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
推薦的資源共 18 筆,這是第 1 頁

野柳岬-節理

節理的形成導因於大地應力對岩石產生的脆性變形,是岩石相對脆弱但無錯動位移的破裂面,易受後來的風化侵蝕而擴大,常可見植物生長於節理中,這也會加速節理面風化。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野柳岬-截切砂岩的節理與砂岩中的結核

節理與結核是野柳的大寮砂岩層中常見構造,節理的形成導因於大地應力對岩石產生的脆性變形;結核為沉積岩層中膠結甚強的岩石。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五上自然-山河大地

說明同一條河流各段景觀的特色,推想河流各段景觀不同,是流水的力量。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311日本大地震教學設計

100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到關東地區下午2時46分(台灣時間下午1時46分),發生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烈地震,規模達8.9,震央位於青森縣到宮城縣間的三陸外海,震源深度10公里。強震引發10公尺高的大海嘯,將眾多沿海村落沖走、仙台機場跑道也被淹沒,加上強震後火災頻傳,死亡人數逾400人,531人失蹤、627傷。災區滿目瘡痍,陷入混亂,彷彿是世界末日。為了讓孩子能更深入了解地震對於人類的影響,知道如何...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土石流網路探索教育設計方案

本教學活動設計目的是想藉由一連串的提問互動,讓學生從最簡單的「認識土石流」以及「了解人類使用山坡地的方式及優缺點」思考為起點,讓學生知道人類的自私對大自然的危害有多大,學生將所見所聞所感,內化為個人生活實踐的目標,每個學生都是一顆 小小的種子,為後代子孫生存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傾聽--大地的吶喃

本方案藉由教師踏查雲林平原、沿海與雲林溪地貌之照片,與學童探討家鄉環境與地貌變遷等問題。因此,教學活動中先落實學校環境美化教育,再透過《傾聽──大地的吶喃》之方案教學,進行〈臺灣的孩子:勇敢站出來〉、〈溪流的哭泣:還我本色〉、〈黑色泡泡劇〉到〈小星星的希望:再造雲林溪〉等活動,關懷家鄉的環境,並結合文學作品及《人間福報》,進一步作閱讀教學的延伸,藉此讓學童對「生態文學」有更深刻的認識,透視自己內心...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廣興溼地ㄧ日遊教案

配合新北市「溼地學校」溼地課程,讓安坑國小學生能了解:新店地區廣興溼地的過去與現況;引導學生環境保護的概念與實際執行環保行為;觀察並了解鳥類的生態、行為與特徵。最後能回安坑國小分享並推廣溼地生態保育觀念。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發現濕樂園--認識濕地ppt

介紹濕地的定義與種類,並以實際蒐集淡水地區之濕地照片為例,讓學生熟悉生活周遭的濕地,以及濕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性。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認識高美溼地與螃蟹生態

溼地為陸地與水域的過渡地帶,對於四面環海的台灣相對重要,透過高美溼地的介紹,讓學生瞭解溼地的功能及生物的多樣性,而這更是人類重要的環境資產。生在台灣的我們更應珍惜這樣的資源及環境,喚醒學生對環境保育的重視,然而,透過當地螃蟹種類的介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透過影片欣賞、討論與分享,讓學生更了解台灣與海洋、溼地生態的相關性,讓學生想想高美溼地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並讓學生發揮創意,提出具體解決的方案...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金門的大峽谷

在六年級上學期的自然與生活科技中,有一個單元是要我們觀察河流的地形 景觀,老師找來找去,發現好像金門沒有較大的河流,可供觀察,雖有一些小溪也幾乎都沒有水並且兩岸築堤,可說看不出侵蝕和堆積作用的痕跡,班上有位同學提議,他曾到中山林玩的時候,在烤肉區裡有陡峭的山壁,平坦的河床,重要的是他們在這些縱橫的溝渠中,玩捉迷藏玩得不亦樂乎,好像置身在世外桃園,常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於是我們...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