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音樂-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48
文化保存-歌仔戲後場音樂(林竹岸)-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歌仔戲後場音樂(林竹岸)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歌仔戲為二十世紀初由農閒歌謠自娛發展出小戲形式的老歌仔,隨時代與生態變遷發展出內台、廣播、電影、電視、外台、劇場等不同的表演型態,伴隨臺灣獨特歷史社會脈絡發展,是為近代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大眾文化及戲曲劇種,更是保存臺灣音樂、語言、表演、戲劇等文化元素的載體。而歌仔戲後場音樂為歌仔戲表演藝術不可或缺之一環,其編制分文場和武場,文場樂器組合以弦管樂器為主,用以配合演唱曲調,武場樂器則以打擊樂器為主,用以調節表演節奏及烘托舞臺氣氛。
點閱數31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美濃客家八音團)-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美濃客家八音團)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客家八音」是最具客家色彩的純音樂藝術,其音樂風格、演出形式、音樂內容與樂器使用,隨著族群遷徙而融合各地傳統民間音樂,逐漸演變成一特殊的器樂曲種。「客家八音」是以鼓吹樂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樂器合奏,即以鑼鼓樂為基礎加嗩吶類樂器為主。演奏內容分為「吹場樂」和「絃索樂」。「吹場樂」即鼓吹樂,主要用於廟會典禮和婚喪喜慶等禮俗等演出;「絃索樂」多用於北管戲以及純器樂演奏。 臺灣客家八音最常用於婚喪喜慶等場合,但台灣南部和北部在使用樂器和編制上有所不同。客家八音演奏的場合與民間的活動息息相關,舉凡廟會、宗教活動或生命禮俗皆需要它;另外它也與臺灣傳統北管戲密不可分。
點閱數30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客家山歌(賴碧霞)-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客家山歌(賴碧霞)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客家山歌亦稱為「 採茶歌」或「九腔十八調」。「採茶歌」是因為客家民謠與「三腳採茶戲」(客家傳統戲曲)密不可分。以曲調的特性可分為老山歌、山歌仔、平板「三大調」及其他小調。老山歌、山歌仔、平版合稱「三調」,都有基本曲型,歌詞可自由發揮,和宋詞、元曲相似,為古代樂府遺風。三調以外的客家民謠,俗稱小調,小調有一定的歌名、歌譜、歌詞,詞曲都已固定,一種曲調就是一首歌。客家民謠的歌詞以七言四句為主,風雅蘊藉、平仄協調,有古詩遺風,極具修辭技巧。為使旋律聽來富變化,演唱時多會融入加字與虛字等技巧,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或情愛、或嗟嘆、或企盼、或對罵,諧音、隱喻與雙關語穿插其間,看似平常無奇,實則隱含奧秘、細膩而深刻。客家歌謠的演唱方式,形式也相當多元,能反映臺灣客家聚落常民生活娛樂、社會功能、音樂藝術以及語言智慧,在台灣民間歌謠中具有重要價值
點閱數33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布農族音樂(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布農族音樂(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注重團體間的合群內聚,個體之音色及音高,經與同群環環相扣終至交感共鳴,圓融成一體,是一套完全屬於布農族的音樂觀及音樂系統,為舉世特出之音樂表現。在昔日傳統布農族社會中,歌謠音樂配合著歲時祭儀、生命禮俗與農獵作息進行,是超自然界、自然界與人之間的溝通媒介,也是傳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因外來強勢文化的影響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布農族傳統的生活型態及以小米為中心的歲時祭儀與生命禮俗皆深受動搖,連帶使歌謠音樂受到相當大的衝擊,而有生疏失傳之虞。文化部為保存並傳承這項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皆感驚訝的繁複多音性音樂,於99年指定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為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
點閱數31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杵音文化藝術團)-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杵音文化藝術團)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阿美族歌謠主要由祖先流傳下來,複音歌謠傳統性唱法出現於農耕、生活及祭典中。一般說來領唱者為年齡階層領導者或擅唱者,高音部份則是聲音高而清澈者,餘眾可唱低聲部。傳統馬蘭複音歌謠團體可分成兩種,一是男性老人於Kiloma’an豐年祭時所唱的「很長的歌」(聚會所所唱的歌謠)三首等都是由男性組成的複音歌謠;另一類是拜訪歌、除草歌或是除喪歌、治病歌等,可由「伴工」團或夫妻演唱,因此,男女是可以一齊合唱的。馬蘭阿美複音歌曲傳承仍保存在老一輩記憶,特別是「傳廣隊」或「大橋隊」以前的年齡階級,保有較豐富的複音以及即興唱法,又不脫離馬蘭自由對位歌唱的能力,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反映族群或地方藝術表現。
點閱數29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滿州民謠(張日貴)-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滿州民謠(張日貴)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滿州鄉民謠即恆春半島民謠內涵之一(含恆春鎮、車城鄉、枋山鄉、滿州鄉)。傳統民謠中較重要且為人所熟知的有「思想起、平埔調、四季春、楓港小調、五孔小調、牛母伴」,這些曲調的特點:大多使用月琴、弦琴伴奏;演唱時,會在句中或句尾加入「啊、啊呦喂」等助詞;因主要為抒懷早期先民生活,因此傳統民謠曲調唱來大多淒涼悲切。滿州民謠基本上與恆春地區共享六種曲調,但滿州地區並不只拘泥於此六首傳統曲調,滿州民謠在此傳統基礎上,加入當地民俗風情,並以傳統曲調四言七句的形式,逐漸演化出別具地區特色的民謠風格。傳統民謠對於滿州人的生活、休閒、習俗等關係密不可分,惟受文明、科技影響,這些曲調漸漸失傳,會彈唱的人越來越少。
點閱數2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單旋律型態-資源代表圖
web 單旋律型態
黃一軒/市立平鎮國中國中7-9年級
利用系統化學習基本的音樂理論與元素,如節奏、旋律、和弦、和聲進行等,並透過習唱課程學習正確演唱高音、節奏及表現性,深化學生音樂專業技能。
點閱數18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1-02
單一活動創新示例編號:音樂 2024-002-1-資源代表圖
web 單一活動創新示例編號:音樂 2024-002-1
黃國哲/苗栗縣建國國中國中8年級
本課程旨在認識台灣民謠文化傳著重文化,並且能藉由數位工具小組討論,使用keynote歸納台灣民謠的背景與歌詞的重點解析,最後運用Capcut將介紹文字稿以讀稿機模式錄製下來,培養學生對於台灣民謠文化理解和數位表達能力。
點閱數395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4-10-16
單元課程創新示例編號:國小音樂 2024-001-資源代表圖
web 單元課程創新示例編號:國小音樂 2024-001
黃國哲/苗栗縣建國國中國中8年級
"iPad 話民謠 - Loop 編新章"單元透過欣賞台灣民謠,認識文化瑰寶;利用iPad 進行loop 創作,啟發學生以新數位手段詮釋經典;培養對數位音樂製作一興趣,體驗創作樂趣;整合音樂、文化與科技等領域,發掘跨域美學創意;分組合作提升團隊溝通力,發表會則訓練表達能力,全方位提升軟實力。期許學子傳承創新,用數位手段綻放傳統文化新姿采。
點閱數20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4-10-14
單一活動創新教學示例編號:音樂 2024-002-2-資源代表圖
web 單一活動創新教學示例編號:音樂 2024-002-2
黃國哲/苗栗縣建國國中國中8年級
本活動以台灣民謠音樂改編創作,聚焦於數位技術與傳統民謠的融合。學生將學習使用BandLab的Sampler功能,探索Loop創作的無限可能。通過實際操作,他們將掌握數位音樂製作的基本技巧。讓學生共同選擇一首台灣民謠進行創意改編。理解音樂改編的手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須學會如何保留民謠的精髓,並同時賦予其現代音樂元素。
點閱數2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