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轟隆!」夏季午後常傳來震耳雷聲與閃爍閃電,這正是典型的雷雨現象。雷雨多發生於午後,當地面受熱後,空氣上升形成強烈的對流雲系,雲層中電荷聚集,當正負電荷累積到某個臨界點時,就會放電產生閃電,並伴隨雷聲。閃電常會擊中高樓建物或開闊地區的孤立目標,若人們在戶外活動未加防範,甚至可能受到雷擊傷害。因此,在雷雨來臨時,應立即進入室內,遠離窗戶、電器與金屬物品,以保護自身安全。學習雷雨的成因與防範之道,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覺,做出正確應對,避免天氣災害對我們造成威脅。理解自然現象的運作方式,是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一環。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學習內容: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Ab-Ⅱ-2 自然環境會影響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會改變自然環境。
學習表現:2a-Ⅱ-1 關注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互動、差異與變遷等問題。
3d-Ⅱ-1 探究問題發生的原因與影響,並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能做法。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