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有一則廣為流傳的「杜鵑不啼」故事,通過對日本戰國時代三位傳奇英雄對杜鵑的不同態度,來解釋他們的個性差異,主要是為了襯托德川家康的不凡忍耐性格。一隻杜鵑不唱歌,織田信長說:「如果杜鵑不唱歌,我就殺了它們。」豐臣秀吉說:「如果杜鵑不唱歌,我會想辦法讓它們唱。」德川家康卻說:「如果杜鵑不唱歌,我會等到它們唱。」德川家康正是靠著這種忍術得以出人頭地,終於「等」到了最後的勝利。德川家康(1541-1616),1541年生於三河國岡崎,?岡崎城主松平廣忠之長子,原姓松平氏,初名元信,後改名元康,最後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發?於三河地方的一個土豪,在戰國時代逐漸上升?戰國大名,到松平廣忠這一代時,松平氏已領有整個三河國。但其領國被夾在勢力較強的兩個大名尾張的織田氏和駿河的今川氏之間,地位很不鞏固。1547年,松平廣忠與尾張的織田信秀作戰,?請駿河的今川義元援助,將六歲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質,但中途被織田氏所奪,監護在熱田有兩年之久(一說被扣在那古屋)。在此期間,其父廣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殺。1549年松平氏與織田氏講和,德川家康返回岡崎,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質。八歲至十九歲這十二年間,德川家康作?人質,住在駿河。1560年桶狹間之戰,織田氏大敗今川氏,今川義元陣亡。從此德川家康擺脫今川氏而獨立,1562年與織田信長結成同盟,開始全力經營三河。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織田信長進入京都,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這時德川家康已在三河打下了堅實基礎,開始採取東進政策。1570年,他聯合織田信長在姊川打敗淺井氏、朝倉氏,將治所遷往濱松。但這時武田信玄也想奪取全國政權,?掃清進京道路上的障礙,屢次出兵遠江和三河。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率四萬五千人大舉進軍京都。德川家康聞訊,率自己所部及織田信長援軍一萬餘?迎戰于三方原。由於雙方兵力懸殊,且信玄用兵又略高一籌,結果德川、織田聯軍大敗,死傷千餘,德川家康逃回濱松。此後德川家康一面與武田氏對抗,一面加強領內建設。1575年5月,聯合織田氏於長篠之役大破武田勝賴,1581年把武田氏驅逐出遠江。翌年隨織田氏滅掉武田氏,領有駿河。 1582年,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信長一死,為了政權落入誰手的問題,各大名展開了激烈鬥爭。本能寺之變時,德川家康正在?市,因急取近道經伊勢返回三河,才免遭危難。德川家康返回岡崎後,發現中央的實權已被豐臣秀吉奪去。?了積蓄實力,準備將來與豐臣秀吉分庭抗禮,他更堅定東進的決心。不久發兵佔領了甲斐,同時把手伸進了信州。至1583年前後,德川家康已先後把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南信濃五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此後豐臣秀吉步步推進國內的統一,不久當上了關白和太政大臣,名副其實地掌握了全國政權。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之間也很自然地變成了主從關係。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離開五國遷往江戶(現東京),從此採取一系列措施,全力經營關東。1598年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是五大老的首領。在1600年9月的關原之戰中率領東軍,打敗石田三成所率領的西軍,掌握了全國政權。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征夷大將軍、右大臣、源氏的長者(即源氏的族長、家主)。同年,他在江戶開設幕府。1605年,把將軍職讓給了兒子秀忠,退居駿府城,但作?大禦所,仍然掌握著軍政實權。1615年5月大阪之役,滅掉豐臣秀賴,實現了所謂的「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4月17日死於駿府城,終年76歲,葬於久能山。翌年,追諡正一位,法名東照大權現,法號安國院。後改葬日光山。本能寺之變以後,豐臣秀吉捷足先登,搶先控制了局面,使德川家康失去了一次奪取全國政權的機會。當時大局雖然對他很不利,但這時他與豐臣秀吉之間的關係和實力已非昔日的織田信長與他的關係可比。豐臣秀吉出兵朝鮮時,沒有把德川家康的部隊編入渡海戰列。出兵朝鮮,使豐臣政權和西南大名損失慘重,而德川家康卻在和平建設中積蓄了財力,壯大了力量。這些變化是豐臣氏政權崩潰的重要原因,也是德川家康後來奪取全國政權的重要轉捩點。關原之戰佈陣圖關原之戰古戰場。關原之戰中石田山成的據點「?尾山陣地」遺跡。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