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大市集Logo

網站導覽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國小3-4年級(二)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97
祿東贊使唐-資源代表圖
web祿東贊使唐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祿東贊是吐蕃贊普宗弄瓚之大相﹙又稱大論﹚,統理國事,極受信任。唐貞觀十四年(西元六四O年)受命為贊普入唐請婚,太宗本不允,西藏民間傳說故事中說唐太宗以五難題考驗使者,祿東贊以機智通過測試。太宗曾封祿東贊為右衛大將軍銜,想以琅琊公主外孫妻之,祿東贊以贊普未娶公主,自己不敢先娶拒絕。西元六四一年祿東贊護送文成公主由長安入西藏。西元六四九年棄宗弄瓚去世,祿東贊繼續輔佐其孫為相,其五子欽陵、贊婆等均曾掌握國政。新唐書言其「東贊不知書而性明毅,用兵有節制,吐蕃倚之,遂為強國。」,可見祿東贊應是一位沉勇有為,擅長機智且頗有能力的人才。
點閱:526
下載:0

淡水許義魚穌-資源代表圖
web淡水許義魚穌
曾清碩/市立新興國小國小1-6年級
在淡水大小街上,到處都可以看得到炸得酥白的魚酥,光是中正路上販賣魚酥的就有幾十處,但位於淡水鎮中正路204號,福佑宮旁的許義魚酥,永遠有人等著排隊買。許義魚酥已經有50年的歷史了,是淡水的名產之一。目前經營的是第三代的老闆,屬於家族企業,當時碼頭邊漁獲量豐富,但沒有冰箱不好保存,因此將魚肉打碎加粉炸熟,成為香酥可口的魚酥,魚酥一包五十元,也可秤斤賣。另外店裡有炸餛飩、炸黑輪等,也是相當有名的產品。
點閱:239
下載:9

家鄉的產業-家鄉的服務業-資源代表圖
web家鄉的產業-家鄉的服務業
洪琮欽/教育網路中心國小4年級
本課程的設計理念以引導學生探究家鄉不同服務業的發展,透過此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服務業的性質及工作內容。 隨著社會的變遷,家鄉的經濟活動也隨著時代產生變化,而服務業扮演的角色也日形重要,本單元從介紹家鄉的產業到家鄉的服務業,藉由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了解家鄉,進而對相關服務業有進一步的認識,並能體會服務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感謝服務業人員的付出。
點閱:1965
下載:194

探索利豐煤礦-資源代表圖
web探索利豐煤礦
許陳芬/市立插角國小國小3年級
1.帶學生走到校外認識校園周遭的生態環境及自然景觀。2.藉由繪製社區地圖,讓學生練習觀察及測量的方法。3.帶領學生深入社區,進行實地探訪與觀察紀錄,培養觀察和研究的精神。
點閱:269
下載:23

教學與學習應用-「我的家鄉」教案-資源代表圖
web教學與學習應用-「我的家鄉」教案
黃詩蘋/市立頭家國小國小3-4年級
家鄉 臺中
點閱:200
下載:12

臺灣鐵路的歷史與觀光-資源代表圖
ebook臺灣鐵路的歷史與觀光
張志仁/臺南市市立賢北國小國小3-4年級
臺灣鐵路的歷史與觀光
點閱:591
下載:47

我的家鄉-資源代表圖
web我的家鄉
楊東華/中國科技大學國小3-6年級
作業系統:Windows搭配載具:HTC Focus 3、Oculus Quest 2在氣候急遽變遷下,我們的生活環境面臨永續生存的壓力,節能減碳綠色生活意識更有推廣的急迫性,透過社會教育,對家鄉的介紹藉此導入碳足跡意識是與生態共好的議題,讓我們的家鄉得以永續發展。臺灣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古往今來,與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合,豐富的人文歷史、古蹟建築也造就了現代臺灣的人文風貌。本教材期待透過VR的沉浸感受,讓學習者對各地區的文化、交通背景有初步的認識,引發對社會人文的興趣。以下為本教材規劃之六個單元內容:1.家鄉的行政機關:了解臺灣行政機關組織架構、功能,並學習投票流程。2.臺灣的交通:認識臺灣各縣市人口數及來往交通工具。3.認識家鄉-位置及歷史:認識臺灣各縣市分佈位置及歷史古蹟。4.認識家鄉-在地特色:認識臺灣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5.永續綠色餐桌:認識碳足跡,並學習了解商品的碳足跡。6.永續環境生態共好: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及保育方式。關鍵字:我的家鄉、政府機關、交通工具、縣市位置、在地歷史、特色文化、碳足跡、永續環境
點閱:736
下載:138

DOC在地課程-【彌陀DOC】歷史的傳承-永興樂皮影戲文化紀錄-資源代表圖
webDOC在地課程-【彌陀DOC】歷史的傳承-永興樂皮影戲文化紀錄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皮影戲為彌陀在地文化特色之一,現今在臺灣是碩果僅存的少數皮影戲劇團之一,就坐落在彌陀,由第五代團長張信鴻先生持續傳承下去,閱讀著彌陀永興樂皮影戲劇團的歷史,就可以一窺臺灣皮影戲的發展史,永興樂皮影戲劇團見證了從興盛到衰退的這段辛苦過程,感受到文化流失的速度,讓劇團深刻的瞭解到文化保存的重要性,因此團長致力於文化傳承,像是改良劇團表演的方式、結合數位科技創造新媒介,以逐格動畫的方式進行創作,讓專業的操偶技巧,化身成為容易上手且無年齡限制的趣味數位創作,更與圖書館、國小合作從教育面向下扎根,讓小朋友可以更加認識自己的家鄉文化,而皮影戲劇團同時也積極透過多元的推廣面向,讓皮影戲可以更全面性的保留下來。
點閱:81
下載:2

禁教時期天主教的傳教活動-資源代表圖
web禁教時期天主教的傳教活動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康熙對天主教並非全面禁絕,而是必須領有傳教執照才能繼續在中國傳教,以便能夠控制傳教士的活動以及監督他們的傳教內容。但有一些傳教士拒絕申請,寧願以非公開的方式傳教。雍正即位後,因傳教士介入皇位之爭,對傳教士不滿,仍予以嚴禁。1724年(雍正2年)雍正諭令信奉天主教的中國人放棄信仰,否則處以極刑,並限西洋教士半年內離華,前往澳門。當時全國有教堂300餘間,自此以後,大部分改?公廨或倉庫等。雍正在位期間,只有北京的天主堂保持傳教活動,其餘各省的傳教活動均屬非法,傳教士只能秘密進入中國傳教。乾隆即位後,雖准許傳教士供奉朝廷,但對傳教活動嚴加取締,1757年(乾隆22年)並下令嚴查各海口,禁止外人自由通行。嘉慶皇帝亦堅持禁教,於1805年5月制訂取締天主教章程十條,嚴諭官員執行。禁教期間,基督教在中國並沒有絕跡,傳教活動仍在暗中進行。中國籍傳教士,打扮成商人,到各地傳教。西方傳教士則儘量打扮成中國人的樣子,以避人耳目。例如打扮成病人,每天以茶洗面,使顏色黧黃﹔休息時,則以被褥蒙首,面壁而臥;並靠著中國教友幫忙,暗地接送傳教士,長期暗藏或供養被追捕的神父。在江南地區傳教者,如1745年(乾隆10年),義大利談方濟神父(Franciscus de Attimis)在黃安多神父(Antonius Josephus Henriquez)的幫忙下,利用河道,白天蟄伏在教友的船艙,晚上才登陸活動,施行聖事,天明即散。
點閱:341
下載:1

傳統技藝-樹皮衣的美與好 找回阿美族祖先生活智慧-資源代表圖
web傳統技藝-樹皮衣的美與好 找回阿美族祖先生活智慧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臺灣原住民除了與其他南島語系族群享有接近的語言系統外,還有一項共通的工藝,可說是南島語族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然而這項傳統工藝,在現代布料的引進下,卻逐漸消失在臺灣原住民的文化中,此即為目前僅剩阿美族仍保存的樹皮布工藝(Tapa)。割下構樹木枝幹,並用槌子敲打使樹皮鬆脫,最終便可得到一塊柔軟的樹皮布;使用樹皮布製作的衣服,不僅耐洗、涼爽、防水,甚至能使身體不被草木割傷,這便是樹皮布工藝。
點閱:40
下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