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音樂-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49
文化保存-歌仔戲後場音樂(林竹岸)-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歌仔戲後場音樂(林竹岸)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歌仔戲為二十世紀初由農閒歌謠自娛發展出小戲形式的老歌仔,隨時代與生態變遷發展出內台、廣播、電影、電視、外台、劇場等不同的表演型態,伴隨臺灣獨特歷史社會脈絡發展,是為近代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大眾文化及戲曲劇種,更是保存臺灣音樂、語言、表演、戲劇等文化元素的載體。而歌仔戲後場音樂為歌仔戲表演藝術不可或缺之一環,其編制分文場和武場,文場樂器組合以弦管樂器為主,用以配合演唱曲調,武場樂器則以打擊樂器為主,用以調節表演節奏及烘托舞臺氣氛。
點閱數34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恆春民謠(陳英)-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恆春民謠(陳英)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恆春半島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三面環海,一面靠山的地形,再加上其狹長型的半島邊陲地帶,使它與外界的往來不易,地域性民歌的性格易形強烈,因此一提起臺灣福佬民歌,恆春民謠可說是最具獨特性,「恆春民謠」幾乎成了臺灣福佬民歌的代名詞。惟此恆春半島特有的說唱藝術,其即興表演的風格不易傳承,且受環境社會變遷影響,傳唱的人日益稀少,有瀕臨失傳的危機。
點閱數30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恆春民謠(朱丁順)-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恆春民謠(朱丁順)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恆春半島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三面環海,一面靠山的地形,再加上其狹長型的半島邊陲地帶,使它與外界的往來不易,地域性民歌的性格易形強烈,因此一提起臺灣福佬民歌,恆春民謠可說是最具獨特性,「恆春民謠」幾乎成了臺灣福佬民歌的代名詞。惟此恆春半島特有的說唱藝術,其即興表演的風格不易傳承,且受環境社會變遷影響,傳唱的人日益稀少,有瀕臨失傳的危機。
點閱數27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鄭榮興)-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鄭榮興)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客家八音」是最具客家色彩的純音樂藝術,其音樂風格、演出形式、音樂內容與樂器使用,隨著族群遷徙而融合各地傳統民間音樂,逐漸演變成一特殊的器樂曲種。「客家八音」是以鼓吹樂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樂器合奏,即以鑼鼓樂為基礎加嗩吶類樂器為主。演奏內容分為「吹場樂」和「絃索樂」。「吹場樂」即鼓吹樂,主要用於廟會典禮和婚喪喜慶等禮俗等演出;「絃索樂」多用於北管戲以及純器樂演奏。 臺灣客家八音最常用於婚喪喜慶等場合,但台灣南部和北部在使用樂器和編制上有所不同。客家八音演奏的場合與民間的活動息息相關,舉凡廟會、宗教活動或生命禮俗皆需要它;另外它也與臺灣傳統北管戲密不可分。
點閱數34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南管音樂(張鴻明)-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南管音樂(張鴻明)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南管」流傳在大陸泉州地區,以及隨著閩南移民前往的台灣、東南亞等地。南管音樂的特質,因固有的傳承制度,而使音樂的詮釋展演具有高度藝術性。南管音樂採用坐姿奏唱,且都有固定的座次,以琵琶為領奏,率先捻指起音,隨後簫聲加入,三絃、二絃亦自然溶入幫襯。從歌樂的角度看,南管以本嗓演唱,偏重在較高音域的聲腔表現,非常注重字音與音樂旋律的關係,尤其對發音、咬字、收聲的講究,及撩拍起落輕重的拿捏,充分保存中國傳統雅化系統的歌唱風格,而對泉州方言淋漓盡致的美化詮釋,更使得南管兼具民間俗曲歌謠的地域特性。惟南管音樂的古樸、典雅及高度藝術特性,在當前諸多館閣中,已有逐漸失傳之虞
點閱數28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北管戲曲(漢陽北管劇團)-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北管戲曲(漢陽北管劇團)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北管戲曲是台灣民間極為活絡且普遍的戲曲,傳入台灣的時間因為缺乏記載,難以判定,根據邱坤良教授在《野台高歌》(1980年)書中推斷,約在乾隆、嘉慶年間隨移民陸續登陸。其內容繁雜,並非單指一項劇種,幾乎在1912年以前引進台灣本島而被保存,除閩南語系及客家語系以外的戲曲,全被涵括在北管範疇內,又依傳台先後,而有古路的福祿與新路的西皮。「北管」是台灣特有的稱呼,和「南管」是相對稱的名稱,二者除在表演型式、樂器曲調等方面均異外,最直接區別莫過於出在語言上,絲竹婉約的南管使用「閩南土腔」;鑼鼓喧天的北管則使用「變質京音」(或喚官話)。北管究係何時傳入宜蘭?根據文獻記載,約莫於清道光年間自彰化引進,一時間豐沛的戲曲音樂促使年輕子弟趨之若騖,於是學習者日眾,子弟館亦紛紛成立。至咸豐年間,傳有蘇普、簡文登分以西皮、福祿不同曲風設立曲館;另一說法稱簡文登分兩組授徒,一傳西皮,一習福祿,其徒遂分兩派傳藝下去。姑且不論真相如何,日後北管史上著名的械鬥事件,確實是因分了派別而埋下衝突的因子。但究竟這兩大系統在蘭陽地區有何不同?實際上使用的樂器、奉祀的神明及曲牌、劇目上均有所差異。基本辨識法,福祿社團稱「社」,專用殼仔絃擔任頭手絃,與台灣其他地區的「雙教」子弟班及亂彈戲班一樣供奉西秦王爺;西皮社團則稱「堂」、「軒」,以吊規仔為頭手絃,並與歌仔戲、四平戲班同樣奉祀田都元帥。清同治年間,宜蘭之西皮與福祿分派拼陣,夾雜地方政治角力,終致械鬥流血場面。當時,西皮派以溪北舉人黃禶緒為首;福祿派以溪南墾首陳輝煌為首。對峙局面除延燒至光緒年間,並還擴展至基隆、台北、花蓮等地。光緒21年因清日甲午戰爭失敗,台灣自此進入日治時期。這時的北管音樂在異族統治下,武力對抗稍減,取而代之是排場的炫耀較勁,如行頭的增添與力求裝飾華麗、成立西樂部奏演西洋音樂、禮聘戲先生教授粉墨登台的北管子弟戲等。如此風光的場面,在日治末隨著「禁鼓樂令」的實施與中日戰況的日益激烈,亦不得不暫時劃下了休止符。1945年二戰後,北管社團又如雨後春筍般復甦。1970年間,社會轉型,娛樂型態轉變,北管因老成凋謝又缺乏新血輪參與,而走入灰暗期。1980年間,女子紛紛投入與本土意識抬頭,對北管界之振興燃起希望。但好景不常,依據1997年「宜蘭縣傳統藝術資源調查報告」資料顯示,蘭陽地區雖有八十餘團子弟軒社活動,但均瀕臨傳承延續窘境,今日,更因時代變遷使傳統戲曲失去原有的空間,包括職業戲班,能搬演亂彈戲人才已寥寥可數,藝人凋零、後繼無人,北管戲曲的存在與發展產生了嚴重危機。是故以積極作為輔助優良北管劇團傳承推廣,確實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點閱數34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布農族音樂(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布農族音樂(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注重團體間的合群內聚,個體之音色及音高,經與同群環環相扣終至交感共鳴,圓融成一體,是一套完全屬於布農族的音樂觀及音樂系統,為舉世特出之音樂表現。在昔日傳統布農族社會中,歌謠音樂配合著歲時祭儀、生命禮俗與農獵作息進行,是超自然界、自然界與人之間的溝通媒介,也是傳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因外來強勢文化的影響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布農族傳統的生活型態及以小米為中心的歲時祭儀與生命禮俗皆深受動搖,連帶使歌謠音樂受到相當大的衝擊,而有生疏失傳之虞。文化部為保存並傳承這項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皆感驚訝的繁複多音性音樂,於99年指定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為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
點閱數344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單旋律型態-資源代表圖
web 單旋律型態
黃一軒/市立平鎮國中國中7-9年級
利用系統化學習基本的音樂理論與元素,如節奏、旋律、和弦、和聲進行等,並透過習唱課程學習正確演唱高音、節奏及表現性,深化學生音樂專業技能。
點閱數19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1-02
單一活動創新示例編號:音樂 2024-002-1-資源代表圖
web 單一活動創新示例編號:音樂 2024-002-1
黃國哲/苗栗縣建國國中國中8年級
本課程旨在認識台灣民謠文化傳著重文化,並且能藉由數位工具小組討論,使用keynote歸納台灣民謠的背景與歌詞的重點解析,最後運用Capcut將介紹文字稿以讀稿機模式錄製下來,培養學生對於台灣民謠文化理解和數位表達能力。
點閱數419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4-10-16
單元課程創新示例編號:國小音樂 2024-001-資源代表圖
web 單元課程創新示例編號:國小音樂 2024-001
黃國哲/苗栗縣建國國中國中8年級
"iPad 話民謠 - Loop 編新章"單元透過欣賞台灣民謠,認識文化瑰寶;利用iPad 進行loop 創作,啟發學生以新數位手段詮釋經典;培養對數位音樂製作一興趣,體驗創作樂趣;整合音樂、文化與科技等領域,發掘跨域美學創意;分組合作提升團隊溝通力,發表會則訓練表達能力,全方位提升軟實力。期許學子傳承創新,用數位手段綻放傳統文化新姿采。
點閱數21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