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82
激情心靈:17位台、日新世代藝術家錄像展-資源代表圖
web 激情心靈:17位台、日新世代藝術家錄像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錄像藝術的發展歷史無疑是藝術向現代科技取經的最佳例證。就像人們始終深信電影是20世紀的科技產物,從1895年盧米埃兄弟發表第一部無聲電影,緊接著20年代末期的有聲電影,及藉由訊號傳輸圖像和聲音,將電視影像傳送到每個家庭,從此影像對當代生活有著不可言喻的魅力。錄像藝術呈現非線性而是更多樣性的發展,從中思考其媒材、形式、內容的表現,它包含了實驗與創新、脫軌與脫序,它總是處於不定性的狀態。直到今日,90年代的數位革命一把火延燒至今方興未艾,發展出多種類型創作,錄像、音像、網路、光碟等稱之為「新媒體藝術」或「數位藝術」。而錄像藝術也是首當其衝在這波科技洪流裡,藝術家除了使用數位攝影機結合電腦合成、動畫創作影像;有些藝術家更是捨棄攝影機,直接透過數位設備諸如電腦運算與程式語言發展超越真實的數位影像作品。本展將邀請17位包括國內及日本的新世代影像創作者,作品以錄像裝置為主軸,特別是涉及動畫元素包括手繪、2-D或3-D的影像作品。
點閱數47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叛離異象:後台北畫派-資源代表圖
web 叛離異象:後台北畫派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台北畫派」隨著文化起伏與世代交替,在1998年轉變成立「悍圖社」,主要創始成員有郭維國、楊茂林、盧怡仲、吳天章、陸先銘、連建興、李民中、楊仁明等八位藝術家,其藝術表現不再是嚴肅的社會性議題,而是從社會文化中混融了藝術家自我生命質素,他們由傳統繪畫、雕塑甚至數位影像、複合媒材等形式,其象徵性圖式取材於「城市」、「自畫像」、「流行文化」、「古代經典」、「風景廢墟」等符號元素,以扮妝、組構、錯置的手法,傳遞出嘲諷、揶揄、無厘頭、曖昧不確定的藝術語彙,闡述藝術家觀看台灣社會文化的脈動,他們的異質性傳遞出在地文化的藝術特徵,不僅偏移傳統臺灣藝術在西方藝術體系的框架,同時揭示現實與想像的界域,反映時代變遷中的藝術樣態。基於此,本展以「叛離異象」為展覽命題,意含「後台北畫派」其藝術在社會結構轉型中所顯現的變異與解放,從台北畫派過渡為悍圖社的歷程中,透析與再詮釋台灣美術與社會現實,並彰顯臺灣當代藝術的奇想世界。
點閱數56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7-28
25年典藏精粹-資源代表圖
web 25年典藏精粹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1983年建館至今,典藏作品件數已達四千餘件。集合本館研究人員選出台灣美術史上具指標性意義的34件經典作品,策劃「25年典藏精粹」典藏常設展,將依據藝術史發展脈絡,以及不同媒材對應關係,將展場區分為7個各具台灣美術發展變貌的空間,以呈現台灣藝壇因應各類文化衝擊所煥發的人文精神及在地特色。
點閱數63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7-28
我的歌你的歌大家的歌-資源代表圖
web 我的歌你的歌大家的歌
林淑玲/永康區西勢國民小學國小1-6年級
我的歌你的歌大家的歌
點閱數567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25-07-28
2010台北雙年展-資源代表圖
web 2010台北雙年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藝術雙年展與其他一般展演的差異到底為何?有些人認為雙年展僅僅是個簡單的公式:“eflux廣告+(預算×展出空間÷藝術家人數)”。但有些人認為雙年展的重要性在於藝術可能性,營造出不明確的暫時情境,讓藝術意義重新生產。以後者的概念作為前提,2010台北雙年展發展下列概念,重新架構傳統雙年展形式:2010台北雙年展參展藝術家們在展演過程中會有更大更多的介入。除了展出新作之外,藝術家將發揮他們多面向的才能, 如教育、社會行動、田野調查、工作坊、甚至共同策展。在接下來幾個月,藝術家共同決議台北雙年展的面貌。2010台北雙年展從以往歷屆雙年展計畫發展檢驗雙年展本身的歷史機制。我們將邀請過去參展藝術家批判的回應其作品,企圖呈現台北雙年展縱向及橫向的歷史及在地關照。台北雙年展包含多元的展演計畫,以限地製作、新作、過程性作品、及論述空間生產等等不同方式展開展演現實。2010台北雙年展以複合的時間感呈現事件式的展演活動,並且讓展覽的效用能在閉幕之後繼續延續,發展持續發酵的有效性的行動及展演計畫。為了讓藝術生產及其基底能在城市中產生串聯效應,台北多處獨立藝術空間及組織將與雙年展合作各種不同的計畫、展演、事件及行動。呼應實驗性策展概念,邀請批判性的專業人士參與「人造衛星計畫」, 並積極回應雙年展本身的問題,並在展演間產生深度之介入活動。因為「藝術的生產狀態」就是原本雙年展就應該處理及因應的問題,2010台北雙年展將不會有任何制式的展覽標題。如果雙年展不同的美學及政治的標題讓各個雙年展有所殊異;那麼,我們所關心的是:雙年展本身更精確更有效的模式?畢竟,一般雙年展的目標可以利用別的方式更有效解決,例如:城市行銷、專業社群的培植、社會行動的訴求等, 可是一般雙年展在這方面的成果相當令人失望。這說明了雙年展的‘工具性’在當代的失效,更別說其藝術是否能產生任何效用。2010台北雙年展正是從反思雙年展本身作為契機的實驗。
點閱數39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理查‧羅傑斯+建築師:從住宅到城市-資源代表圖
web 理查‧羅傑斯+建築師:從住宅到城市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今年七十六歲的理查.羅傑斯是名聞世界、獲獎無數的當代建築師,除受封為爵士外,更是受英國政府倚重的建築都市顧問。他以超越時代的前衛建築為人樂道,如龐畢度中心(1977)、千禧巨蛋(2000)、希斯洛機場第五航廈(2008)等。本展以2007年龐畢度中心落成三十週年展為基礎,蒐羅其自1960年代至今完成或未完成作品,展場設計以都市概念出發,在無隔間的開放展區中,展出大型創作年表、模型及特製影片,聚焦公眾、系統 、透明、可辨性、都市、輕量、綠色等主題。無論提案實現與否,其顛覆的能量與背後的哲思,斐然可觀。
點閱數50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7-28
2008台北雙年展-資源代表圖
web 2008台北雙年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較前幾屆雙年展,第六屆的「台北雙年展」將以台北當地的各種脈絡為基礎,提供多重的藝術經驗。本屆策展人,瓦希夫‧寇東與徐文瑞,將邀請比前幾屆更多的藝術家參展,並將提出多元且多重脈絡思考的策展方法。他們深信雙年展不單只是一個純粹自外引進的展覽計畫而已。此次展覽將以美術館為主要展出場地,並將延伸至台北市其他各個地方;目前場地仍再持續討論,尚未獲致結論。策展人徐文瑞與寇東特別在台北四處參訪,尋找可能的展出場地。然而,一些場地必須與未來的參展藝術家討論後始能最後確定。兩位策展人對於在展覽籌備期間與台北許多藝術機構,包括但不限於台灣的專業美術界間的溝通與互動,十分重視。他們相信最重要的是以展覽核心架構為溝通基石,使展覽成為一個平台,發掘新意、引發討論,並計畫於展覽籌備期間,開放與各界一起分享討論。
點閱數59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7-28
臺灣當代‧玩古喻今-資源代表圖
web 臺灣當代‧玩古喻今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本展呈現1990年代以來,23位臺灣當代藝術家從在地的歷史文化脈絡,及個人的生命經驗中出發,透過過去的「經典」之作而再創新作,包括:臺北故宮鎮院之寶──北宋范寬、郭熙與李唐的山水畫;元代四家中的黃公望;與明四家中的沈周及唐寅;清代中西合璧的宮廷畫家郎世寧;與臺灣早期重要的前輩畫家顏水龍。除此之外,挪用者還包括:皇室使用的鐘鼎古器物、重要的歷史照片、及古代典籍與詩詞等。展覽依據藝術家所挪用的作品主題,回歸古代分門的方式,分為山水、道釋、人物、神怪小說、筆勢、花鳥畜獸與留影等七類,藉此觀察當代藝術家使用這些經典之作的「意圖」以及如何「再造往昔」。
點閱數429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25-07-28
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術館經典展-資源代表圖
web 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術館經典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成立於1876年的費城美術館擁有近22萬5千件藝術史上的代表性藏品,從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與雕塑、中國瓷器、建築裝置到當代藝術作品,其中又以豐富的印象派及後印象派藏品,以及畢卡索及馬諦斯的收藏著稱,另藏有諸多美國本土畫家的作品。是美國重要文化地標之一。其對藝術史研究極具創新思維,在當代藝術策展理念表現上也十分亮眼,曾兩度獲得策畫威尼斯雙年展美國館的殊榮。此次交流將成為北美館首度與美國重量級美術館的難得合作紀錄。本次展覽以藝術史的軸線來看費城美術術館經典收藏,同時也可透析美國慈善家與美術館典藏的脈絡與風格。展出包括馬內、竇加、畢沙羅、莫內、雷諾瓦、塞尚、梵谷、高更、羅丹、馬諦斯、畢卡索、夏卡爾、莫迪里亞尼、米羅、杜象、歐姬芙等58件油畫與雕塑作品,實屬重量級的藝術饗宴。
點閱數521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25-07-28
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資源代表圖
web 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從東方美術史的進展來看,當代水墨是現代水墨的延伸,將水墨視為一種承載藝術觀念的創作媒介,是二十世紀以來無可迴避的路徑,亦為必然趨勢。當代藝術的發展處於知識迅捷與科技變動的時代,藝術家以水墨表現其敏感的思維,既是以個人的生活經驗感受當下的現實狀態,而且在創作實踐的過程中尤須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跨越傳統媒材的侷限性以及活用單一素材卻有無窮變化。然而,開放彰顯筆墨與時俱進且又能喚起歷久彌新的精神,啟開新的藝術想像和詮釋差異空間,似乎成為水墨藝術家孜孜不倦探索的視覺語言課題。「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就策展的角度而言,以台灣的“現代水墨”與大陸的“實驗水墨”作為探討主軸,交互對照水墨自覺衍生的圖象語言。本展策劃的論述與詮釋面向包括:筆墨異形與精神之拓展與變奏、當代水墨藝術的空間意識、以水墨書寫構成有機符號、以水墨詮釋當代文明變遷軌跡、解構書法線條轉化水墨構成語言、水墨觀念‧裝置‧行為之形式內容。本展計展出二十七位藝術家的獨特面貌與時代躍動的水墨作品。無論是現代或是實驗水墨藝術家,他們不僅以水墨語言觸動時代之敏感性,而且懷抱理想,具體呈現更多元豐富的藝術內涵與價值。
點閱數1035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