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21
文化保存-旭丘指揮所-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旭丘指揮所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5-6年級
旭丘指揮所位於基隆市正榮街旭丘山上,前身為1937年落成的松本紀念館,紀念基隆港築港功臣松本虎太,原作為迎賓會館。建築融合和洋風格,外牆貼黃褐色溝面磚,螺旋柱與幾何窗飾風格獨特。二戰時期改為重砲兵指揮所,戰後長期為軍事管制區。二二八事件後,陳儀曾被拘禁於此地,張學良亦被拘禁在此地過,後來則成為海巡部隊暫時入駐的建築,具政治與軍事歷史意涵。2015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自2019年起展開修復計畫,打造為結合歷史建築與自然景觀的休憩園區,讓旭丘晴嵐與日出美景再現昔日風華。
點閱數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京劇-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京劇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京劇於十九世紀中期在北京逐漸成形,為融合徽劇與漢劇的產物,並吸收崑曲、秦腔、梆子等傳統戲曲藝術的優點,自清朝時期,四大徽班陸續進京演出,與湖北漢調藝人相互融合,最終在道光年間由三慶班主程長庚促成皮黃唱腔的成熟發展。京劇結合唱、念、作、打等綜合表演形式,建構出完整的戲劇體系,流傳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是中國戲曲中影響力最為深遠的劇種之一,廣為流佈海內外。京劇早期以老生為主角,從前三傑到後三傑皆以此為演出重心。至民國初年,隨著梅蘭芳的崛起,旦行逐漸受到重視,京劇劇本也開始文人化,四大名旦共同推動了劇本與表演藝術的高度發展。1930年代海派京劇的盛行,使京劇藝術在南北間形成風格對話,藝術語彙更為豐富。1949年以後,京劇傳入台灣,成為文化政策扶植的重點,以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為宗旨,強調對傳統表演形式的維護。至1970年代末,台灣本地京劇演員開始探索創新與現代化表演的可能,並隨著兩岸文化交流加深,在新世代觀眾的審美思維推動下,逐步發展出具台灣人文精神的新編京劇作品。
點閱數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泰安DOC_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演奏-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泰安DOC_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演奏
泰安數位機會中心/苗栗縣泰安鄉清安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要知道泰雅口簧琴是什麼?口簧琴對泰雅族又有什麼重要性?要如何才能吹出好聽的口簧琴?現在就透過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的介紹和表演來感受泰雅口簧琴的源流
點閱數29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彌陀DOC】戲說皮影-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彌陀DOC】戲說皮影
「從DOC看臺灣」數位應用創作大賽/教育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內容以記錄皮影劇團的傳統文化,及幕前幕後永興樂皮影劇團的現況,在努力保存傳統文化的艱難過程及傳承文化精神的重要性上著墨。
點閱數349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823懷舊照片-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823懷舊照片
北桃金輔導團/北桃金數位機會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以李水萍的故事和823懷舊照片回顧歷史。
點閱數21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十三行考古遺址-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十三行考古遺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十三行文化遺址位於新北市八里區,是臺灣北部代表性的鐵器時代遺址,距今約1,800至500年前。該遺址出土的煉鐵爐與大量鐵渣顯示當時居民已掌握煉鐵技術,是臺灣鐵器文化的重要見證。十三行文化人同時擁有高超的製陶工藝,陶器表面常見豐富的幾何紋飾,具獨特美感與技術特色。遺址中亦發現玻璃、黃金、瑪瑙等非本地物品,顯示當時與外地有頻繁的貿易交流。除十三行文化層外,亦有圓山文化陶片、清代漢人及日治時期的文化層,文化脈絡豐富。然而,1990年起因八里汙水廠動工與後續開發,遺址多已遭掩埋,僅存小範圍保留區,原有沙灘也被工程廢棄物覆蓋,顯示其文化資產保存面臨嚴峻挑戰。
點閱數14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說左鎮好故事-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說左鎮好故事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左鎮數位機會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本年度由左鎮國小百年校慶議題為DOC文化面發展特色,將於左鎮區內向居民蒐集珍貴百年老照片,以數位記錄方式,豐富左鎮人文歷史,讓左鎮居民可以有機會看到左鎮的過去的輝煌與榮景及對照現在的景況;啟發左鎮區民眾對故鄉土地的重視,讓左鎮的文化得以延續及保存。
點閱數22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古的科學道館-傳統原民樂器-口簧琴、木鼓-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傳統原民樂器-口簧琴、木鼓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傳統原民樂器道館』,原住民所使用的樂器大多是從大自然取材,木頭、竹子都是可用於製作樂器的主要材料,原住民的樂器,除了可用於娛樂、歌舞伴奏之外,還可以傳遞訊息。 趕快加入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跟著我們一起去認識原住民的樂器文化吧!
點閱數16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自然筆記-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資源代表圖
web 自然筆記-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第一次採訪鄭安晞老師是因為拜讀了他的「烏來的山與人」,後來還邀請他上我的電視專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d7rXOKmw0) 。最初對安晞的印象就是一位學者,並沒有真正見識他在田野登山與踏查的功力。直到閱讀到這本「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時,我才真正看到屬於他的探險靈魂,與山林踏查與歷史建構的功力。而對於一位有著深厚民族學與歷史學訓練的學者而言,安晞所修復的是一段極為挑戰的路線,卻對布農族群有著重要歷史記憶的生活空間。「中之線警備道」是日據時代的警備道,沿著郡大溪流域,又稱作「郡大溪古道」,同時也是關門古道與日治八通關越嶺道之間重要的連結道路。當初是為了加強控制郡社群與巒社群兩大布農族群,後來到了1930年之後,這個區域的布農族群慢慢被遷移,「中之線」也逐漸被遺忘,而安晞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重新爬梳了所有歷史檔案與文獻資料,也透過十多次的探尋調查,把這條已經消失的中之線重新找回來,同時也帶領布農族人重新回到自己的舊社,這樣的努力對台灣整體歷史建構有著深遠的意義。
點閱數26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古的科學道館-古代人如何辨別方向?-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古代人如何辨別方向?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在古代,沒有高科技衛星,沒有GPS定位,如果失去方向的時候該怎麼辦?磁石、指北針的功用是什麼呢?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東西南北道館』,了解一下古時候沒有高科技,沒有GPS定位,如果失去方向的時候該怎麼辦?趕快加入我們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一起發現古人辨別方向的智慧與方法吧!
點閱數1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