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29
文化保存-細木作(游禮海)-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細木作(游禮海)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細木作工藝自明清時期傳入發展至今,其技法、式樣、紋飾充分反映臺灣信仰習俗與生活歷史脈絡與時代、社會變遷,富含文化生命力與地方特色,為臺灣極具代表性的生活工藝。
點閱數29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新化DOC-新化大坑尾 擔飯擔文化紀錄全-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新化DOC-新化大坑尾 擔飯擔文化紀錄全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這一鍋飯,凝聚台南新化大坑尾100多年的濃厚家鄉情!」台南市新化區大坑尾「聖母宮」,每3年元宵「擔飯擔」遶境祈福活動,當地105戶會準備美食招待陣頭、親朋好友及遊客,其中不能錯過的是,品嘗當地特有的「鹹飯」,也是遊子返鄉指定要吃的「媽媽的味道」,因此,拍攝此文存紀錄,希望能喚起人與人之間遺失的人情味,並以文化資產保存、學習、體驗為主軸。
點閱數318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那些年我們一起海邊捕魚苗-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那些年我們一起海邊捕魚苗
枋山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枋山鄉楓港社區發展協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只要撈捕虱目魚苗季節一到,楓港整個海岸邊每人一支手叉網,忙著下海撈捕虱目魚苗以貼補家用;此時中盤商便會向漁民購買虱目魚苗。因為當時沒有計算機,於是在交易虱目魚苗時,便發明一種數魚苗的特殊工作歌;由中盤商用唱的方式將所撈獲的魚苗逐一加總唱出數目。 自從民國71年發明了人工孵化虱目魚苗技術,斷送了楓港居民捕魚苗之生計,此種撈捕魚苗景象如今已不復見。枋山DOC有鑒於此項老祖先的生活智慧、及撈捕魚苗文化,不宜隨著社區長者的逐漸凋零而失傳;配合楓港國小師生,到楓港海邊由漁民們親自下海撈捕魚苗現身說法。 片中還記錄楓港社區將數魚苗歌錄製成光碟片及出版書籍,更與楓港老調結合,發展成民謠音樂舞台劇參加多項比賽、且應邀演出。
點閱數2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古的科學道館-古代也有口罩嗎?-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古代也有口罩嗎?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面罩是用來偽裝或是扮演,一直到西元前第六世紀人們才開始用面罩來保護自己,波斯墓穴的門上發現有人們用布遮蓋嘴部的圖象。在口罩出現之前,有類似口罩的用品嗎?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口罩道館』,了解一下人類最早的口罩是什麼時候出現?又為什麼會出現?趕快加入我們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一起認識口罩的發明與演變過程吧!
點閱數19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古的科學道館-台灣夏日古早味-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台灣夏日古早味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早年台灣沒有冰箱等冷凍設備,需要向挑著冰水桶和木櫃的小販購買各種「冰」製品。從枝仔冰、剉冰、叭噗、芋仔冰、人力搖搖冰等,許多滿滿台味的古早冰品正逐漸消失中。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冷吱吱道館』,早年台灣沒有冰箱等冷凍設備,需要向挑著冰水桶和木櫃的小販購買各種「冰」製品。從枝仔冰、剉冰、叭噗、芋仔冰、人力搖搖冰等,許多滿滿台味的古早冰品正逐漸消失中。 趕快加入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跟著我們一起去認識台灣夏日的古早味文化吧!
點閱數9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文英館與陳千武-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文英館與陳千武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日治時期,臺中市為解決用水問題,自1913年起於城市北郊鑿井取水,建立自來水系統,並於1927年完工。同年,取水區設為水源地公園,結合運動場與歷史建築湧泉閣,成為著名景點。戰後水源地變為眷村聚落,並隨著體專、臺中一中與圖書館進駐,轉型為文教重鎮。1976年,文英館落成啟用,為全臺首座縣市文化中心,由文學家陳千武倡議,並由永豐餘創辦人何永捐資設立,命名以紀念文英基金會。文英館融合現代主義建築風格,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現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管理,開放展覽使用,成為藝文推廣重要據點。
點閱數19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艋舺老街 新富町文化市場-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艋舺老街 新富町文化市場
臺北市立文獻館/臺北市立文獻館國小5-6年級
新富町文化市場早年名字叫做新富市場,是在日治末期1935年因為社會核心、政治改革、都市計畫、人民進步,生活層次的提高,這些因素蓋了這市場。早期來說這是具有現代感、很新奇的地方,這是馬蹄形。除了外面磚造、梁木鋼筋水泥、磨石子外牆鋪設,最特別是有公共廁所的設置,對當時來說正是現代化代表。這是建造之初是有周全的考量,有管理員與木造宿舍,有管理員就會有攤商之間的行政往來,有辦公室設置,就在宿舍旁邊,便於攤商往來溝通與購物需求或證照取得新興市場的建立在當時帶動非常多的人潮,熱鬧非凡。但好景不常,因這賺錢之處,引起外面攤商也擠進來,漸漸地外面攤商就圍繞這市場的四周圍非常壅塞,也出現了削價競爭,導致市場內的攤商生意慢慢沒落,這是原因之一。
點閱數23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劉家古厝文化典藏紀錄片-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劉家古厝文化典藏紀錄片
柳營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柳營區果毅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感謝遠東科技大學圓夢團隊,拍攝本紀錄片,使柳營數位機會中心對於在地文化傳承此一區塊進了一份心力。果毅國小戶外教育校本課程之推展,更得以運用此一影片輔助教師之教學。
點閱數34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歌仔戲(王仁心)-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歌仔戲(王仁心)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歌仔戲為台灣民間目前最興盛的傳統戲曲,廖瓊枝女士更有歌仔戲界台灣第一苦旦之美譽,自12歲參加子弟班學戲迄今,廖老師投入歌仔戲藝術已有六十餘載,期間榮獲「民族藝師薪傳獎」、「國家文藝獎」及「行政院文化獎」等獎項肯定,現更全心投入歌仔戲教學推廣。除了個人的藝術成就,廖老師更在意傳統歌仔戲的觀眾市場沒落與薪傳的斷層,為了貢獻自己的力量,廖老師在1999年成立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藉此平台整合社會各界關注歌仔戲的意見與資源,並著力保存歌仔戲史料文獻及重要劇本,廖老師儼然成為台灣歌仔戲最重要的代言人。
點閱數26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鳳鼻頭(中坑門)考古遺址-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鳳鼻頭(中坑門)考古遺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6年級
位於高雄市林園區的鳳鼻頭(中坑門)遺址,地處鳳山丘陵南端的台地上,約有3500至2000年歷史。該遺址最早於日治末期由日人坪井清足發現,民國54年考古學者張光直曾進行系統性發掘,確認其涵蓋大坌坑文化、繩紋紅陶與夾砂紅、灰陶文化等多樣文化層。民國79年,中研院劉益昌與黃士強教授深入調查,證實該地包含新石器時代早至晚期的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鳳鼻頭型及鳳鼻頭文化三個文化層。鳳鼻頭遺址出土豐富,時間跨度長,顯示台灣西南部史前人群文化的演進,可以了解該地連續發展樣貌。
點閱數10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