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831
在近代浪潮裡延續傳統的人群:臺灣府城教會報-資源代表圖
video 在近代浪潮裡延續傳統的人群:臺灣府城教會報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臺灣史上第一份報紙,竟然是用羅馬拼音的台語字? 影片介紹[臺灣府城教會報] 由傳教士巴克禮創辦,用羅馬拼音書寫台語,內容包含社會時事與生活常識 .在識字率不高的年代,這份象徵現代的報紙,延續傳統語言,讓平民百姓也能閱讀 .
觀看次數77
修改日期:2025-10-27
重回日治辦畢旅: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重回日治辦畢旅:1式教案、3式學習單
陳佩棻/嘉義市立嘉義國中 國中7-9年級
這份教案與學習單名為《重回日治辦畢旅》,適用於國中七、八年級的歷史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探索日治時期修學旅行的歷史背景,結合當代數位資源及科技工具,設計具有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學習活動。課程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校園生活記憶庫」為核心數位資源,讓學生學習運用資料庫查詢歷史資料,並以日治時期的視角規劃修學旅行行程。
點閱數3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快慢之間」特展─畢業戶外教育之路線設計: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交通工具的變革往往能徹底改變人地之間的互動方式,但對於剛升上國中的學生來說,生活經驗有限的他們很難想像這類的改變對人類生活具體的影響。因此本教案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數位展為核心資源,先以學習單帶領學生進行展品、影像與時刻表的閱讀,理解鐵道速度變化如何縮短人地距離,並影響聚落發展與生活模式。最後運用「校園生活記憶庫」中有關修學旅行的資料,嘗試分組完成「模擬畢業旅行」的規劃任務,練習如何兼顧交通時間、票價與行程安排規劃給予自身戶外教育,最後以簡報發表成果。預期學生能夠掌握交通與地理概念的連結,培養資料判讀、比較與規劃的能力,並在過程中體會交通建設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點閱數4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與糖同行: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與糖同行:1式教案、4式學習單
陳苡芬/新竹市光華國中國中7-9年級
要瞭解近代臺灣產業與經濟的變遷,讓人心頭一甜的糖業發展對學生來說,是最具體又貼近生活的切入點。本教案運用臺史博典藏網及數位資源入口網的相關資源,透過互動學習單,帶領學生認識糖廍的製糖流程,並比較傳統製糖與新式糖廠的差異,進一步思考殖民統治下的產業政策與社會影響。本教案課程設計適用國中七年級,以兩節課的時間,首先著重於圖像觀察與數位平台操作,引導學生建立清代糖業發展的初步概念;第二節課則結合《臺灣民報》等史料,讓學生分析蔗農處境,體會日本殖民經濟下的矛盾與限制。期待學生不僅能藉此熟悉臺史博的數位學習管道,還能從多元史料中提取資訊、進行判斷與論證,進而培養獨立探究與批判思考的能力,理解糖業在臺灣歷史發展中的關鍵地位與教育價值。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守護家鄉的力量-走讀澎湖國防足跡-馬公國小蔡研菁、楊馨然、郭家妤-資源代表圖
澎湖地處臺灣海防前線,自古以來便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島上遺留許多軍事設施與歷史場域,從古城門、砲臺到眷村與總統行館,每一處都是國防歷史的見證。為培養學生對家鄉的認同與歷史的理解,並深化對國防觀念與和平價值的認識,本教學單元以「走讀澎湖‧認識國防」為主軸,帶領學生實地探索順承門、篤行十村、金龜頭砲臺、莒光新村、史蹟公園與蔣公行館等六大景點。 本教學設計的核心理念,是透過地方化與場域化的學習方式,讓國防教育不再停留在抽象觀念,而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課程結合歷史、社會、語文等跨領域學習內容,強調探究學習與問題解決,藉由觀察、提問、訪談、記錄與表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與公民素養。 此外,國防教育不僅是了解軍事設施,更是對和平價值的反思與追求。從砲火硝煙的金龜頭砲臺,到安居樂業的眷村生活,再到象徵領導統御的蔣公行館,這些場域共同訴說著澎湖在國防歷史中的角色與轉變。透過本課程設計,期望學生能在認識過去的同時,也理解今日和平的得來不易,進而珍惜生活、尊重多元、關懷社會,成為具有歷史感與責任感的現代公民。
點閱數1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0-27
族群之間的中介者:岸裡社總土官潘敦仔畫像-資源代表圖
video 族群之間的中介者:岸裡社總土官潘敦仔畫像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一幅清朝官員打扮的人物像,主角竟然是臺灣的原住民? 影片藉由岸裡社總土官「潘敦仔」的畫像,介紹這位 18 世紀在官民間遊走的的「中介者」。潘敦仔在時代變遷中主動做出選擇,為家族爭取有利位置,讓我們看見原住民在帝國統治下的另一種面貌。
觀看次數17
修改日期:2025-10-27
水從哪裡來:1式教案、2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水從哪裡來:1式教案、2式學習單
王慧筠/澎湖縣立馬公國中國中7-9年級
嘉南大圳是南臺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在氣候變遷的背景下,嘉南平原如何在北回歸線地帶仍能成為「臺灣穀倉」?現代水利又如何因應環境衝擊?這些問題正是中學生理解臺灣水文環境與水利設施的良好切入點。本教案運用臺史博線上特展「流域共構」中的展覽資源與互動遊戲,引導學生在數位學習與討論中,理解嘉南大圳的設計理念及其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課程設計適合國中七年級地理科,規劃1節課完成,共分兩個學習活動:首先,學生透過學習單問題整理展覽重點,進一步認識嘉南大圳在清領、日治至當代的歷史變遷。其次,結合「流域共構」中的兩款互動遊戲,讓學生在遊戲體驗後,反思不同時期水利設施的管理方式,並思考現代社會成功治理水資源的條件。期望學生能從數位展覽與遊戲中,培養讀圖與史料分析能力,理解人地互動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並嘗試提出節水或友善水環境的行動方案,展現探究與公民實踐的素養。
點閱數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讀日本冊─那個年代的同化故事:認識日治時期的臺灣: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本教案以日治時期「現代化教育制度」為核心,針對國小五年級下學期的社會課程,規劃3節課,透過學習單與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思考教育背後所蘊含的差別待遇與統治意圖。第一節課,學生透過圖片觀察與表格比較,了解公學校與小學校在修業年限、招生對象與學習環境上的差異,並思考其與殖民統治的關係。接著,學生以學習單進行實作探究,運用臺史博「臺灣女人網」搜尋並整理女性專業人才的事蹟,認識女性教育權益的突破與限制。最後,學生分組閱讀補充資料,從國語、音樂等各科目設置的目的出發,推論日本政府透過教育達成同化與治理的意圖。藉此期待學生能從族群、性別與資源分配的角度,認識殖民教育對臺灣社會的深遠影響。
點閱數2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常設展主題影片〉貿易活動與產業鏈裡的人群-資源代表圖
video 〈常設展主題影片〉貿易活動與產業鏈裡的人群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清代的臺灣如何從一座邊陲島嶼,變成人人稱羨的貿易天堂?本集將從一台石製蔗車出發,揭開臺灣早期的「財富密碼」!從南部的蔗糖、稻米,到開港通商後的茶葉與樟腦,我們將透過「番社采風圖」與鹿港「日茂行」的興衰,剖析臺灣產業的升級之路。並藉由林朝英家族的故事與「揀茶姑娘」的歷史照片,呈現商業活動如何影響社會階級流動,並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尤其是提升了女性在經濟中的角色。本集內容對應108課綱「清帝國時期的臺灣」單元,揭示經濟活動如何形塑臺灣的社會樣貌與全球連結。
觀看次數17
修改日期:2025-10-27
呼叫佳山基地-小小防衛者聯盟-資源代表圖
web 呼叫佳山基地-小小防衛者聯盟
陳正田/樂合國小國小6年級
教學動機: 在花蓮有一則神祕的軍事基地傳說,它就是坐落中央山脈東麓的「佳山基地」。它不僅是守護東台灣領空堅實堡壘,更是引導孩子們建立正確國家安全觀念與危機應變能力的最佳活教材。透過認識佳山基地的存在與功能,我們能讓孩子們深刻理解,國防絕非僅是軍人的專屬職責,而是全民參與、共同維護家園安全的具體體現,培養他們成為保衛這片土地的「小小防衛者聯盟」。教學理念:一、生活化易懂:將國防概念融入學生熟悉防災情境(地震、颱風),避免軍事專業術語,透過佳山基地等具體案例,正確理解「防衛」的意義。二、廣義全民國防: 強調國防不只有軍事,包含心理、組織、經濟、科技、防災等多元面向,建立「人人都是家園守護者」公民意識。三、在地與科技結合: 以防衛花蓮佳山基地為例,引入智能機械狼與小型無人機威脅與反制等現代國防科技,激發學生對科學與國防的興趣。四、動手做與合作: 透過參訪軍事坑道遺址、小組討論、情境模擬和實作(如擬定防災計畫、AR擴增實境互動遊戲),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與團隊合作能力。五、價值觀培養: 期望學生在課程中培養愛國情懷,學習積極應變,並建立互助合作、守護家園的責任感,成為有準備的防衛小尖兵。
點閱數1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