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11
文化保存-金門迎城隍-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金門迎城隍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清朝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曾設鎮總兵署於明朝建立的金門千戶所城,後又將總兵署移至後浦,並於農曆四月十二日將城隍爺分火到後浦奉祀,由此並衍生出目前年年熱鬧舉行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根據〈古地城隍重建落成志〉及地方耆老的說法,由於金門鎮總兵署移駐後浦,城隍爺和城隍廟也就遷治到後浦,這就是浯島城隍廟以四月十二日為廟慶的背景。浯島城隍廟肇建於清康熙年間;清嘉慶十六年,因廟貌久圮,金門鎮的左營遊擊文應舉曾倡議重建。迎城隍活動過去是每年一次「小迎」,神輦遶於城區四境,還有每三至五年一次「大迎」,遶行於今金城鎮大部分及金寧鄉少部分村里。民國四十年代之後,則只有小迎而未曾舉行過大迎了,後演變為全島性的宗教活動。浯島城隍爺的爵號為「顯佑伯」,封號淵源於明初;「四月十二日」相傳是清朝年間,城隍爺由「舊金城」分爐到「金城」(後浦)的「遷治」紀念日。浯島城隍廟內祀浯島城隍,從屬神有解冤公、文武判官、財帛、福德、採訪、衡文、功德、速報等司及范謝二將軍,馬軍爺神像。
點閱數28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口湖牽水車藏(狀)-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口湖牽水車藏(狀)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車藏,音狀,正字為「旋」,出於道士科儀書本,有旋轉不停的意思。台灣民間有血車藏及水車藏兩種,前者糊貼紅色系列的紙花,專做超渡難產而過世的婦女;水車藏則多黏貼白色或灰色系列的紙花,主要在於超渡溺水之亡魂。水車藏是以竹篾編紮成內外兩圈圓筒狀,糊上淺淡花紙,上下分別貼著十二尊牛鬼蛇神,按水中、陰間、天堂三種不同的宇宙空間排列。在水中的有冤魂、正義的水王和代表惡者的污穢神,還有押解鬼魂的大鬼、小鬼,審判善惡的城隍與牛頭馬面,最後則是觀世音菩薩與善才良女,頂端四角各插有一隻小三角旗用來招魂。轉動水車藏代表讓淹死的鬼魂,藉由旋轉的水車藏自水中找到上岸的方向,過去村民在水車藏上寫上祖先的名字,隨著時代更迭,現代人通常在水車藏上書寫自己的姓名、住址以示叩謝。雲林縣口湖鄉每年的牽水車藏習俗,地方人士結合追思先人與宗教信仰。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口湖發生水災後,後人在每年農曆六月初七、初八兩天前往各村莊的萬人塚祭拜先人。隨後地方人士並興築萬善祠祭祀,將牽水車藏祭典與地方宗教信仰結合,並發揚光大。一場颱風引起海水倒灌,淹沒口湖鄉金湖港沿海各大村莊,帶走至少三千條以上人命。據地方耆老指出,當時水淹範圍包括目前的金湖、台子、蚶仔寮、成龍、新港、下湖口等村落。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農曆六月初七的黃昏,一場狂風暴雨來襲,北港溪及牛挑灣溪水暴漲,強風席捲海水引起海嘯倒灌至雲林沿海地帶,一夜之間從虎尾溪到北港溪一片汪洋,其中又以金湖港一帶災情最慘重。待海水消退後,破損的船隻與村莊一片凌亂,原本的繁華市街更是屍橫遍野,當地許多人家的家譜中都記載這一頁恐怖的歷史,相關文獻也記載這次水患式開台以來最大的風災水患,死亡約三千人。災後在官民協助下,分別挖了四個大穴集體掩埋冤魂,受前清皇帝敕封為「萬善同歸」,這些死者都是災後倖存者無法辨識的親友,此後每年農曆六月初七到初八,亡者的後代子孫都會舉行牽水車藏超渡祭典追悼。
點閱數20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重返歷史 扛茨走溪流-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重返歷史 扛茨走溪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小3-5年級
台南安南區和台港的歷史、文化、以及當地居民面對自然災害的經歷。它通過回憶大水災和歷史建築的重建,表達了當地居民對自己文化的珍視和對歷史的保存。許多村莊曾因為水災而被沖毀,居民曾在大風大雨中搬遷,經歷了艱難的生存環境。尤其提到的「竹籠房子」是當地的傳統建築形式,象徵著這片土地的歷史和人民的堅韌。當地的文化和傳統,強調了透過文物館等方式,讓年輕一代認識和傳承這些過去的歷史和生活方式。儘管現代科技進步,但居民仍保留對歷史的重視,希望能將這些文化遺產保存並讓後代了解過去的艱難歲月,從而更珍惜當前的生活。
點閱數19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水金九地質特色-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水金九地質特色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國小5-6年級
金瓜石與九份,曾被譽為東亞第一貴金屬礦山,埋藏於地底下的不只有金礦與銅礦,更有種類繁多的礦物與岩石。全台灣擁有300多種礦物,在水金九地區就能找到110多種,如此得天獨厚的地質環境,如何形成的呢? 金瓜石與九份的古老岩層為一千萬年以上的沉積岩,有含媒頁岩及含有海相化石的砂岩,三百萬年前造山運動使地層傾斜折曲,一百萬年前琉球海槽張裂,使地層多處發生正斷層活動 。在大金瓜、 小金瓜、 茶壺山、 第一長仁、 牛伏、燦光寮山等地,形成我們所看到多變且美麗的礦物族群,由於受矽化作用的岩石與火成岩,較一般岩體堅硬 經常年的風化作用逐漸裸露於地表,鍛造出今日金瓜石地區獨一無二的礦石山峰。水金九(相似於閩南語讀音「美很久」) 位在台灣新北市瑞芳區的三個地區,「水湳洞」、「金瓜石」與「九份」。
點閱數2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賴氏祖厝-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賴氏祖厝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6年級
賴氏祖厝是北投區具有百年歷史的閩南式建築,見證了地方發展與家族歷程,並在現代透過修復與活化,成為文化資產與社區活動的核心。賴氏祖厝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石牌,建於1915年,經歷多次修復後,成為歷史建築的重要代表。該建築原由漳州平和人移民至台灣開墾,發展農業並設立碾米廠,家族興旺。賴家曾擁有約50甲土地,是當時地方的重要家族之一。建築特色為閩南式傳統農家住宅,設有稻田、古井與龍眼樹,象徵家族與土地的聯繫。隨著農業的衰退,賴家後代不再從事耕作,建築物也逐漸荒廢。2006年,賴氏祖厝被列為歷史建築,並進行了專業的修復工作,以保存其文化與建築價值。現今,它不僅是當地歷史的見證,也作為文化活動的場所,並為社區提供多功能空間,延續其歷史與文化使命。
點閱數25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西拉雅聖地─頭社公廨(太上龍頭忠義廟)-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西拉雅聖地─頭社公廨(太上龍頭忠義廟)
大內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立大內國中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重建於1983年的「頭社公廨」,仿自國父紀念館的高台屋造型,為許多公廨重建的典範。每年農曆10月14、15日舉行的「太祖夜祭」,總是吸引許多學者、師生和民眾前來參與,被譽為「西拉雅聖地」。從14日下午3點的「換青」揭開祭典的序幕後,依序有「點豬」、「牽曲」、「敬拜天公」、「敬拜太祖」等儀式,通宵達旦直到清晨6點左右才告一段落。頭社公廨,現稱太上龍頭忠義廟。位於臺南市大內區頭社里,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公廨,現在廟的主體為1983年時興建。祭神「太上老君」,原名阿立祖,距離頭社聚落北方約二、三百公尺遠,傳說原因是因阿立祖喜清潔,不喜人間煙火及紛鬧,社人乃將公廨建於離部落一段距離路程之所。
點閱數37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新北投車站-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新北投車站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大正5年(1916年),日人為發展新北投溫泉觀光,興建新北投支線,設立新北投乘降場,後改稱新北投驛,新北投地名亦由此而來。新北投車站為淡水線及臺北市僅存的百年木造車站,具有簷架雕花、老虎窗等建築特色。1988年淡水線停駛,車站遷至彰化臺灣民俗村。隨文化資產意識抬頭,臺北市府與民間團體爭取車站回遷,於2016年啟動修復,2017年重組完成開放。後續以舊鐵軌、枕木仿舊復原月台及鐵道,並迎回35TP32850型客車,重現昔日風貌。新北投車站現為北投文化生活區的重要象徵,持續藉由活動凝聚地方記憶。
點閱數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回流-鶴岡稻架-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回流-鶴岡稻架
從DOC看臺灣數位應用創作大賽/教育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瑞穗數位機會中心 (簡稱瑞穗DOC)受邀參與2017年7月8號,在花蓮縣瑞穗鄉鶴岡村梧繞部落所辦理的農村割稻體驗活動,所使用傳統器具─吊曬米所用「稻架」及腳踏式脫殼機,覺得好奇、有趣,在余村長向民眾說明,才明白一般人僅了解鶴岡地區的農特產─文旦,卻不知稻米同樣也是鶴岡地區的特產,及部落所處的困境─多數是老人與小孩。引起瑞穗DOC的好奇,想藉由影片向大家介紹梧繞部落傳統的曬米器具─「稻架」,因剛割下稻米會再熟成,增加稻榖裡的胺基酸、糖分,使稻米口感更好,「稻架」功能為稻桿上的營養流回稻米,讓稻米更好吃,用來餵養部落並凝聚族人,增進梧繞部落的認同,最後以「稻架」的意象到內心期待部落能有更多就業的機會,讓在流浪在外地工作的青年能返回部落,把自身能力回饋到部落裡。
點閱數27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莊永明-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莊永明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莊永明,台灣民間歷史學者,生於大稻埕,致力於台灣歷史的研究與推廣。他以田野調查收集一手資料,將台灣歷史帶入現代視野。曾任會計長達25年,後投身於文史研究,創立莊永明文史工作室,專注於台灣的地方歷史與建築保存。他以「大稻埕逍遙遊」導覽活動,帶領過萬人探索台灣歷史,並用生動的敘事方式讓歷史更貼近人心。莊永明的歷史研究涵蓋台灣的街道、建築及文化,並強調保存傳統工藝與建築之重要性。他的努力為台灣文史與文化資產保存做出了卓越貢獻,直到2020年去世。為表彰其貢獻,總統特別頒發褒揚令,並將其藏品捐贈給中研院。
點閱數25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鷄籠中元祭-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鷄籠中元祭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基隆中元祭,起緣於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八月之漳泉械鬥,雙方死傷眾多;挑釁報仇將發生的時候,漳泉地方人士出面調解,再次械鬥之衝突終於平息;取代以字姓輪值主普,超渡普施孤魂幽靈,以血緣代替地域觀念,以賽陣頭來代替打破頭的陋習;達成社會和諧,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行之百年歷史悠久。
點閱數252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