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4,081
地理-救救北極熊之闖關大冒險-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救救北極熊之闖關大冒險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因應全球暖化,小英雄阿傑展開一場驚險又富教育意義的冒險任務,為拯救北極熊與地球生態奮力奔走!他必須突破一連串關卡,包括消滅過多的溫室氣體、抵擋極端熱浪、清理被污染的海洋垃圾,並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節能減碳的妙招。每一次的努力,都是為了守護瀕臨危機的北極熊,也是在為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盡一份責任。這段冒險旅程讓人明白,只要願意行動,即使是小小的改變,也能對地球產生巨大的影響。故事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傳達環境保護的重要理念,鼓勵孩子們從生活做起,主動參與節能、減碳與資源回收行動。現在就加入阿傑的行列,用行動為北極熊加油,也為地球未來種下希望的種子!
點閱數2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降溫告急》名家學者報你知!無任所大使簡又新-資源代表圖
有「永續教父」之稱的簡又新博士,帶領我們回顧國際社會在面對氣候變遷時的重要行動歷程,包括《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京都議定書》以及《巴黎協定》等全球關鍵協議。從地球升溫1.1度的現況,到亟需將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的目標,氣候變遷已不再只是自然演變,而是人類活動所引發的全球性危機。簡博士也介紹了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所提出的四大轉型策略與兩大基礎建設方向,並強調從個人到社會都必須行動起來。透過他深入淺出的說明,我們不僅認識到氣候議題的迫切性,也被提醒:每一個人都能從生活中的小改變開始,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場分享讓我們意識到,對抗氣候變遷不只是政策責任,更是全民參與的長期任務。
點閱數2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颱風】之三_颱風預報及不確定性-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颱風】之三_颱風預報及不確定性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3-4年級
颱風經常帶來強風豪雨與災害,因此及時且準確的預報對於減少損害具有關鍵作用。中央氣象署會運用衛星觀測、氣象雷達、數值模式等科學技術,掌握颱風的路徑與強度變化,讓民眾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不過,由於大氣變化極其複雜,颱風的移動路線與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因各種因素改變。專家提醒,面對颱風資訊,不能只依賴單一預報,應持續追蹤官方最新消息,並隨時留意更新內容,做出適當的防災應對。透過認識氣象預報背後的科學原理與限制,我們不僅能培養更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天氣預測,也能強化面對自然災害時的判斷力與行動力。學會正確解讀天氣資訊,是每位公民應具備的生活素養與防災能力。
點閱數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梅雨】之一_什麼是梅雨-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梅雨】之一_什麼是梅雨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每年到了5、6月,臺灣經常出現綿延不斷的陰雨天氣,這段時期就是我們熟知的「梅雨季」。梅雨是東亞地區特有的氣候現象,由冷暖氣團在臺灣上空交會形成鋒面,導致連續性降雨。雖然這種雨常讓衣服難以曬乾、出門不便,但它對農業灌溉與水庫補水有重要意義。不過,你是否好奇「梅雨」這個名稱從何而來?其實是因為這段時間剛好是梅子成熟的時節,因此得名「梅雨」。專家也提醒,梅雨雖能帶來水源補充,卻也可能引發土石流、積水等災害,特別是在地形起伏大的區域更需注意。因此,面對梅雨季,我們除了感受濕氣重重的生活,也應學會觀察天氣變化、瞭解風險與防災準備。認識自然規律,是邁向與環境和平共處的第一步。
點閱數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商圈美學改造-商圈脈動-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商圈美學改造-商圈脈動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國小5-6年級
為提升城市魅力,經濟部商業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推動「商圈美學改造計畫」,選定彰化小西街、台南孔廟與國華友愛、高雄哈瑪星等地進行改造。透過整合美學設計與在地特色,讓原本老舊的商圈空間煥然一新,成為結合歷史人文與現代創意的生活場域。改造後的巷弄不僅更友善宜人,也吸引更多遊客與在地民眾前來消費,活絡了地方經濟。許多商家分享,人潮回流讓商圈重現活力,營收也明顯提升。這樣的行動不只是外觀整修,更是對城市記憶與地方文化的再認識與重塑。透過商圈的改造,我們看見城市如何透過設計重新呼吸,也體會到地方創生與城市更新能為居民帶來的美好改變。這些案例不僅展現空間美感,更是經濟與文化融合發展的實踐。
點閱數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臺灣環境紀錄者─柯金源-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臺灣環境紀錄者─柯金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柯金源是臺灣極具代表性的紀錄片導演,三十多年來堅持以影像關照臺灣自然環境的變遷。他的鏡頭深入山林、海岸與農村,記錄下土地的美麗與傷痕,呈現人與自然之間複雜且深刻的關係。他的作品不只是單純的影像紀錄,更是一種對土地的守護與呼喚,讓觀眾看見環境所面臨的挑戰,也引發更多人對自然的關懷與省思。即使拍攝過程常常艱苦險峻,柯金源仍以對臺灣的熱愛與責任感堅持走下去。他相信,每一部紀錄片都是一次行動的起點,提醒我們:人與自然並非對立,而應是共生的夥伴。透過他的影像,我們得以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意識到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成為改變未來的關鍵力量。
點閱數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颱風的形成、路徑與颱風眼-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颱風的形成、路徑與颱風眼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臺灣夏季常受到颱風侵襲,瞭解其形成與特性能幫助我們更有智慧地做好防災準備。颱風起源於熱帶海洋,當海水溫度升高並伴隨大量水氣上升時,會形成低氣壓系統,進一步發展成颱風。颱風受大氣環流影響移動,常挾帶強風與豪雨,對沿海與內陸地區都會帶來災害。特別的是,颱風中心的「颱風眼」雖然短暫平靜,卻常讓人誤以為風雨已停。透過認識颱風的成因與路徑,我們能更有效掌握預警時機,提早防範災害的衝擊。學習這些自然科學與氣象知識,不僅保護自己與家人,也讓我們理解人與自然互動下的風險與智慧。
點閱數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鋒面 - 帶來天氣變化的鋒面-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鋒面 - 帶來天氣變化的鋒面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3-4年級
鋒面是左右臺灣天氣變化的重要氣象現象,當冷氣團與暖氣團交會時,便會形成鋒面。由於兩者在溫度與濕度上的差異,交會處會產生上升氣流,進而形成雲層並引起降雨。梅雨季節就是由滯留鋒面長時間停留所引起的持續性降雨;而冷鋒過境則會使氣溫驟降,伴隨短暫且強烈的陣雨。這些鋒面現象不僅影響每日的天氣變化,也會對農作物生長及人們的生活作息造成影響。認識鋒面的種類與特性,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氣候變化的成因,還能提升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與分析能力,進一步強化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學習天氣變化的知識,讓我們在面對自然變化時能夠更加從容與安全。
點閱數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風中旅者─黑面琵鷺-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風中旅者─黑面琵鷺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國小5-6年級
當北風吹起,一群遠道而來的旅者降臨台江濕地——牠們就是黑面琵鷺。每年秋冬,這些珍稀的候鳥自遙遠的繁殖地飛越千里來到臺灣,選擇台江濕地作為越冬棲地,直到春天來臨才再啟程北返。黑面琵鷺被譽為「濕地健康的生態指標」,牠們的出現不僅象徵著自然界的季節遷徙循環,也反映濕地生態環境的品質與穩定。透過觀察這群「風中旅者」,我們得以感受大自然的律動與生命的堅韌,更進一步體會人類在自然保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黑面琵鷺提醒我們:守護濕地,就是守護地球上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家園。這不僅是一段遷徙的旅程,更是一堂關於共生與永續的深刻生命教育。
點閱數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降溫告急》名家學者報你知!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資源代表圖
紀錄片《降溫告急》邀請臺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與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深入剖析全球暖化對臺灣的深遠影響。他們指出,當全球升溫達到1.5℃或2℃時,臺灣的農業與環境將面臨巨大改變,甚至可能變成「榴槤王國」,顯示氣候變遷將徹底改變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極端氣候將使乾濕差異更加劇烈,如何提升社會的「耐災能力」成為重中之重。他們強調,調適行動不只是防災應變,更是學習與氣候變遷共處的智慧策略。面對這樣的挑戰,從個人習慣的改變到社區行動與政策制定,都需要積極調整方向,降低潛在風險。這部影片提醒我們:氣候變遷不再遙遠,它正在影響我們的每一天,唯有全民參與調適與行動,才能共同迎向更穩定與永續的未來。
點閱數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