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灣戲曲專科學校歌仔戲科」前身為「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歌仔戲科」,成立於1994年,在1997年與「國立國光戲劇學校」合併升格為專科學校。歌仔戲科曾經聘請的師資有,廖瓊枝、陳美雲、唐美雲、王金櫻、許秀年、呂雪鳳等歌仔戲界的資深藝人擔任;在樂器文武場方面,則聘請有柯銘峰、劉文亮等老師。課程內容教授,國中部課程有:戲曲教唱、身段練習、基本功夫、識譜聽音、歌仔戲語文、容裝臉譜、排練演出;高中部課程有:發聲訓練、臺灣戲劇史、歌仔戲語文、戲曲觀摩討論、劇藝分科、劇藝舞蹈、角色分析、舞台管理、藝術導論等。國中階段課程為歌仔戲的基礎,高中階段不僅內容加深,且加入劇場觀念,分析角色及劇場分工。對於戲曲的唱腔、身段、韻白、劇本,學生們都必須涉獵。歌仔戲科學生每年都會舉行畢業公演,且為推廣歌仔戲,更深入到社區學校、廟會、文化中心、國家戲劇院等地演出,且遠赴美國、日本公演,進行文化交流。所以臺灣戲曲專科學校的歌仔戲科,讓歌仔戲透過學校體系能夠繼續傳承。歌仔戲仍受部份民眾喜愛,如臺北社區大學也開設「歌仔戲研習班」,學員結業時公演《陳三五娘》、《山伯英臺》成果豐碩;某些歌仔戲班也開設「歌仔戲研習班」,招收有興趣學戲的學員,由劇團的演員直接擔任老師指導學員。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Af-Ⅱ-1 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衝突、合作和創新,並影響在地的生活與文化。
Bc-Ⅲ-1 族群或地區的文化特色,各有其產生的背景因素,因而形塑臺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
歷Cb-Ⅳ-2 漢人社會的活動。
學習表現:2b-Ⅱ-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社2a-Ⅳ-3 關心不同的社會文化及其發展,並展現開闊的世界觀。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2010-05-28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