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441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壁畫-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壁畫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斯坦因在今若羌縣的米蘭佛寺遺址上,發現了一些有翼天使的壁畫。壁畫上的人像特徵,類似地中海東部及愛琴海地區的居民,這些佛教藝術很明顯的受到希臘藝術的影響,其交流的管道就是絲綢之路。這種藝術風格的東傳,應該是中亞地區一些熟悉羅馬藝術風格和犍陀羅藝術風格的人才,借助佛教,走絲路東來而將此藝術風格交流。隨著絲路的繁榮與佛教的東傳,犍陀羅藝術經由西域進入河西走廊,再傳入中國。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受其風格影響。敦煌的莫高窟彩塑,數量眾多,技藝高超,人物繪得相當生動,風格上繼承了西域佛教雕塑的許多特點,即犍陀羅藝術風格,並在河西、中原一帶的佛像雕塑產生很大影響。隨著時間的發展,藝術風格亦漸漸與中國藝術融合一起,成為更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點閱數26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1
文化人活動 - 阿倍仲麻呂-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人活動 - 阿倍仲麻呂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阿倍仲麻呂於元正朝(西元七一六年)被為遣唐留學生,後易姓為晁衡,歷仕唐廷要職,先後出任左補厥、祕書監、左敵騎常侍、安南都護,累遷北海郡開國公,在華歷經玄宗、肅宗、代宗三朝,與吉備真備同為日本遣唐使時代派往唐朝留學生中最著名者。
點閱數41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班超-投筆從戎-資源代表圖
web 班超-投筆從戎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班超率領三十六名軍士,出使西域諸國,先於鄯善建功,後又和疏勒(今新疆喀什)、車師等國結成了友好的關係。他善用西域諸國的力量,以巧妙、以少勝多的戰略戰術,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例如平定疏勒的叛亂、擊敗了龜茲與莎車,並配合東漢的軍隊的勝仗,終迫使北匈奴西遷。班超被任命為都護,駐守龜茲,西域五十餘國全部歸附了東漢;班超後被封為定遠侯。自西漢末年起即被阻塞了的東西交通大道,因此又重新暢通了。班超還和安息(今伊朗)國建立了友好關係,並派助手甘英到達條支(今敘利亞一帶),前往聯絡大秦(今羅馬),在大漢絲路上留下了一代雄風。
點閱數37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象牙-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象牙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出於大食諸國,及真臘、占城兩國,而以大食為上。獵者見象,以藥箭射之,象負傷逃遁一、二里後,藥發而斃。獵者取其牙,埋諸土中,積至十餘支左右,方搬至大食;再以舟運至三佛齊、日囉亭等地交易。
點閱數34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遺跡發現者 - 王道士-資源代表圖
web 遺跡發現者 - 王道士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王圓籙,湖北人。早年因逃荒離開家鄉,後來在甘肅的巡防軍當小兵。士卒退伍後,流浪到莫高窟做道士,法名法真。喇嘛念的是西藏經,找他幫忙解釋漢文經典。因為佛窟改建道觀的工程,意外在十六號洞窟,發現大批文物,即後世所謂「敦煌寫本」。
點閱數35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器物俑-資源代表圖
web 器物俑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墓中出土的三彩器,器形飽滿渾厚,線條圓潤,紋飾借鑒和吸收了唐代絲綢印染的圖案,花樣繁多,千變萬化,引人注目,令人遐思。
點閱數2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法顯-流沙中的英雄-資源代表圖
web 法顯-流沙中的英雄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東晉安帝隆安三年(西元399年),法顯和同學慧景、道整、慧應和慧嵬四人,從長安出發沿著河西走廊經蘭州、張掖、敦煌,西出陽關。在穿越白龍堆沙漠時,進入了此行最艱難危險的一段路程;翻越小雪山時風雪暴起、天寒地凍,同行的慧景禁不住嚴寒而死,法顯撫之悲慟難抑,但是為了完成大願只有揮淚繼續前行。在越過五千二百多公尺高的小雪山後,終於到達了恆河流域的中天竺!法顯此次西行前後凡十五年,帶回的梵文經典甚多,翻譯出六部六十三卷一百多萬字。他寫《佛國記》記述了西行求佛法的經歷,八十六歲時逝世於荊州。法顯不僅體現了堅毅不拔的精神,其經歷見聞也有助於我們,了解西域文明古國的風土民情。
點閱數34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社會階層與生活-資源代表圖
web 社會階層與生活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三國統一後,新羅模倣唐的均田制,依官職的高低授給官僚田,而後進一步實施祿俸制,由國家向人民抽稅,再依官職高低支給租穀,但貴族官僚的反彈,導致王權的衰弱,地方豪族勢力抬頭。政府雖對二十至六十歲的丁男配給一定面積土地(丁田制),但因苛稅而無法擺脫窮困。至於被征服民及叛逆罪犯則被集中到鄉、所、部曲等區域,從事農耕、畜牧、手工業等勞役。
點閱數25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草原道-資源代表圖
web 草原道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考古學家在今俄羅斯戈爾諾阿爾泰省烏拉干河畔,發現了西元前五世紀左右的墓葬群,名為巴澤雷克古墓群。墓中隨葬物品有大量的中國絲綢,其中第五號墓出土的蠶綢鞍褥面,上用彩色絲線繡著開滿花朵的樹枝,鳳凰飛舞其間;六號墓中發現了一面白色金屬製的中國鏡子。這說明了早在張騫還未通西域以前,中國的絲綢與文物,已在阿爾泰山一帶流傳了。傳輸的道路就是在沙漠道北邊的另一條東西交通要道,即草原絲綢之路。
點閱數34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三角湧】(三峽)-資源代表圖
web 【三角湧】(三峽)
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教育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清乾隆初期安溪人董日旭、李國開來到這裡開墾,並建公館收租,是三角湧地區開闢的開始。因地處大嵙崁溪、三角湧溪、橫溪三合匯流之處,故稱為三角湧莊,一九二零年改為三峽。同治初年,又有一位來淡水之荷蘭人,為了經營茶葉曾僱用淡水工人,到三角湧山員潭仔開墾山坡地二、三百甲,並由南洋輸入茶樹栽植製茶。同治二年,公館尾的富家李三朋曾到艋舺經商,和王益興合資開設北郊金益泰號。後自創安記號於艋舺舊街,置大船數隻,航行於大陸各港埠之間,累積了許多財富。此外,三角湧人還有許多人以水路進出艋舺、大稻埕經商。 大正、昭和年間,三峽仍以出產茶、樟腦、木材、木器、家具、米粉、染布、木炭而聞名。這些三峽特產,多由紅頭船運到萬華、台北銷售;再原船載回日用雜貨百貨回三峽。大正八年建造桃園大圳石門攔水堰,大嵙崁溪中下游河水減少,再加上三峽與板橋台北間的公路通車後,船運漸減,終至絕跡。
點閱數40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