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79
文化保存-傳統建築彩繪(劉家正)-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傳統建築彩繪(劉家正)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建築彩繪於常民生活及建築上有其重要性及價值,保存者擅於傳統彩繪技法,並融合民俗內容之寫生描繪,益增傳統風貌。
點閱數30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漆工藝(王清霜)-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漆工藝(王清霜)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漆器為古昔生活用品,王清霜先生所製作漆器除生活運用外,其漆藝高尚精妙,在藝術上具有重要價值,在藝術史上具承先啟後之地位,
點閱數2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刺繡(劉千韶)-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刺繡(劉千韶)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刺繡是臺灣女紅文化的代表性技藝,技藝展現具豐富性、時代性,過去亦是婦功與婦德之表徵,被廣泛應用於服飾文化與生活應用上,對人類文明生活有重大意義,並具備高度文化代表性。
點閱數28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竹籐編(張憲平)-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竹籐編(張憲平)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繼承祖業,集編織歲月五十載,克紹箕裘勤研各類技藝,手藝突破瓶頸展新機。 祖父母父母二代長期從事藺草帽蓆編織工作,自幼生長過程中,熟習了編織技法,民國六十二年三十歲時,初次體認竹藤編器的優雅,在沒有拜師習藝,很辛勤的到處走訪觀摩,買回古老編器研究,憑著超越前人堅定的意念,投入竹藤編織手藝領域裡,這時候台灣的竹編業者,幾乎已全部出走,為了生產需求,開始長期培育熟練編作人員,多年來不停修改,調整機器劈剖竹篾,終能將竹片細窄定寬,微薄剖篾,倒角整篾等委由機器操作,克服了竹工藝發展的瓶頸。
點閱數23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緙絲(黃蘭葉)-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緙絲(黃蘭葉)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緙絲,最早起源於埃及和西亞地區的緙毛,而在西漢時期緙毛工藝經由絲路傳到現今的新疆地區,而後隨著中國的養蠶抽絲技術與各項絲織技術的逐漸成熟,由唐代開始以絲線代替毛線進行織造,而在宋朝此技術達到鼎盛。臺灣的緙絲工藝主要是來自日本,日本的緙絲工藝則是在唐朝時期由中國傳至日本,並在日本發展成獨具日本特色的「爪搔本綴織」,後來在日治時期時臺灣開始出現由日本所開設之紡織廠,相關的緙絲技術開始慢慢的流向臺灣,也在此時與源自客家、閩南的紡織技術開始融合,1960年代開始臺日合作期間,屬於日本的爪搔本綴織正式傳向臺灣,並持續發展迄今。
點閱數25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傳統建築彩繪(莊武男)-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傳統建築彩繪(莊武男)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建築彩繪於常民生活及建築上有其重要性及價值,保存者擅於傳統彩繪技法,並融合民俗內容之寫生描繪,益增傳統風貌。
點閱數3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傳統建築彩繪(陳夀彝)-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傳統建築彩繪(陳夀彝)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建築彩繪於常民生活及建築上有其重要性及價值,保存者擅於傳統彩繪技法,並融合民俗內容之寫生描繪,益增傳統風貌。
點閱數31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蔡德太)-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蔡德太)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木雕工藝與早期移民之生活息息相關,來自原鄉地區之生活文化與藝術風格,形塑獨有之木雕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款第1目:「反映古昔常民生活型態或娛樂類型,並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者」之指定基準。
點閱數3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竹編工藝(黃塗山)-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竹編工藝(黃塗山)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竹編工藝反映古昔常民生活型態,黃塗山先生之竹工技藝多元,影響台灣竹工藝文化與產業發展。
點閱數29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剪黏(陳三火)-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剪黏(陳三火)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臺灣剪黏工藝隨移民傳入臺灣,大約在清代中期,並具清晰的師承脈絡;臺灣剪黏的材料,有拋棄的實用杯碗,或進口的大陸製作剪黏的專用彩色碗、日本杯碗,或彩色玻璃、壓克力及塑膠片,也有本土燒製的彩色專用碗。1980年代以後,又出現開發模具、灌漿燒製的淋搪製品,深具各時代特色及文化生命力。
點閱數18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