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508
文化保存-林口迓老祖-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林口迓老祖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林口顯應祖師信仰源於地方神明會的輪祀活動,信徒對顯應祖師公俗稱為老祖,主要分布於北臺灣林口臺地周邊地區,此外包含泰山、五股、新店、深坑、汐止、龜山、蘆竹一帶也是信仰範圍,最晚自1901年起已形成五大股輪祀組織,包含蘇厝股、瓦厝股、土地公厝股、錢厝股和嘉寶股,歷經發展擴及至桃園蘆竹。在林口頂福巖建立前,每年農曆9月18日前後,為顯應祖師壽誕,信徒會舉行為期三日的迓老祖祝壽祭典,1994年頂福巖建立後改為安座紀念日農曆9月27日前後,包含獻供神豬、酬神戲、過火、祈安遶境與爐主交接等儀式,現今迓老祖儀式分三日舉行。林口迓老祖展現深厚的宗教情感與社區凝聚力,是林口地區民眾高度認同的宗教民俗活動。此信仰文化歷史悠久,儀式傳統豐富,充分反映林口地區的社會變遷與民間信仰特色,具高度地方認同與文化價值。
點閱數1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林田山林業發展 初探-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林田山林業發展 初探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國小3-4年級
19世紀末期,日本統治台灣後,立即展開土地調查與各種天然資源的盤點。其中「林野調查」計劃在西元1910年(明治43年)開始實施,但因為花蓮港廳觸及原住民生活地區,之後在台灣總督府強硬的「理蕃政策」,迫使原住民搬遷原居住地後,調查計劃才逐步完成。這段期間,營林局也執行有花蓮港廳的森林調查,當時的調查範圍就涵蓋了大部分的「林田山事業區」。結果發現未曾見過的大森林,特別是檜木…等高經濟樹種,然而主導「林田山事業區」森林開發的,並不是台灣總督府的官營伐木,而是資本家經營的伐木事業率先在此區展開。...在總督府的核准下,台灣興業株式會社陸續完成領用公地和收購民地等手續,建置起林木生產基地,很快地新林場誕生的消息傳開。各方人士紛紛移民到林田山或周邊山區,尋找就業機會,辦公室、工廠、宿舍、工寮等建築和員工的進駐,讓林田山「摩里沙卡(森坂)聚落」逐漸成形。
點閱數20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守護嘉醫百年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守護嘉醫百年文化
公共電視/公共電視國小3-4年級
嘉義鋪子區有多處保存百年歷史的醫療建築,見證台灣醫療發展。施周敬江於1922年出生,日治時期修習接生技術,並在家中開設產房,接生超過萬人。她的產房保存了近百年的醫療設備,並成為當地的醫療歷史見證。然而,這棟老屋因產權問題面臨拆除,幸而在學者蘇明修的協助下獲得保護。除了施周敬江的產房外,當地還有兩座老醫院——寄生醫院和日新醫院,均為歷史悠久的醫療空間。這些建築的修復不僅保護了台灣的醫療文化,也讓當地社區與學校共同參與文化延續。未來,這些醫療文化空間將成為地方特色,吸引更多人了解台灣的醫療歷史和文化。
點閱數17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南管音樂(張鴻明)-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南管音樂(張鴻明)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南管」流傳在大陸泉州地區,以及隨著閩南移民前往的台灣、東南亞等地。南管音樂的特質,因固有的傳承制度,而使音樂的詮釋展演具有高度藝術性。南管音樂採用坐姿奏唱,且都有固定的座次,以琵琶為領奏,率先捻指起音,隨後簫聲加入,三絃、二絃亦自然溶入幫襯。從歌樂的角度看,南管以本嗓演唱,偏重在較高音域的聲腔表現,非常注重字音與音樂旋律的關係,尤其對發音、咬字、收聲的講究,及撩拍起落輕重的拿捏,充分保存中國傳統雅化系統的歌唱風格,而對泉州方言淋漓盡致的美化詮釋,更使得南管兼具民間俗曲歌謠的地域特性。惟南管音樂的古樸、典雅及高度藝術特性,在當前諸多館閣中,已有逐漸失傳之虞
點閱數26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噶瑪蘭族ni tenunan tu benina香蕉絲織布(aing banday 嚴玉英)-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噶瑪蘭族ni tenunan tu benina香蕉絲織布(aing banday 嚴玉英)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1990年代初,新社噶瑪蘭族人發起民族復興運動,開啟香蕉絲編織工藝復振行動,由部落的三位祭師Abi(朱阿比)、Ibay(潘烏吉)與Ayok(潘阿玉),從記憶中一步一步將香蕉絲編織的知識與技術,再現於當代生活。
點閱數21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上白礁之擔馬草水-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上白礁之擔馬草水
臺南市學甲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學甲區東陽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擔馬草水屬台灣民俗文化廟宇活動特色之一。對神明許願或還願報答方式之一 ,往往都是感受到神明的庇佑而丕吉泰來,這些擔馬草水都是志願性質,因以前醫學不發達,擔馬草水的人還願大都是之前發願祈求大道公幫自己或親人讓身體康復,以及近年來祈願的類型似乎有了轉變,大環境不佳求職不易、創業維艱因此祈願者也不少,當然擔任志願者都受到大道公庇蔭而能順利化解危逆,所以在上白礁這天來還願,伴大道公出巡繞境為無形的兵馬服務,以答謝神恩!
點閱數18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湖西】駛犁歌樂舞-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湖西】駛犁歌樂舞
湖西數位機會中心/澎湖縣湖西鄉湖西社區發展協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敘述早期農業社會在農忙之餘,自娛娛人之農村舞曲,此樂曲有犁、牛、挑籃、播種小姐、老闆、老闆娘、夥計等,樂曲內容以社區四季景象為主軸,其中老闆娘更是男扮女裝,是全場的靈魂人物、帶動全場氣氛,述說早期農業社會純樸、簡單、滿足、快樂、俏皮之景象。
點閱數15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木都+1-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木都+1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1912年阿里山森林鐵道開通,催生了嘉義木都50年的風光歲月,嘉義製材所在日治時期,就擁有東亞第一大製材所的盛名,嘉義堪稱是臺灣的木都,而木都嘉義也因而保留了豐富的木業資產與深刻的城市記憶,北門驛這個車站是從阿里山把這些檜木運送下來很重要的一個站別,早期在北門驛這邊是一個很熱鬧區域,現在的林森路兩旁早期大約有兩三百間的民間製材工廠,整個因為阿里山林業的關係而改變。嘉義街的樣貌改變了、建築與產業改變了,嘉義市透過這些木業木材的關係而發展,是嘉義很重要的特色。當地還有一個舊監獄於1919完成的,是國內目前唯一僅存的日治時期矯正機關,當中的房舍、屋頂、桁架全都是檜木製成的。林業的歷史文化遺留很多東西,像是製材的匠師師傅、技術,對於木材的回憶都還在。這一代的人對這都市還有連結,下一代對嘉義會保有何等想法?近年來嘉義市的舊屋力計畫保留不少木建築,有影響到市民的觀點,也許有人會思考為何要保存許多木造房屋,也間接引導民眾思考嘉義市要有什麼樣的特色。
點閱數19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新竹市影像博物館-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前身為1933年開幕的有樂館,為全臺首座設有冷卻設備的歐化劇場,融合古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格,展現日本國力之公有建築。戰後改名為國民大戲院,不僅放映電影,更成為舉辦音樂會與徵兵活動的重要場所,見證新竹市民的集體生活記憶。1990年代因營運虧損停業,後經文建會補助與地方民眾支持,展開改建工程,保留建築外觀並賦予新生命。改建後的影像博物館分為表演劇場與靜態展示空間,設有可變動座椅、電影放映室與影像資料查詢區,並典藏包括梁山伯與祝英台、竹劍少年等579部珍貴影片。
點閱數7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艋舺老街 新富町文化市場-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艋舺老街 新富町文化市場
臺北市立文獻館/臺北市立文獻館國小5-6年級
新富町文化市場早年名字叫做新富市場,是在日治末期1935年因為社會核心、政治改革、都市計畫、人民進步,生活層次的提高,這些因素蓋了這市場。早期來說這是具有現代感、很新奇的地方,這是馬蹄形。除了外面磚造、梁木鋼筋水泥、磨石子外牆鋪設,最特別是有公共廁所的設置,對當時來說正是現代化代表。這是建造之初是有周全的考量,有管理員與木造宿舍,有管理員就會有攤商之間的行政往來,有辦公室設置,就在宿舍旁邊,便於攤商往來溝通與購物需求或證照取得新興市場的建立在當時帶動非常多的人潮,熱鬧非凡。但好景不常,因這賺錢之處,引起外面攤商也擠進來,漸漸地外面攤商就圍繞這市場的四周圍非常壅塞,也出現了削價競爭,導致市場內的攤商生意慢慢沒落,這是原因之一。
點閱數20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