡。
點閱數3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