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Carangoides armatus(甲若鰺)俗名:甲若鰺、甘仔魚、鎧鰺、白鯌仔(澎湖)、瓜仔(澎湖)、山鬚仔魚(澎湖)棲息深度:1 - 30公尺形態特徵:體呈卵圓形,甚側扁而高。幼魚時背、腹部輪廓相當,隨著成長,背部輪廓逐漸凸出;成魚時,自吻端至頭部呈直線。體被小圓鱗。胸部裸露,自胸鰭基部向下延伸,其後緣可達肛門之前。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雄魚於上述二鰭之中部鰭條延長呈絲狀,幼魚及雌魚則否。背鰭軟條數19-20;臀鰭18-19;鰓耙數(含瘤狀鰓耙)33-37。體背藍灰色,腹部銀白。幼魚時,體側具六條暗色橫帶,隨成長而逐漸消失。棲所生態:成魚主要巡游於近海及大洋中;中、小型魚則偶發現於內灣或沿岸沙質海灘。主要以甲殼類、小魚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薩摩亞群島,北抵琉球群島,南迄新幾內亞,包括南非、馬達加斯加、紅海、印度、斯里蘭卡、泰國灣、中國大陸、菲律賓、日本及臺灣等海域。臺灣西部及南部偶可見其縱跡。漁業利用:偶會被延繩釣法、流刺網法等捕獲。清蒸或紅燒皆宜。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修改日期:2021-10-24